當前中國,公有制主體地位是否已經喪失?理論界一直在爭論不休。最近,人民日報發表了黃孟復的一篇談話,給“公有制主體地位鞏固論”者以重重的一擊。
黃孟復的原話是:“我國改革開放30多年來發生巨大變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在黨的改革開放方針指引下,民營經濟異軍突起,已占我國GDP總量的55%以上,吸納城鎮就業的80%以上,現在已經形成“國有經濟為主導、民營經濟為主體、外資經濟為輔助”的所有制結構。”
以黃孟復的身份,他列舉的數據應該是沒有問題的。既然民營經濟“已占我國GDP總量的55%以上,吸納城鎮就業的80%以上”,那么就意味著公有經濟在量的優勢方面已喪失殆盡。
黃孟復還斷言:“現在已經形成“國有經濟為主導、民營經濟為主體、外資經濟為輔助”的所有制結構。”
這就是說,民營經濟為主體不是宣傳口號,已經成為實實在在的客觀現實了。至于所謂的“國有經濟為主導”則是一句空話,因為主導也好,控制力也好,都必須以經濟實力為前提,沒有主體地位的經濟實力,主導、控制都無從談起。
黃孟復是全國工商聯主席,作為民營企業的代言人,提出“國有經濟為主導、民營經濟為主體、外資經濟為輔助”的所有制結構。”,這沒有什么奇怪的。但是作為官方喉舌的人民日報,主動發表這樣的文章,其用意就值得警惕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執中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