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5月29日),解放軍報第六版整版刊登署名文章,號召尊重歷史、崇敬英雄。
解放軍報29日第六版截圖
國防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所研究員顏曉峰的文章《萬里長空且為忠魂舞——論敬重歷史與崇敬英雄》全文主要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英雄是歷史天空上的燦爛星辰”通過一個個耳熟能詳的英雄人物概述了“人民英雄事跡偉大、人格高尚、貢獻不朽,如同歷史天空上的燦爛星辰,歷史因他們的存在而倍放光彩”,表明我們華夏文明正因為有這些英雄的存在而熠熠生輝。第二部分“敬重歷史崇敬英雄促使民族精神凈化升華”通過“烈士紀念日”的設立和習近平在5月出席中日友好交流大會的講話強調“歷史可以研究,但不能無中生有;英雄可以追問,但不能惡意揣測。培塑敬重歷史、崇敬英雄的民族心理,凈化提升我們的民族精神,首先就要捍衛歷史的尊嚴,維護英雄的形象。”第三部分“堅決回擊歪曲歷史褻瀆英雄的錯誤思潮”通過在網絡中流傳的各種污蔑英雄、“戲說”英雄的例子提醒我們打好意識形態領域的尖銳戰斗,在大是大非面前,必須旗幟鮮明堅決回擊這一錯誤思潮。文中最后強調,“無數英烈為了革命的勝利和人民的幸福,獻出了他們的寶貴生命,永遠告慰他們的在天之靈,是一代代后人的政治誓言和歷史責任。”
《我說》通過四位現役軍官的話體現了他們對于抹黑英雄現象的痛恨以及捍衛英雄、堅守精神陣地的信念。第38集團軍某裝甲團排長曾令沖認為“如果精神上缺乏對英雄的崇尚,行為上就會缺少勇猛的血性,戰斗精神的動力源就會枯竭,這樣的部隊肯定打不了勝仗,也產生不了英雄。” 新疆軍區某部副部隊長樊信展直言“英雄是民族的脊梁,英雄主義是人民軍隊克敵制勝的法寶。捍衛英雄就是堅守精神陣地。” 第1集團軍某師指導員黃楊表示“尊重英雄就是尊重歷史,只有做到這一點,一個民族才會源源不斷地產生英雄,才會有光明的未來。” 第40集團軍某裝甲旅政治部干事苗坤反問道“英雄們為國捐軀、視死如歸的精神,足以讓今天的人們高高仰視。英雄的光輝,難道是那些不知感恩的無知者幾句調侃就能抹殺的嗎?”
陳魯民的文章《我們需要英雄》則以電影《決戰中的較量》的例子引出古往今來我們都需要英雄,之所以會有人處心積慮地詆毀英雄是因為英雄是一個民族的旗幟,前進途中的路標,砍倒了旗幟,毀掉了路標,人們就會迷失方向。要想從精神上摧毀一個民族,瓦解一個國家,從詆毀英雄下手最為見效。文中還引用作家郁達夫在魯迅逝世紀念會上所說的話——“一個沒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而一個擁有英雄而不知道愛戴他、擁護他的民族則是無可救藥的。”再次呼吁“時代需要英雄,事業呼喚英雄。”
下附三篇文章原文
附1 萬里長空且為忠魂舞——論敬重歷史與崇敬英雄■顏曉峰
開國大典前日,人民英雄紀念碑奠基。毛澤東起草的碑文寫道:“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三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三十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從那時起,為了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斗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建國與立碑、歷史與英雄、神圣與永恒,在這一時空中凝聚為巨大的磁場,慷慨正氣、激蕩人心。敬重歷史、崇敬英雄,是一個民族基本的價值準則,是一個國家團結統一、向上向善、創造未來的精神動力。在按照“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走向民族復興的關鍵時期,我們更加尊重和珍惜中華民族、中國革命、新中國的歷史,更加敬仰和愛護為民族歷史、革命歷史、新中國歷史作出卓越貢獻的英雄,決不讓歪曲歷史褻瀆英雄的錯誤言論混淆視聽、渙散人心。
英雄是歷史天空上的燦爛星辰
中華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源遠流長、根深葉茂,創造了輝煌的中華文明,是中華兒女強烈民族情感、愛國主義的深厚基礎。1840年以后,一代代志士仁人開始了實現民族復興的浴血奮斗,特別是中國共產黨成立后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歷經20多年的革命戰爭,建立了新中國,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新中國成立60多年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的歷史,是社會主義在中國建立、發展和振興的歷史,是民族復興愈益接近、愈益清晰的歷史,民族自尊自信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這樣的寶貴歷史,決不能“虛無”,也不可能“虛無”。
歷史是人民創造和書寫的,偉大的人民鑄造了輝煌的歷史。我國各族人民共同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歷史進步,我們黨依靠人民取得了革命的勝利、建設的成就和改革的成果。今年出版的長篇報告文學《根據地》,生動反映了抗日軍民血肉相連、生死相依,構筑了抗戰勝利的銅墻鐵壁。人民就是英雄,英雄出自人民。英雄是人民的杰出代表、人民品質的集中體現和人民意志的人格化身,站在人民前列,為人民而奉獻犧牲,“人民英雄”這一表述準確定位了英雄與人民的關系。有名垂青史的英雄,也有更多的無名英雄,莫斯科紅場邊亞歷山大花園里的無名烈士墓,不息的火焰為衛國戰爭中的千千萬萬英雄而燃燒。我們更有燦若群星的人民英雄。有馳騁疆場、威震敵膽的抗日英雄名將,也有與日本鬼子拼刺刀、拉手榴彈同歸于盡的八路軍英雄戰士。有戰爭年代的英雄,也有和平年代的英雄,“兩彈元勛”就是新中國的民族英雄。有人民軍隊的英雄,也有生產建設的英雄,“寧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王進喜,就是氣貫長虹的工人英雄。英雄永遠活在祖國的記憶中,永遠活在人民的懷念中,永遠不容任何人褻瀆。
英雄是歷史的產物,又在塑造著歷史,英雄的偉業與歷史的變遷密切相關。斯巴達克,列寧譽為“最大一次奴隸起義的一位最杰出的英雄”,撼動了羅馬帝國的統治,至今仍是歷史教科書中的重要人物。回顧中國近代以來的歷史,如果沒有一代代中華英雄、千百萬革命先烈“我以我血薦軒轅”,獻身民族復興、推動民族進步,就沒有中國革命的一次次勝利和新中國的成立。“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開鮮花”。無論是從鴉片戰爭到辛亥革命的先進分子,還是從北伐戰爭到解放戰爭的共產黨人,他們擔當起民族的脊梁,肩負著民族的命運,以民族復興為己任,不惜獻出生命。黃花崗七十二烈士視死如歸,“刑場上的婚禮”壯烈如詩,22勇士飛奪瀘定橋驚心動魄,狼牙山五壯士絕然跳崖寧死不降,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驚天動地。人民軍隊在中國革命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中,在保衛祖國和建設祖國中,戰功卓著、英雄輩出、烈士無數。青山埋忠骨、清明淚斷魂。人民英雄事跡偉大、人格高尚、貢獻不朽,如同歷史天空上的燦爛星辰,歷史因他們的存在而倍放光彩,天空有他們的鑲嵌而格外壯麗。
敬重歷史崇敬英雄促使民族精神凈化升華
2014年9月30日,是國家設立的首個“烈士紀念日”,天安門廣場舉行向人民英雄敬獻花籃儀式。軍樂團奏響深情的《獻花曲》,18名禮兵將花籃擺放到紀念碑基座上,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拾階登上紀念碑基座,在花籃前駐足凝視。一串串明黃色的文心蘭,寄托對人民英雄的思念之情,3000名各界代表在紀念碑前獻上鮮花。尊崇英雄、緬懷先烈,是一個民族銘記歷史、銘記犧牲的重要表征,是弘揚正氣、激勵血性的心靈震撼,是凝聚人心、增強團結的有效方式。“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遺忘烈士就意味著拋棄崇高、走向墮落。烈士紀念日成為國家儀式、倡導全民紀念,是用法律法規形式強化和提升我國敬仰人民英雄的禮儀和文化的重大舉措。以國家烈士紀念日為新的方式,就可以把我國尊崇英雄的活動組織得更加隆重,把敬仰烈士的文化建設得更加規范,把緬懷先烈的心理熏陶得更加強烈,把愛國主義和英雄主義的精神品質培養得更加深厚。“萬里長空且為忠魂舞”。莊嚴隆重的紀念儀式,將敬重歷史、崇敬英雄的民族精神增進到新的高度。
歷史啟迪心靈、照亮未來;英雄風骨依在、感召后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了,今年的紀念活動格外盛大、氣氛格外濃厚。歷史正在遠去,但70年前那場光明與黑暗、進步與倒退、正義與邪惡的空前大較量,更要永世不忘。這場偉大勝利,必將成為民族的永恒財富。蘇聯雖已解體,俄羅斯依然舉行盛大慶典紀念勝利日,衛國戰爭時期的英雄仍然是俄羅斯的民族英雄,民族歷史沒有割絕。抗日戰爭是一本偉大的珍貴的教科書,是中華民族復興的一座高聳豐碑,中國人民永久銘記。習近平主席今年5月23日在出席中日友好交流大會時的重要講話中指出:“牢記歷史,是為了開創未來;不忘戰爭,是為了維護和平。”歷史越是久遠,價值越是珍貴。紀念歷史與懷念英雄是一體化的,敬重歷史同時就是崇敬英雄。牢記歷史就要牢記為民族獨立和解放而奮斗的英雄,不忘戰爭就要不忘在反對侵略戰爭、開展人民戰爭中犧牲的烈士。敬重歷史就是對歷史規律、歷史力量、歷史走向的尊崇,崇敬英雄就是對人類堅持正義、勇敢高尚、挺身擔當優秀品質的敬仰。
當前,黨和人民正在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協力前行、攻堅克難、爬坡過坎。我們黨重整行裝再出發,廣大人民充滿期盼向復興。這是需要和呼喚精神坐標、精神動力、精神品格的時代,是新形勢下轉變黨的作風、重塑民族靈魂的時代。敬重歷史,從中國革命的歷史中汲取營養,崇敬英雄,從人民英雄的精神中獲得力量,是振興民族精神、弘揚革命英雄主義精神的基本要求和重要途徑。現實生活中,一些人理想缺失、信仰動搖,利欲熏心、腐敗墮落,懷疑正義、蔑視崇高,而那些居心叵測的所謂“內幕”“揭秘”“起底”“質疑”,捏造事實,誹謗英雄,則從反面強化了這種消極思想觀念和錯誤行為準則。歷史可以研究,但不能無中生有;英雄可以追問,但不能惡意揣測。培塑敬重歷史、崇敬英雄的民族心理,凈化提升我們的民族精神,首先就要捍衛歷史的尊嚴,維護英雄的形象。
堅決回擊歪曲歷史褻瀆英雄的錯誤思潮
近日,有律師事務所受邱少華委托,維護邱少云烈士名譽權,要求加多寶公司和孫某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禮道歉。這一網絡事件是這些年來一系列調侃惡搞、詆毀中傷英雄人物,杜撰篡改、解構顛覆歷史事件言論引起社會批評的最新表現。有的人站在敵人立場上,把劉胡蘭為民鋤奸說成是“從法律的角度看,劉胡蘭是個不折不扣的殺人犯,應該受到當時的法律制裁”;有的人撰文說“沒有人親眼看見董存瑞托起炸藥包的情景”,言下之意英雄有假;有的人打著科學求證的幌子說什么邱少云身上燃火后,一動不動“違背生理常識”;有的人僅憑看過幾部戰爭片就發議論,“美軍的機槍完全可以把前面的人射成兩節,黃繼光即使沖上去也馬上掛了”,等等。此類歪曲歷史、褻瀆英雄的言論,涉及范圍上至領袖人物、下至普通一兵,前至井岡山時期、后至改革開放以后,大至黨的重大決策,小至私人生活瑣事,通過炒作負面信息吸引眼球。這類言論,激起廣大網民和社會成員的義憤,很多歷史見證人或研究者站出來逐事逐條加以駁斥,維護歷史真相。
網上輿情反映網下涌動,線上之爭表明線下斗爭。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特點之一就是網絡已成為意識形態領域斗爭的重要陣地,“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已成為推翻一個國家的制度及政權的先行手段。敵對勢力境內外遙相呼應推動“顏色革命”,首先是想毀損執政黨的形象,遏制我們國家民族發展前進的步伐。一些人宣泄對社會的不滿和抵觸情緒,熱衷傳播與制造符合其心理需求的負面信息,在網上不負責任地發表議論,起著傳播錯誤思潮或為其推波助瀾的作用。一些人懷疑崇高、否認英雄、嘲弄純潔,認為“都是一樣的人,都是一回子事”,不加分析辨別,本能地愿意接受這類矮化人性、丑化英雄的軼聞,擴大了錯誤思潮的影響面。這場意識形態領域的尖銳斗爭,關系到黨的戰斗力和執政力,關系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方向,關系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確立,關系到中華民族復興大業,關系到社會大眾的安寧幸福。在大是大非面前,必須旗幟鮮明堅決回擊這一錯誤思潮,決不能以“調侃”待之,以“戲說”了之。
維護我們的歷史,捍衛我們的英雄,就是要有根有據、有史有實地揭穿那些污蔑不實之詞,以正視聽,讓廣大網民和黨員群眾明辨是非,決不被蠱惑人心的謠言捏造所欺騙。對惡意中傷、造謠惑眾者要追究法律責任,有法必依、執法必嚴。要加強中國革命歷史的正面宣傳教育,充分利用紀念館、展覽館、革命舊址、戰場遺址、烈士陵墓等紅色資源,利用各種媒體特別是網絡、手機等新媒體,利用多種教育傳播方式,讓革命歷史的光輝歷程、先烈英雄的感人形象在全黨全社會深深扎下根來,始終保持敬重歷史、崇敬英雄之心,增強對“病毒”的免疫力和抵抗力。要倡導和鼓勵科學的歷史研究包括人物研究,使我們的中國革命史、中共黨史、人民英雄創造歷史的研究更加扎實豐富,更具說服力,同時要警惕以考證揭秘之名行政治圖謀之實的行徑。無數英烈為了革命的勝利和人民的幸福,獻出了他們的寶貴生命,永遠告慰他們的在天之靈,是一代代后人的政治誓言和歷史責任。
(作者系國防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所研究員)
附2 我說
詆毀英雄的歪風邪氣,就好比精神世界的“迷霧彈”,妄想動搖人民軍隊的基石、摧垮部隊的英雄氣、銷蝕軍人的崇高信仰。
人總是要有點精神的,一個國家和民族是這樣,一支軍隊更如此。如果精神上缺乏對英雄的崇尚,行為上就會缺少勇猛的血性,戰斗精神的動力源就會枯竭,這樣的部隊肯定打不了勝仗,也產生不了英雄。崇尚英雄所激發出的那種強烈激越的情感,則能催生出“除了勝利一無所求、為了勝利一無所惜”的磅礴力量,在危急關頭作出非常之舉,在關鍵時刻敢于犧牲自己。一支英雄輩出的軍隊,必定是令敵人聞風喪膽、在戰場上捷報頻傳的軍隊。
——第38集團軍某裝甲團排長 曾令沖
歷史反復證明,一個政權的瓦解往往是從思想上開始的。東歐劇變、蘇聯解體的教訓說明:精神上的東西不能丟。精神陣地一旦失守,后果不堪設想!
英雄是民族的脊梁,英雄主義是人民軍隊克敵制勝的法寶。捍衛英雄就是堅守精神陣地。作為新時期的革命軍人,我們要用先進的理論武裝大腦,劃清是非界限,堅定文化自信,挺起精神脊梁,在思想上筑起牢不可破的“鋼鐵堡壘”。
——新疆軍區某部副部隊長 樊信展
毀滅英雄的形象、解構光輝的歷史,往往比槍炮更容易讓一個民族屈服。當精忠報國、舍生取義的英雄被惡意詆毀,那精忠報國、舍生取義還有什么意義?祖國和人民遭受外侮的時候,還有誰愿意挺身而出?
面對敵人的鍘刀,劉胡蘭只要說出一些掌握的秘密就可以活下去,可是她從容不迫地躺在了鍘刀之下;面對烈火焚身的痛楚,邱少云只要打幾個滾就可以滅火,但為了不暴露部隊行蹤,他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仍紋絲不動……重溫這些畫面,只要是一個有良知的中國人,怎能不熱淚盈眶,怎能昧著良心去解構那一個個鮮活的形象?尊重英雄就是尊重歷史,只有做到這一點,一個民族才會源源不斷地產生英雄,才會有光明的未來。
——第1集團軍某師指導員 黃楊
一個國家有靈魂,一個民族有信仰,一個人有追求,這一切正是在千千萬萬有名的和無名的英雄身上體現出來的。他們身上展現出來的英雄氣概,正是我們國家、民族和個人所崇尚的優秀品質。
當前,一股惡意抹黑軍隊、褻瀆英雄的歪風在網絡上越刮越烈,甚至有的人以此為榮、視為時尚,毫無底線地造謠詆毀,無所顧忌地惡意中傷。這是一種無知的表現。今天國家取得的巨大成就,人民的和平生活,都是無數英雄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英雄們為國捐軀、視死如歸的精神,足以讓今天的人們高高仰視。英雄的光輝,難道是那些不知感恩的無知者幾句調侃就能抹殺的嗎?
——第40集團軍某裝甲旅政治部干事 苗坤
附3 “我們需要英雄”■陳魯民
在二戰電影《決戰中的較量》里,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的蘇軍士氣低落,節節敗退。蘇軍高級將領咨詢政治軍官丹尼洛夫有什么辦法沒有,丹尼洛夫建議說“我們需要英雄”。為了激勵士氣,樹立榜樣,他們找到一個牧羊娃出身的狙擊手瓦西里,這是一個威震部隊的神槍手,智勇雙全,百發百中,令敵人聞風喪膽。于是,蘇軍在報紙上大量刊登瓦西里的英雄事跡,每天公布他的殲敵紀錄,大大地提升了前線將士的士氣,迅速扭轉了不利的戰局。
“我們需要英雄”,不論戰時還是平時,不論古代還是今天,這是所有民族的基本共識。英雄者,有凌云擎天之志,氣吞山河之勢,腹納九州之度量,包藏四海之胸襟!英雄者,肩扛正義,救黎民于水火,解百姓于倒懸!英雄者,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英雄者能吃常人難吃之苦,能受常人難受之罪,能做常人難及之業……狼牙山五壯士、劉老莊英雄連、楊靖宇、趙尚志、劉胡蘭、董存瑞、邱少云、黃繼光、雷鋒等,就是這樣的英雄,萬眾景仰,千古留名。
然而,近年來有一股詆毀、褻瀆英雄的陰風四處竄擾,蠱惑人心。從狼牙山五壯士到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從邱少云到黃繼光……都受到詆毀潑污。
為何有人要處心積慮地詆毀英雄?因為英雄是一個民族的旗幟,前進途中的路標,砍倒了旗幟,毀掉了路標,人們就會迷失方向,人心渙散,思想混亂。歷史證明,要想從精神上摧毀一個民族,瓦解一個國家,從詆毀英雄下手最為見效,然后再結合抹黑領袖、歪曲歷史。這三部曲唱下來,就很可能實現其擾亂人心的陰險目的。倘若我們缺乏應有警覺,對此掉以輕心,那就是對民族的犯罪,對歷史的不負責任。
分析起來,往英雄身上潑污水的人群里主要有這樣幾種角色:一種是居心叵測,不擇手段,造謠污蔑,無中生有,企圖通過詆毀英雄來歪曲歷史,混淆視聽,通過歪曲歷史來動搖國本,制造混亂,以達到其顛覆共產黨執政地位和社會主義制度的險惡目的。這種人最陰險,對這種人要特別警惕,堅決打擊,絕不容其罪惡陰謀得逞。
一種是涉世不深的青年,他們沒有主見,缺乏常識,因為逆反心理與無知、幼稚,跟著別人瞎起哄。一聽說某英雄是假的,事跡是虛構的,就信以為真,不問青紅皂白、來龍去脈,亂轉亂發,推波助瀾,當了那些別有用心的人的“炮灰”。
還有一種人是因為心理陰暗,思維畸形,心頭油污太臟太厚,見不得任何陽光向上的人和事,自己做不了英雄,就懷疑英雄都是假的。他們嘲笑理想,諷刺崇高,褻瀆英雄,這種人貌似高深,其實內心是蒼白麻木的,自己是侏儒,就敵視一切高大的形象。
放眼世界各國,無一不是把英雄放在備受尊崇的位置,千方百計地維護愛戴自己的英雄,沒一個國家會允許人們肆意詆毀英雄。捍衛英雄,就是捍衛我們的歷史;捍衛英雄,就是捍衛民族的未來,必須有這樣的認識高度,更要對一切褻瀆、詆毀英雄的言行做堅決的斗爭。英雄令人高山仰止,我們或許永遠不能企及英雄的境界,不能達到英雄的輝煌,但要力爭與英雄同行,做一個為英雄鼓掌的人,仰慕英雄的人。
作家郁達夫在魯迅逝世紀念會上說:“一個沒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而一個擁有英雄而不知道愛戴他、擁護他的民族則是無可救藥的。”我們要學習英雄以天下為己任的宏大氣魄;學習英雄視死如歸的氣節操守;學習英雄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絕不上那些別有用心褻瀆英雄的陰暗小人的當。魯迅說過:“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梁。”英雄就是這樣的民族脊梁,其精神氣魄將流傳千古激勵后人。
時代需要英雄,事業呼喚英雄。英雄輩出,群星燦爛,是一個軍隊戰無不勝、一個民族興旺發達的重要基礎。我們緬懷英雄,就要發揚其精神,繼承其遺志,爭做新時代的英雄,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做出自己的貢獻!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