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沒有全面市場化,普通百姓都有社會保障
前陣子看一篇關于醫療制度的文章,我當時看完了嚇了一跳,心里也著實難過。這市場化不叫市場化,叫做亂七八糟自由化。在再發達的國家,也不是絕對市場化的,比如在美國醫療教育很多方面其實都不市場化。醫療實行保險制度,一般由自己所在的公司買全家的醫療保險,如果有孩子,孩子的也公司買。家庭年收入在3萬美金以下,國家就會相應的醫療保險政策,當然還是有買不起很好的醫療保險的。我認識一個70多歲的老太太,動了個大手術花了80多萬美金的手術費,是中國過去看孩子等綠卡的中國公民,送進醫院沒錢也沒醫療保險。醫院確定了,還是動了手術,根據老太太的收入,每個月付80多美金償還,其實到死我估計也還不了一萬塊錢。
記得以前中國的工人買房子是所在單位負責,現在買房子開始市場化了,前倆天看了一篇文章,說中國加大步伐的房地產改革如果不放慢腳步會出問題。其實居民買房子也不應該完全市場化,美國政府其實分擔居民買房子,比如一個朋友買了一個54萬的HOUSE,30年還清,每個月付2700$,但政府每個月退稅大概500$,其實這是政府負擔的一部分費用。
還有教育,96年中國高校開始自費制度,當時學費好象是一學期2400元,其實對于很多家庭這是很大一筆支出。但美國的教育制度不是完全市場化的,如果你有錢可以上私立學校,家庭很一般的上公立學校。在加洲,如果你是加洲居民(在加洲交稅一年便是加洲居民),那么你自己或你的配偶孩子如果念本科,頭倆年的學費可以退92%,后倆年是70%多。如果這樣還嫌貴可以上社區學院,每個學分十幾塊錢,到大三或大四再轉到洲立大學,所有學分全轉過去。
中國沒有養老,年輕人可能要養活四個老人和一個孩子。中國把養老這個問題丟給了社會和個人,國家和政府卸掉了全部責任。要求單位負責為個人交養老保險。現在我個人每個月交400多,單位幫我交800多元。你看他們多會卸責任啊?!你交的稅沒有給你帶來任何養老和任何好處。給社會上的企業和單位帶來負擔。美國交了稅后,享受到了該享受的所有好處,上高速公路免費,汽車年費為不到幾十美元,考駕駛執照12美元。沒有養路費的說法。子女上大學之前免費。美國如果失業,可以拿到每個月大約1000多美元的失業金,這錢足夠租房和吃飯費用。在中國如果失業,每個月如果跑斷腿,找各種部門和機關,可能可以拿到400元人民幣每月。這錢在中國城市里是不夠租房和吃飯的。你會發現這個失業保險是非常搞笑的。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