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 江 一 兵
這對于平日里喜歡旅游的人來說也許應該算是一個好消息。有報道說,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表示,“發改委將配合有關部門,大力推進游覽參觀點免費向社會開放,充分體現游覽參觀點的公益屬性,為市民提供更多免費休閑娛樂的場所”。
不過,大家千萬記住了,這并非表示我國的發改委和有關方面關注民生、大發善心,而是臺灣來了一個叫蔣孝嚴的11日在兩岸經貿文化論壇說,“大陸景點觀光費用非常高,如所有的寺廟都收費,普陀山每個景點門票都在40元以上,而臺灣沒有一個寺廟要收費。‘寺廟等歷史景點是老祖先留下來的,不應該收高費用’”。所以,大家如果心存感激,千萬不要弄錯了對象,該感謝的不是發改委和有關部門,而是臺灣來的那位蔣孝嚴先生。
改革開放后,大陸資改派一心一意學習資本主義,大搞新自由主義的改革,一切都市場化。結果,搞得天怒人怨,回過頭來看看,竟然比臺灣還要市場化,還要新自由主義,比臺灣美國更資本主義。
同樣是老祖先留下來的歷史景點,為什么差距這么大——臺灣尚且不需要收費,而我們大陸卻竟然要收費,而且這個收費正呈芝麻開花節節高之勢。我們不說別的,就事論事僅就旅游而言,臺灣人就是比咱大陸人有福氣——人家在景點面前人人平等,我們的景點卻成了有錢人的消費場所,沒有錢或者舍不得花錢的人,就無法對它親近。
要說臺灣離大陸并不遙遠,只有一水之隔,國家發改委與有關方面對他們的方針政策不會很陌生,對他們的旅游資源開發利用也該有所了解。尤其是兩岸三通以后,大陸與臺灣相互往來旅游觀光的人不在少數,想必大陸負責這方面事務的政府官員早已在兩岸之間往返無數次,對臺灣的旅游業收費狀況也已了然于心,不可能不清楚臺灣對寺廟這種老祖宗留下來的歷史景點是不收費的。而發改委與有關方面緣何就不能依樣畫葫蘆早早對歷史景點的收費作出相應的調整?!現在,經人家批評之后才似大夢初醒般地意識到“游覽參觀點的公益屬性”,未免讓人家臺灣人有點瞧不起。
多少年來,我們大陸的老百姓對旅游景點的高收費從來就不乏非議,長期以來的詬病,卻不如一個從臺灣來的蔣孝嚴的幾句批評,莫非真應了那句俗語:遠來的和尚好念經?!毋庸諱言,大陸老百姓的民生問題,竟然要借助一個臺灣來的人的批評才能得以解決!如果這不是政府部門考慮不周或有意為之,就是老百姓的維權意識太過淡薄。我對蔣孝嚴的仗義執言、直言不諱表示欽敬,但我絕不為發改委和有關部門的有則改之而感動,相反,我為之感到難過,感到汗顏,感到一種莫名的悲哀。
既然如此,希望政府的有關部門能夠從這一事件中吸取一點教訓,好好地、全面地、徹底的查一查,各行各業、各到各處有沒有其它類似的現象,不要許多問題大陸的老百姓提了好長時間都得不到解決,到時候臺灣人一來,發現這個現象不合理,那個情況不合法,結果人家一通批評,馬上既是反思、又是整改,未免讓人家有所想法,以為我們大陸同胞的民主意識太淡薄,連這種起碼的對事物的判斷力都匱乏,一些捍衛民生利益的思想意識都沒有。
并希望今后我國民生待遇的提高與改善,不再是因為王孝嚴、李孝嚴……之類的批評,而是出于政府的執政理念與為民意識;希望這種提高是主動的、自覺的,而不再是被動的、無奈的。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