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河修堤歷來是中國地方衙門官員們發財的好由頭,如此上千年。每年向國家要銀兩要編制,吃空額撈油水甚至五馬分肥都是一條龍運轉,各司其職。古來國庫中被套取出的治河銀兩從來就沒有用在治河上,而是被挪用甚至貪污,可以編造各種工程計劃和支出賬目蒙騙國家,大水一來查無可查,于是萬事大吉。洪水簡直是地方官和治河大員們的大財神,串通一氣的“吃拿卡要”之術正是這些敗類的生財之道。究其原因還在于封建制度下權力運作不公開不透明,暗箱操作,老百姓沒有知情權,官員們欺上瞞下的空間實在太大。
向國家要治水銀兩時漫天要價并編列較低年份,如十年一遇或幾十年一遇,而上報洪水級別時卻要夸大成百年一遇甚至五百年一遇,這樣就給自己在理論上完全擺脫了干系,然后買通關鍵環節說好話,于是逢兇化吉順利過關。奏折政治是中國封建制度的模式,上下之間用奏折和批紅聯系,實情卻大多被歪曲和利用,成為利益集團的搖錢樹。中國地域遼闊,水資源分布不均,江南發大水好不新鮮,北方大旱也毫無新意,年年發生年年發財,老百姓卻年年受罪,國家更是年年掏錢。肥了中間的官員,苦了兩頭兒的國家和百姓,究其制度在于封建制度下權力的不透明不公開,人民沒有監督途徑,也沒有發言權。陽光總在風雨后,希望如今的中國能夠在制度上破舊立新,一改舊社會丑惡習慣。陽光下運行的權力才讓人民真正擁護。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建立完善的制度并讓人民行使自由監督才能堵住質疑。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