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勤”教導殷殷望,“四化”警鐘忡忡懷
——劉實同志追思會紀實
為紀念不久前剛剛去世的老革命家劉實同志,毛澤東旗幟(大地微微)網站、中國工人網站、《紅色參考》編輯部、《紅色年華》編輯部日前在北京聯合召開了劉實同志追思會。劉實同志離休前曾任全國總工會書記處書記,今年4月9日因病逝世,享年91歲。
追思會由毛澤東旗幟(大地微微)網站長時邁同志主持,中國工人網站長、《紅色年華》編輯部總編輯余鋒同志做了主題發言,他向與會同志闡述了劉實同志一生的光輝業績,以及劉實同志留給我們的精神風范和革命經驗,并組織大家聆聽了劉老生前給青年學生講歷史、講傳統、講革命經驗的講話錄音。
劉實同志青年時代就投入工人運動。抗日戰爭時期,他在重慶下廠打工、深入群眾,按照當時地下黨南方局負責人周恩來同志提出的“三勤”(勤學、勤業、勤交友)要求,廣交朋友、建立“據點”,組建了黨領導下的外圍組織——重慶工人民主工作隊,擔任總隊長,并因勢利導地組織了多次工人維權斗爭。
解放戰爭時期,劉實同志被派往武漢,參與武漢地下黨的重建工作。他本著“與人民建立最緊密聯系”的原則,托關系、找故舊,下廠打工、廣交朋友,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在多家工廠建立了群眾“據點”和黨的外圍組織,為組織群眾保衛武漢免遭國民黨反動派破壞、迎接解放奠定了堅實基礎。
劉實同志離休后憂慮國事,始終心系“改革開放”后我國工人階級的命運,并出版了《當前中國工人階級狀況》一書,指出我國當今的工人階級,主要是產業部門職工的狀況有了深刻的變化,概括起來就是“四化”(即雇傭化、貧困化、無權化、分散化)。進入新世紀,劉實同志不僅為各地中小型國企被賤賣、幾千萬工人下崗失業而憂心忡忡,更為僅存的大型國企內部的兩極分化、高管高薪、逐步轉變為資本主義國有企業而憤慨。他晚年多次強調,現有的國有企業已經不是社會主義公有制企業。
劉實同志晚年始終奮戰在宣傳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捍衛工人階級地位的第一線。他從自己親身的經歷出發,特別勉勵青年知識分子走與工人群眾相結合的道路。
參加追思會的,除主辦單位的工作人員外,有追求進步的青年大學生,有來京打工的工人師傅,有專門從事社會公益工作的青年志愿者。
全國總工會有兩位老前輩出席了追思會,他們帶來了兩幅書法作品。一幅是:“深情追憶劉實同志,共產主義戰士永存”,另一幅是:“共產主義真,自有后來人——敬錄先烈教誨,永志不能忘卻”。
與會的大學生朋友介紹了自己在假期深入工地、接觸社會的實踐經驗。他們表示,經過深入工地和社會實踐,自己心里有了很大觸動。他們說,知識青年與工人群眾相結合,劉老是我們的光輝典范。今天的青年,仍然要走這條道路。青年們覺悟之后應該繼續怎樣做?又是劉老給我們樹立了榜樣。
一位大學生朋友真誠地說,希望今后會有更多的同學和我們一起走進工廠、走進工地、參加社會實踐,我們這樣做不僅僅是為了幫助工人師傅做點事情,而且是要改造自己的世界觀、選擇自己的人生道路。他說,我們要像劉老那樣,把自己的一生獻給工人階級,而不要一面參加社會實踐,一面又通過個人奮斗往上爬,自己成為一個“中產”之后,再回過頭來在需要時給予工人某些幫助。他表示,那樣做,不是這個時代進步青年應走的道路。
一位青年工人向大家講述了自己在富士康打工時的經歷,介紹了富士康“十連跳”時廠方如何封鎖消息、工人怎樣通過各種辦法把相關信息發給外界。
一位農民工師傅介紹了自己經歷的一場維權斗爭。他所在的工地曾遭遇一次在建房屋坍塌事故,造成一死八傷。事后,工程方拒絕給予賠償,還勾結黑社會分子毆打維權工人,當地的派出所警察也站在工人的對立面威脅工人。這位師傅說,現在的法律是為統治階級服務的,是專門制裁老百姓的。
還有一位工人師傅在發言中說,自己是“50后”的國企下崗工人,經歷了從當家作主到失去工人階級領導地位的過程,其中感覺一時難以說清。他說,今天的工人狀況,雖然與劉老年輕時有所不同,但是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劉老的革命經驗,利用一切合法手段,開展“有理、有利、有節”的斗爭。這位師傅說,我們現在首先要弄清工人群眾需要什么,要學習劉老當年的經驗,對不同年齡、不同文化程度的工人,給予真誠的幫助、巧妙的引導。
一位青年志愿者在發言中指出,我們今天怎樣在工人中間開展社會公益活動、幫助工人提高文化知識、維護自身權益?如果我們仿照西方國家那樣廣泛建立公益機構、大規模開展社會活動,那是很難做到的。因此,需要在開展社會公益活動的同時,有更多的青年人走進工人群眾,像劉老當年那樣,進工廠、交朋友、抓“據點”,建立廣泛、深厚的群眾基礎。
天津工會管理干部學院陳寒鳴老師在發言中說,劉老針對“改革開放”后工人階級狀況指出的“四化”,其中有一個內在的邏輯。劉老晚年曾在一次談話中指出,“四化”中首先是“無權化”,因此才有了經濟上的“貧困化”、政治上的“分散化”以及生產關系上的“雇傭化”。陳老師指出,要深刻理解這“四化”,必須了解1949年之后工人階級社會地位的演變過程,了解中國工人階級怎樣從被剝削、被壓迫狀態變為國家的主人,又怎樣一步步形成了“四化”的狀況。
陳寒鳴老師還指出,“四化”之外,實際上還有一“化”,就是“災難化”,看看一次次的礦難,想想那些被踢出工廠而沒人管的工傷者、職業病患者,還有什么“開胸驗肺”、“斷指村”等等,哪一次災難不是由工人階級來承受?
陳寒鳴老師還說,劉老晚年經常探索一個問題,到底什么是社會主義公有制?劉老認為,關鍵要看工人階級是否當家作主、是否落實“鞍鋼憲法”。這是劉老晚年思想的一個升華。劉老晚年曾經談到,解放前的“四大家族”是官僚資本,實際上也是當時的國有資本,可是那絕不是社會主義公有制。
一位青年人在發言中深表同感。他說,目前的國有企業內部嚴重兩極分化,高管的收入是普通職工的幾十倍,而且現在國企大量使用“派遣工”,“派遣工”被雇傭、受剝削的狀況,目前社會正在逐步關注。
追思會開了整整一天,大家從歷史談到現實,從自身經歷談到社會現狀,從工人維權談到知識青年的人生道路。與會同志認真學習和研究了劉老的革命業績,深深緬懷了劉老為工人階級奮斗一生的革命精神,大家表示一定繼承劉老的遺志,把劉老留給我們的革命精神和工作經驗與我們今天的生活和工作結合起來,不辜負劉老對青年一代的殷切期望。
追思會后,毛澤東旗幟(大地微微)網站向青年朋友和工人師傅贈送了《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專題講述》、《毛澤東思想與現實》和《韓西雅選集》等書籍。
附資料:【心系工人階級——劉實生平】
劉實,1924年生,原名藺善達,曾改名劉載恒,后改名劉實,筆名劉景、景留,遼寧遼中人。1939年他輾轉流離到位于四川羅江的國立六中四分校讀中學,因為宣傳抗日被列上黑名單,為了避免被捕,秘密離開學校。1941年進入東北中山中學。1942年在重慶學徒、做工,在我黨南方局青年組領導下從事黨的工人工作。194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重慶工人民主工作隊總隊長,中共武漢市委委員、工委書記。建國后,歷任武漢市總工會副主席,全國總工會組織部部長、教育部副部長,全國職工教育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全國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副會長,第六屆全國政協委員。1981年10月當選為全總書記處書記。1983年10月再次當選為全總書記處書記。曾出版《曙光就在前面》、《蘇聯社會主義競賽》、《職工思想工作漫談》、《當前中國工人階級狀況》等著作。詳情>>>劉實生平】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