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科院獲官方肯定。
7月10日的《人民日報》在第6版要聞頭條位置刊登題為“高揚馬克思主義,為人民做學問——走近中國社科院”的文章。文章稱,中國社科院的強大不僅僅體現在其學者高超的學術水準上,更體現在堅定的政治立場和“為人民做學問”的治學態度上。
一個月前,中紀委駐中國社會科學院紀檢組組長、院黨組成員張英偉于6月10日在中國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作報告時指出,社科院內的意識形態存在“四大問題”,包括“每逢敏感時期,進行不法的勾連活動”,“接受境外勢力點對點的滲透”等。他要求全院“高度保持政治敏感性”,“絕不容忍任何人搞特例”。
這一消息披露后,引發社會強烈關注和猜測。如今,中共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刊登有關中國社科院的文章,且定調積極,凸顯中國社科院已獲肯定。
中國社科院副院長、黨組副書記趙勝軒對《人民日報》說:“作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最高殿堂,中國社科院一直高度重視意識形態工作,把政治紀律作為首要考核因素,在課題立項、職稱評聘、干部選拔、成果評獎、經費資助等日常管理中,嚴格實行政治責任考核一票否決制。
社科院嚴抓政治紀律等“三項紀律”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去年8月19日曾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他指出,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在事關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則問題上,必須增強主動性、掌握主動權、打好主動仗,幫助干部群眾劃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認識。
《人民日報》的文章披露,今年以來,中國社科院黨組以嚴抓政治紀律、嚴明組織紀律和嚴守財經紀律為主題,實施了推進“三項紀律”建設活動。文章指出,為落實好“三項紀律”建設任務,社科院黨組專門成立了協調小組,制定了實施計劃,將“三項紀律”建設作為貫穿全年的政治任務。
從3月至今,社科院已舉辦了加強組織紀律建設專題學習研討班、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讀書班、“三項紀律”專題報告會、財經紀律培訓班等多項活動。
從2013年12月到今年6月,中國社科院還連續舉辦學習貫徹中共中央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培訓班,全院220余名所局級干部和1000余名處室干部、科研骨干全部輪訓一遍。如此大規模、長時間地對全院干部進行培訓,在社科院歷史上還是第一次。
《人民日報》的文章形容,目前,“三項紀律”成為全院的關鍵詞和熱門詞。“研究無禁區、宣傳有紀律、行為守法律”的氛圍已經形成。
文章還采訪了中國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黨委辦公室主任黃春生,黃表示:“一支隊伍如果沒有嚴明的紀律作為保障,就不可能有戰斗力。”
值得注意的是,中紀委駐中國社會科學院紀檢組組長張英偉有關社科院意識形態存在問題的報告,就是在近代史研究所發布的。
張英偉當時在對“三項紀律”的具體內容進行詳細闡述時指出,目前中國社科院意識形態的主要問題體現在四個方面:第一、穿上學術的隱身衣,制造煙幕;第二,利用互聯網炮制跨國界的歪理;第三,每逢敏感時期,進行不法的勾連活動;第四,接受境外勢力點對點的滲透。
意識形態列入干部考察,政治違紀一律免職
《人民日報》還披露,中國社科院在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整改工作中,制定《關于加強院屬單位領導班子建設的若干規定》,明確提出把領導干部政治素質和行為表現、意識形態工作情況,作為考察領導干部的重要內容;凡方向不正、品行不端、作風不好的,一律不予任用;凡出現政治違紀問題、不適宜擔任現職的,一律予以免職。
據介紹,社科院駐院紀檢組已經建立了一整套領導干部廉政檔案,為干部考察和監督工作提供有力支撐,防止“帶病提拔”等問題,抓早抓小,形成了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整體合力。
中國社科院院長王偉光還曾在4月18日、7月7日的《光明日報》上發表題為“遵守黨的紀律是無條件的”、“努力掌握看家本領”的文章,他認為,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這是我們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領,也是領導干部必須普遍掌握的工作制勝的看家本領。
社科院主動批駁“憲政民主”、“普世價值”
《人民日報》的文章透露,近年來,在院黨組組織領導下,社科院科研人員利用專業優勢、學術和社會影響,通過寫文章、著書、講課及接受各類媒體訪談,開設微博、博客、播客等方式,對西方“憲政民主”、“普世價值”、“公民社會”、新自由主義、歷史虛無主義等錯誤思潮進行辨析和批駁,幫助廣大群眾和全社會分清是非,消除錯誤思潮的影響。
2013年,社科院編發了《世界社會主義研究動態》126期,跟蹤研究思想理論領域重大動向,分析批駁錯誤思潮和錯誤觀點,中央和部委領導同志平均批復率達45%。
文章指出,今年2月27日,中國社科院專門成立“馬克思主義學院”,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宣部部長劉奇葆出席開學典禮并講話,社科院院長王偉光兼任院長。該學院從中央批準招生方案到學院成立,僅用半年;每年招收100名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博士生,定向培養,學制3年;楊春貴、金沖及、冷溶、汝信、衛興華、周新城、邢賁思等學術大家均作為師資力量加入。成立這所學院的目的是為了鞏固社科院作為‘馬克思主義堅強陣地’的定位。
《人民日報》的文章還采訪了多位非社科院系統學者,他們均對社科院的工作表示了肯定,接受采訪的對象有著名馬克思主義哲學家、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陳先達、國防大學教授李殿仁、武漢大學原校長陶德麟。
陶德麟對《人民日報》記者說,“這10多年來,在意識形態領域復雜尖銳的斗爭中,中國社科院的廣大學者堅定站在黨和人民的立場上,旗幟鮮明地同各種錯誤思潮作斗爭,活躍在各種思想輿論陣地上,為鞏固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發揮了獨特而重要的作用,涌現出一批有學術成就、有社會影響的優秀學者,也顯示了哲學社會科學的極端重要性。中國社科院不愧是馬克思主義的堅強陣地、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的最高殿堂。”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