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香港特區政府公布政改方案,規定到2017年一人一票普選特首,采用一輪簡單多數。這些規定會對香港政制產生什么影響?未來香港會走向何方?方案公布后,觀察者網連線香港中文大學教授王紹光,請他談談對此次香港政改的看法。】
觀察者網:根據方案,全港有資格選民一人一票普選特首,無需過半數票。您怎么看待這個方案?
王紹光:一人一票普選特首基本上不是爭議點,現在的爭議點是候選人由誰選出,到底是政改方案中規定的提名委員會,還是反對派堅持的由公民推舉。放眼世界,我們可以看到,在任何國家的選舉中,候選人都不是由全民推選出來的,不是說我想當候選人就能當候選人。其實香港所謂的“民主派”自己也很清楚,世界上沒有幾個國家真正是完全沒有任何篩選提出候選人。在西方國家,競選是需要金錢支撐的。金錢雖然不是萬能的,但沒有大筆金錢在握,是不可能成為最終候選人的。這就是一種沒有篩選的篩選。說到底是資本在控制候選人的篩選。
香港反對派要求“公民提名”,其實他們并不是真正要公民提名,世界各國的選舉制度也很少用所謂“公民提名”。說到底,香港反動派要的是他們自己提名的同黨能夠“出閘”,當候選人。只要他們自己的人可以出閘,有沒有所謂“公民提名”其實對他們并不重要。這個小算盤其實大家都你知我知,心中有數,不像表面那么冠冕堂皇。
說到一人一票,聽起來很美妙。它假設,所有合資格選民都會以同樣的熱情參加投票。但現實不是如此。近年來,西方各國的投票率一路走低,很多人不參加投票,要么覺得投票沒有用,要么不知把票投給誰。政客并不在乎那些不投票的人,不投票在政治上等于零。各項調查表明,占有資源越多的階層投票率越高,占有資源越少的階層投票率越低。不少時候,投票率低于50%;當選者的得票率低于50%;結果由那些只拿到一、兩成左右選票的人當政。
如果按照香港這個政改方案,2017年第一次普選特首,投票率也許會不錯,但是這個體制內耗非常大,搞過幾次之后恐怕也很快會感到失望的。
觀察者網:您曾經提到,西方式的“選主”不是真民主。如果普選推行下去,會把香港帶向哪里?
王紹光:如果實行行政首長與立法機構雙直選,很可能會出現體制內部的不和諧問題。這將形成一個“總統制”的架構。一般而言,總統制比議會制更容易造成政治僵局。更麻煩的是,香港的選舉制度必然導致多黨制,而不是兩黨制。多黨制搭上總統制,會形成一個非常緊張的架構,遍布所謂“否決點”,運作將十分困難,很容易出現各政黨之間、立法與行政部門之間相持不下的僵局。
觀察者網:推行普選,會不會讓香港重復西方的老路,陷入冗長的民主過程中,干擾了正常的行政運行?
王紹光:“冗長”本身不是問題;問題是“冗長”沒有意義。如果實行行政首長與立法機構雙直選,到那個時候就會出現大量的僵局,為了一黨之私,千方百計地阻礙對手施政,完全不顧及香港普通民眾的整體、長遠利益。反正你不讓步我也不讓步,任何法案都過不去。其實,香港近年來已經出現這樣的局面,在一些關系香港整體、長遠利益的問題上,難以決策,甚至無法決策。政府提出預算案,反動派一口氣提出幾千個修正案,目的不是為了提高預算案的質量,而是為了拖住預算案,讓它無法過關。這種“冗長”便屬無益、無聊、胡鬧了。香港民眾終將為此付出沉重的代價。今后這種局面還會大量出現。
觀察者網:周末,反對派將開展“反831政改”宣傳戰。這意味著新一輪的民意爭奪戰將再次展開。就您掌握的情況來看,香港目前的民意指向是什么樣的?
王紹光:這個我倒沒有什么奇怪的,香港的民意爭奪一直在持續,從來沒有結束過,也無所謂開始。現在有所謂的反水客、反自由行,其實香港和內地的對立關系只存在于一部分人中間,這種非常極端的“港獨”、反水客游行的人,應該不會超過200人,他們無非是引起的媒體關注比較多,但在日常生活中,我覺得他們確實是很小的一部分人,內地也沒有必要草木皆兵,這樣他們反而會得逞。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