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山東省2010年本科二批第二志愿投檔結束,45所院校的文科專業、47所院校的理科專業出現了“零投檔”,另外還有大批學校投檔數遠遠低于其計劃錄取數。高校的生源危機已經悄然走近。(新華網 2010-07-24)
以往,在一般人看來,高校是國家財政撥付經費的事業單位,怎么可能倒閉呢?然而從山東省45所院校的文科專業、47所院校的理科專業出現了“零投檔”的現實來看,高校倒閉將不再是危言聳聽,而是正在發生著的千真萬確的事。事實上,去年8月25日,位于上海松江大學城內的上海經貿學院,就已正式拉開了中國高校的“倒閉之門”。
高校之所以也會倒閉,原因無非有四:高校盲目擴大規模是禍首。近年來,我國高校爭相升格,專業院校改綜合院校,專科升本科,“學院”改“大學”。僅今年上半年我國就新增43所高等學校。加之高校盲目擴招,一味求大成風,使高校擴大規模風愈演愈烈。但從山東的情況看,一些新晉本科院校,“本科”的招牌并沒有帶來預想中的收益,招生形勢并不樂觀。
二是生源逐年減少,越來越少。教育部的統計數字顯示,今年全國有957萬人參加高考,比去年減少65萬人,比2008年時的最高紀錄減少93萬人。而今年全國高等學校計劃招收考生657萬人,錄取率比去年提高約7%。然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卻提出,2010年,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40%,而2008年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為23%,2009年為24%多一點。其結果是,高考人數的逐年減少與各高校錄取計劃逐年穩定增長之間,形成了一個剪刀差。并且在未來幾年內,這個差還將繼續擴大。
三是大學畢業就失業的現實迫使學生和家長在選擇學校和專業時更為理性。過去只要能上大學就行了,現在則更加注重院校實力,開始挑選專業、挑選學校。一些上了本科線甚至是一本線的考生寧可選擇“回爐”,也不去不理想的學校就讀。還有一部分分數線超過本科線的考生,寧可選擇放棄讀大學而進入技工學校學習。另外,參加“洋高考”的人數逐年增多,也分流了高考人數。
四是高校的巨額債務已成為制約高校發展的重要因素,個別學校已資不抵債,“破產”隱患凸顯。有調查顯示,目前高校債務,少則在1500億至2000億元,多則達4000億元。很多高校都被巨額債務壓得喘不過氣來。在目前高校高收費的情況下,剩余學費也僅能還貸款利息,還有一些高校由于貸款過多,甚至連還利息的能力都沒有。全國人大代表、西安外國語大學校長戶思社說:“我知道有一所大學有50個億的債務,光利息一年就要3個億。靠招多少個學生才能還上?”他擔心,今天的大學,會像過去有些負債累累的國企一樣倒下。
從山東45所院校的文科專業、47所院校的理科專業出現了“零投檔”的現實發現,遭遇“零投檔”的高校可以分為三類,一類是地域偏遠的地市級學院;二是辦學實力不強的師范類學校;三是專業偏冷或知名度不高的學校。事實上,“零投檔”現象在全國很多省市普遍存在。并且可以肯定的說,隨著高等教育資源的日益充分,適齡人口的不斷減少,一些高校的 “零投檔”和“低投檔”可能會越來越突出。在這場生源競爭中,那些地處偏遠、專業特色不明顯、學費較高、品牌較差的學校,必將會先一步“倒閉”,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山東省陽信縣國土資源局邱海昌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