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狀元,可以休矣!
科舉已廢了一百多年,然陰魂不散,正如王陽明所云:“去山中賊易,去心中賊難。”眼下關于狀元的炒作熱得跟天氣有一比,一塌糊涂!
吊詭的是,一面“條條大路通羅馬”,一面羊一樣的義無反顧地去擠這高考“獨木橋”!且爭當領頭羊。盡管教育部門下了“禁炒令”, 盡管海南、廣東、江西、江蘇等省不再公布成績和排名,但媒體的報道熱度不減,依舊連篇累牘,擋都擋不住。江蘇高考狀元竟然流傳多種版本,各地諸侯蜂起,天下似乎更加大亂矣!
其實,人生就是跑“馬拉松”,拼的是耐力、毅力和實力,當然能有“彎道超車”更好。考取了第一名,中了狀元,不過就是起步快了一點點,僅此而已!此外還能說明什么呢?而你這“起步快了一點點”也許是偶然,因為你平時訓練多數在后頭或從來就沒跑過第一,所以你是黑馬。好了,就算你這次第一,你前100米、前200米第一,1000米呢?10000米呢?20000米呢?須知,誰最先跑到終點才是冠軍啊!才能得到金牌啊!西諺云:“誰笑到最后,誰笑得最好。”
查查歷史。自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30年過去了,歷年各省市高考狀元今安在?
據《中國高考狀元職業狀況調查報告》顯示,“考場狀元”尚未成為“職場狀元”。 從1977年到2006年的30年間,全國各省狀元全軍覆沒,沒有發現一個在從政、經商、做學問等方面的杰出人才!1986年——1994年期間產生的部分省市成百上千名高考狀元,如今正過著平凡的日子,稱不上“成功的楷模”。
雖然“馬拉松”還在繼續,然而我們要好好反思了,反思我們的教育,該何去何從?
參加高考過的都知道,這狀元是怎樣制造出來的。 圈養做模擬,競賽論英雄。人不是人,是機器,只會做題。高分低能,有學歷沒能力,有文憑沒水平。早前不就報道所謂的神童嗎?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一俟上了大學,拿著飯票找不到食堂,拿著澡票找不到澡堂,拿著書本找不到課堂。這樣的神童你要他干什么?北京考區理科狀元李泰伯申請美國哈佛、史丹福、耶魯十一所名校慘遭滑鐵盧,不是沒有原因。教育,教育,是“育人”,不是制造機器。
一味地下“禁炒令”, 為什么卻擋都擋不住?考個狀元,神州就任我行啊!愛上哪所大學,就去哪所大學。更何況人家主動投桃報李暗送秋波,以重金懸賞呢。北大、清華都把錄取狀元多少作為自己身份、地位的標志、象征,明爭暗斗相互較勁,30年來一以貫之。北大去年2萬元,今年5萬元;清華去年2萬元,今年4萬元;暨南大學4萬元,華南理工5萬元,南方醫大和華南農大10萬元。廣東省今年雖不公布狀元,但省內一高校懸賞12萬元。誰不知道這里面有利益的驅動?正如同爭西門慶一樣,能帶動GDP啊!
“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狀元從“圈”里終于出來了,忽地就被捧到了九天之上,飄飄然而不知所以然。眾“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于邑人,不使學。”三天一大宴,五天一小宴。給內褲做廣告,給補腦液做廣告,鬼才知道,他穿沒穿,喝沒喝。先天不足,后天不良,“泯然眾人矣”不是正常的嗎?
魯迅曾作《罵殺與捧殺》一文,這狀元未有之前是“罵殺”,有了之后是“捧殺”,唉,“不知道要多少年后才翻身”呢。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