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辨是非】人類從五谷雜糧中獲得營養,為什么會食物過敏呢?在發生食物過敏的人群中,一個人從受精卵開始發育就離不開食物,健康的食物可能引起的過敏少,不健康的食物尤其食物中的不健康成分可能是造成食物過敏的元兇。而現代農業的生產方式所產生的草甘膦、抗生素、催熟劑、增甜劑以及食物加工過程中的很多添加劑等等很可能對于一些免疫系統敏感的兒童就是過敏源。近年來,我國正和發達國家一樣,采用化學化、生物技術化的辦法生產食物,而農村是廉價食品的傾銷地,這是當今社會農村兒童由原來的很少出現食物過敏,發展為今天對食物嚴重過敏的主要原因。最近看到汝州生態農業發展協會副會長的文章,她的思考與我一年前對這個問題的判斷有相同之處,特將兩篇文章一并發表出來,供大家參考。
為什么有那么多人皮膚過敏?
汝州市生態農業發展協會副會長 崔素俠
在工作單位,或行走在街上,經常看到有皮膚過敏的人,或輕或重,程度不同。甚至初生嬰兒有的會因吃奶粉過敏。為什么有這么多過敏患者?我的朋友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大家為什么,我們的飲食出了什么問題?怎樣去防治?
為什么出現那么多的皮膚過敏?除了各種過敏源增多外,食物中缺少營養皮膚的物質,也可能是重要原因,具體地說就是食物中缺少富有營養的“種皮、果皮”所導致。
我的朋友曾經是嚴重的皮膚過敏患者。她曾經非常好的皮膚,十多年前開始出現過敏。一開始不太嚴重,后來就非常厲害,過敏時面部皮膚紅腫,起紅疹子,疹子脫落,蛻皮。尤其是在喝酒、吃辣子,甚至吃大蒜、生蔥之后,癥狀尤為明顯。特別是喝過酒,那臉紅的象關公,熱辣辣的疼。如果不醫治,一、二個月癥狀難消。皮膚過敏令她非常苦惱。
看醫生,西醫說是過敏,忌酒和辛辣,開的藥有抗過敏藥,也有外抹膚輕松等。時間久了產生副作用,皮膚變的很薄,更易過敏了。沒有辦法,就去找中醫,中醫說是體內有熱毒,開的藥有三黃片,牛黃解毒片,連翹敗毒丸等,也管用,就是不除根,還是不能喝酒、不能吃辣椒等。一年有好幾個月過敏,臉上的紅疹子,令她很不堪。
皮膚過敏時間長了,她自己也找到一些食療方法,過敏后吃魚,熬魚湯喝。可能魚湯里的膠原蛋白的作用,皮膚也會好一陣子。她看過一個貼子,說吃蘋果要吃蘋果皮,因為果皮里含有膠原蛋白很多,能營養皮膚,她就吃蘋果皮。果皮含膠原蛋白,那糧食的種皮是不是也含有營養皮膚的物質呢?老輩人就有“吃啥補啥” 一說,人們總是吃的太精細,什么都去皮。她自己就是做生態農業的,弄這并不難,磨了些全麥面、老品種的全玉米粉,都是帶皮磨的。平時吃全麥面饅頭,搟全麥面面條,做全玉米粉糊糊,烙玉米面餅子。經過一段時間,嚴重的皮膚過敏竟這樣有了明顯好轉,甚至能喝酒了!她把這個發現,告訴有同樣過敏情況的同事,也同事吃全麥面、全玉米粉后,過敏情況也有好轉,吃一段時間,皮膚光滑而有彈性,指甲原來很薄,已經變得厚而結實。
因為過敏,她經常用自家的面粉、玉米粉蒸饅頭、搟面條,很少在飯店吃飯。有一段時間,因為工作忙,她母親每天去超市幫她買面條和饅頭,這樣的情況進行有一個多月,過敏癥狀再次出現,因為市場上的面條和饅頭用的面粉肯定不是“帶皮磨的”。她對母親說,還是在家吃全麥面和全玉米粉吧,再忙也要自己做。又吃了一個多月的“帶皮面”’,過敏才好。經歷過這次,算是“抓到了”過敏的真正根源。
皮膚過敏原來是皮膚缺少營養了!身體缺少營養,醫生怎能看好這病呢?皮膚需要什么營養?就是我們不看重的“種皮、果皮”!當我們加工面粉,把麩皮都去掉;即便磨個玉米糝也要去皮;吃水果把果皮都削掉,而且是天天如此,年年如此,身體皮膚怎會不出問題?
果皮、種皮含有營養皮膚的物質,是不是也含營養血管壁的物質呢?那么多的心腦血管病,是不是也是因為食物缺乏“果皮、種皮”的營養呢?很難治的牛皮癬、銀屑病、老年皮膚瘙癢是不是也是這個原因呢?年輕臉上出的青春痘是不是也是這個原因呢?這些,有待去驗證。
缺少“種皮、果皮”的營養,這個情況我們應該都有不同程度存在吧?吃水果盡量帶“皮”吃;吃面粉不要過于精細,少帶些麩皮、帶些種胚吃更有營養。這樣的飲食,我們才能營養更全面、更健康。
農村兒童食物過敏:食物安全釋放的新信號
蔣高明
最近到華東某市出差,路遇一個帶五歲孩子到某市中醫院脫敏的母子倆,因同乘一輛長途車就攀談起來。早聽說有過敏一事,起初的印象大都是對花粉過敏,現在竟然是對食物過敏,且從孩子起就開始了,好奇心促使我想了解一些真實情況。
據中年媽媽介紹,她的孩子對牛奶過敏。如果孩子不小心接觸了牛奶,就渾身癢,還起疙瘩。她們是聽了縣里其他朋友介紹,才找到這家醫院來就醫的。據她們說,這家醫院生意很好,來就診的人非常多,多為農民帶孩子來瞧病。醫院采用的是物理方法脫敏,約進行5個治療,每周來一趟。還說醫院里有來自全省的很多待脫敏的兒童患者。有些嚴重的兒童食物過敏者,對十幾種食物過敏,幾乎很多食物都不能吃了。食物過敏讓媽媽們異常心痛。
人類從五谷雜糧和食物中獲得營養,為什么會發生食物過敏呢?食物過敏也稱為食物變態反應或消化系統變態反應、過敏性胃腸炎等,是由于某種食物或食品添加劑等引起的免疫球蛋白介導或非免疫球蛋白介導的免疫反應,導致消化系統內或全身性變態反應。這就是說,由于消化系統出了問題,進入血液中的一些物質不被人體的免疫系統所接受,形成排他反應。實際上過敏就是人體發出的求救信號。什么東西會讓消化系統不舒服呢?如果不是遺傳問題,顯然與食物本身有很大的關系。
如果免疫系統不認識某種食物成分,就對該食物產生一種特異型免疫球蛋白,當此種特異型免疫球蛋白與食物結合時,會釋放出許多化學物質,造成的過敏癥狀,嚴重者甚至可能引起過敏性休克。食物過敏反應可以發生在任何食物上,某些嚴重食物過敏的人,甚至可能因為吃半個花生或牛奶灑在皮膚上就會造成過敏的反應,可見人體的免疫系統是得到某種信號才發生的不正常反應,或過激反應。我們說某人對某種事物敏感是神經過敏,想不到對某種食物也會過敏。
食物過敏會出現的癥狀可能有如下幾種情景:
⑴胃腸道癥狀:惡心、嘔吐、腹痛、腹脹、腹瀉,黏液樣或稀水樣便,個別人還會出現過敏性胃炎及腸炎、乳糜瀉等。
⑵皮膚癥狀:皮膚充血、濕疹、瘙癢、蕁麻疹、血管性水腫。這些癥狀最容易出現在面部、頸部、耳部等部位。
⑶神經系統癥狀:如頭痛、頭昏等,比較嚴重的還可能會發生血壓急劇下降,意識喪失,呼吸不暢甚至是過敏性休克的癥狀。
下列兩個病例是典型的兒童食物過敏反應:
典型病例1:某男童是個非常惹人喜愛的寶寶,已經5個月了,一直吃母乳和水果及菜水,偶爾吃一點蛋黃。該男童長得虎頭虎腦,體重有7公斤了,但皮膚出現了一些濕疹,沒有引起媽媽的重視。有一天,媽媽覺得該給孩子增加營養了,于是做了一碗香噴噴的蛋羹,先試著喂了小半勺,不到1分鐘孩子出現嘔吐,然后嘴唇眼睛出現明顯腫脹,接著出現呼吸困難,煩躁,嘔吐,嘴唇發紫。5分鐘后媽媽帶孩子到醫院就診,醫生診斷為嚴重食物過敏反應。
典型病例2:某女,2個月了。一直是母乳喂養,沒有加任何其它輔食。一天媽媽出門了,姥姥發現孩子餓得直哭,就沖了一瓶嬰幼兒奶粉奶。餓極了的女嬰咕咚咕咚喝了大半杯,5分鐘后出現嘔吐,進而嘴唇、眼睛腫了起來,全身皮膚發紅,2分鐘后出現呼吸困難,嘴唇發紫。姥姥和姥爺嚇壞了,趕忙叫急救車把女嬰送到醫院,經過搶救脫險。
為什么兒童容易發生食物過敏呢?這是因為嬰幼兒胃腸功能還不夠完善,某些食物中的蛋白未經充分消化就直接進入了體內,所以更容易發生食物過敏。一個人從受精卵開始發育就離不開食物,健康的食物可能引起的過敏少,不健康的食物尤其食物中的不健康成分可能是造成食物過敏的元兇。
容易引起食物過敏的食物以豆科果實為首位,其次像牛奶、雞蛋、魚、蝦、蘋果、桃子等食品也容易引起過敏。那么,在現代農業生產中,這些物質會不會含有過敏的物質呢?顯然是有的,如豆類尤其轉基因食物中的草甘膦、Bt蛋白、牛奶中的抗生素、雞蛋中的激素、魚、蝦中的重金屬、蘋果、桃子中的催熟劑、增甜劑等對于一些免疫系統敏感的兒童很可能就是過敏源。
調查顯示,西方發達國家每年大約有數百萬至上千萬人對不同食物有過敏反應,美國每年約發生3萬例次食物所致的嚴重過敏反應。過敏性休克已經影響到1.21%美國人的生活,有1100萬人曾有危及生命的過敏性休克,約200例死亡。美國近10年來食物過敏的兒童患病率上升了18%;近5年應該兒童花生過敏患病率增長了1倍。食物過敏在西方國家兒童中的發病率為2%~8%,成人是1%~2%。
我國還沒有兒童食物過敏的具體數據,但從臨床上發現,食物過敏的病例越來越多了,甚至連在生產食物的農村,那里的兒童也出現了食物過敏。這種增加的趨勢說明什么呢?西方的生態環境明顯是優于我們的,即空氣、水都是相對安全的,但為什么中外的兒童都出現了食物過敏?其原因就是,我們正和發達國家一樣,采用化學化、生物技術化的辦法生產食物,或者進口這樣的食物,一些原本在食物中不曾出現的化學物質進入了食物中,或者添加的化學物質引起了動植物營養成分改變,或次生代謝發生了變化。人類在系統發育過程中,現代食物成分的改變是近百年來的事情,食物過敏與之高度吻合。
食物過敏人群中,為什么5歲以下的嬰幼兒占有很大的比例?這是由于幼兒腸內細胞比起成年人來說更易滲透,從而使其顯得越發的脆弱。食物中含有蛋白質,這些蛋白質的分子量很大,嬰幼兒消化系統和皮膚發育尚不健全,大分子的蛋白質容易通過,進入血液和免疫系統,引起過敏反應。
據北京協和醫院變態反應科主任尹佳教授介紹,從兒童過敏發病趨勢上看,我國有自己的特點。
第一,未來10年,發病率增長速度可能高于部分發達國家。日本、韓國等同行說:“你們正在經歷我們十年前的過程。” 我國過敏性疾病的發病情況可能和日本、韓國、香港等經濟發達地區一樣,即將或正在經歷食物過敏、濕疹等過敏性疾病“暴發性增長”階段。
第二,食物過敏將成過敏主流,并成為過敏性休克等嚴重過敏反應的主因,這也將成為我國臨床醫生面臨的新挑戰。
第三,因環境污染導致或加重的過敏正在增加。霧霾發生時,空氣中有很多漂浮顆粒,會增加霉菌、花粉等過敏原在空氣中停留時間,增加接觸和致敏機會。
除了食物出現的問題,現代生活里充滿了各式各樣的消毒劑、清潔劑、染發膏、化妝品等也是重要的過敏源。父母努力為孩子創造一個“無菌”的世界,從小注射多種疫苗,稍微發熱就用各種抗生素治療;為防止呼吸道感染,常讓孩子在室內活動,很少接觸泥土、花草樹木等。在過于干凈、很少與大自然接觸的生活狀態下,人體免疫系統沒得到足夠刺激,因此很難被激活,進而對細菌抵抗力較低,容易過敏。
從研究結論上看,過敏在城市的發病率比農村高,長期在室內的人群比愛在室外活動的人群高,收入高的人群比低收入的人群高。而文中開始出現的農村兒童進城脫敏,就是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了。農村兒童如果喜歡吃零食,喝飲料,那些食物和飲料對兒童的腸胃發育是極不利的。農村是城市垃圾食品乃至過期食品的傾銷地,當年被國家明令禁止的三聚氰胺奶粉竟然在農村的超市上出現了。農民由于缺乏知識,對兒童過敏只知道去醫院脫敏,貪圖便宜,不重視食品安全質量,這才是當今社會農村兒童由原來的很少出現食物過敏,發展為今天食物嚴重過敏的主要原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