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保護主義原來保護的是官員自己
蔡金安
上市公司紫金礦業最近麻煩不斷,2010年7月3日污染事件的陰云還未散去,紫金礦業紫金山銅礦在7月16日晚再次發生滲漏事故。事實上,紫金礦業多年來一直在污染的漩渦中發展壯大。
既然污染如此嚴重,為何一直安然無事?
當地居民直指污染問題與地方政府保護有直接關系。而環保局知情人士也稱,當地官員與紫金礦業之間也存在著千絲萬縷聯系,該縣政界大部分退休官員成為紫金礦業的搶奪對象,被委以閑職后年薪十幾萬到幾十萬元不等。
真相到底如何?
筆者經過了解,發現了其中的詳情。
官員與紫金礦業息息相關。
1、公司管理團隊有濃厚的官員背景
據調查,紫金礦業在發展擴張過程中,公司管理團隊有濃厚的官員背景,多位管理人員曾供職政府部門,其董事會、監事會成員相當部分有政府部門工作背景。
紫金礦業宣傳部提供的資料顯示,副董事長劉曉初曾任福建省經濟體制改委員會主任科員、副處長、處長;副總裁黃曉東曾任福建省計算機技術研究所工程師,福建科學技術委員會副處長,處長;副總裁李四德是國家首批黃金投資高級分析師,曾就職于原國家黃金管理局、冶金工業部黃金管理局、國家經貿委黃金管理局,歷任副處長、處長,投資部主任、咨詢委主任、局副總工程師,2003年至2005年就職于中國黃金集團公司,任總工程師和投資決策、安全和預算考核委員會副主任。
同時,該公司多位獨立董事也擁有政府部門工作背景。獨立董事陳毓川曾任地礦部總工程師、中國地質科學院院長;獨立董事林永經曾任福建省資產評估中心主任,福建省國有資產管理局局長,福建省財政廳副廳長。
2、當地官員與紫金礦業聯系密切
當地官員與紫金礦業之間也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該縣政界大部分退休官員,成為紫金礦業的搶奪對象,被委以閑職后,年薪十幾萬到幾十萬元不等。
“從紫金礦業的股權結構我們不難發現政府一直袒護著紫金礦業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來自利益的驅動。”當地一位官員表示。
紫金礦業2009年年報顯示,該公司第一大股東是代表福建上杭縣國資委的閩西興杭國有資產投資經營有限公司,持有28.96%股權。
紫金礦業董事長陳景河曾對媒體表示:“企業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支持,紫金能高速發展和當地政府的支持分不開。”
近幾年,上杭縣當地有多位政府官員前往紫金礦業掛職或任職,還有一些官員或多或少通過各種渠道擁有紫金礦業股份。
紫金礦業宣傳部提供的資料顯示,紫金礦業監事會主席林水清此前為上杭縣縣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去年11月加入該公司;監事林新喜曾任上杭縣紀委副書記、常委,于去年11月加入該公司。
原上杭縣人大主任林錦添曾擔任紫金礦業的黨委副書記,如今改任黨委常委;至今仍未退位的縣政協主席溫文標兼任該公司黨委副書記,據知情者透露,溫即將從政協退休,在退休之前為自己謀得該職位;原縣人大副主任范志喜退休后任該公司黨委常委;原縣黨校校長郭文生任該公司總裁辦主任。
早在去年6月18日,紫金礦業發布公告稱,公司監事鄭錦興因工作變動請辭。而在此幾天之前,鄭錦興從董事長陳景河處受讓了100萬股公司股份,交易價格為9.15元。也就在去年6月18日,武平縣人大常委會任命鄭錦興為武平縣副縣長。而鄭錦興原本是武平縣政府的公務員,后任上杭縣副縣長。2006年8 月,鄭錦興辭職下海,到紫金礦業做監事,在紫金礦業“淘金”近三年后,又回到了官場,并保持級別和職位沒有變動。
反 思
從上述材料不難看出,眾多官員利用自身的權力優勢,擠進這個躋身國內 500強的企業,成為搶奪紫金礦業的對象。他們或身兼該企業要職,或被委以閑職,共同搶奪該企業的利潤,享受十幾萬到幾十萬元的年薪。這些在位的或退休的官員,都有很大勢力,可以呼風喚雨。由于他們只關心分享紫金礦業的利益,不關心環境污染對社會的危害,自然千方百計掩蓋該企業的污染狀況,阻擾環保部門的調查處理,于是,紫金礦業多年來一直在污染的漩渦中發展壯大,直到最近發生了無法掩蓋的嚴重滲漏事故,其存在的問題才被世人知曉。
從中,我們也看出官商一家的危害有多大。正如上杭縣政府一位官員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說的那樣:“紫金礦業與一些地方政府官員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地方保護主義肯定存在,也容易使其環境風險問題得以掩蓋。在環境執法過程中,一些執法行為只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走過場。”
該案例再一次說明,地方保護主義原來保護的是官員自己。該案例也警示我們:必須徹底杜絕在職和退休官員在企業任職或掛閑職,才能消除地方保護主義這個毒瘤。
2010.7.19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