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5月23日新華社報道,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視察中國商飛設計研發中心,并登上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客機展示樣機,仔細了解我國國產大型客機試飛情況。總書記說,我們要做一個強國,就一定要把裝備制造業搞上去,把大飛機搞上去,起帶動作用、標志性作用。中國是最大的飛機市場,過去有人說造不如買、買不如租,這個邏輯要倒過來,要花更多資金來研發、制造自己的大飛機??倳洷硎?,中國飛機制造業走過了一段艱難、坎坷、曲折的歷程,現在是而今邁步從頭越,勢頭很好,開局很好,希望大家鍥而不舍,腳踏實地,我寄厚望于你們。他叮囑企業負責人:“中國大飛機事業萬里長征走了又一步,我們一定要有自己的大飛機。”
看了總書記視察上海商飛設計研發中心的講話,令人感慨,讓人鼓舞。中國的大飛機研發工作,終于在經過艱難坎坷曲折的歷程之后,“而今邁步從頭越”,萬里長征又走了一步。習近平總書記言簡意賅的講話,是對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發展我國裝備制造業道路的肯定,是對“造不如買,買不如租”洋奴哲學的否定,是對大飛機研發科技工作者們的極大鼓舞,也是對大飛機研發走彎路深刻教訓的總結。
關于大飛機的研發工作,其實我國起步的并不晚。1970年7月,毛澤東主席在視察上海時指示:"上海工業基礎這么好,可以造飛機嘛!"同年8月21日,國家計委、中央軍委國防工業領導小組原則批準了航空工業領導小組提出的《關于上海試制生產運輸機的報告》,這就是"708"工程,即大家熟知大型客機的“運十項目”。經過科技工作者10年的艱苦努力,我國大飛機“運十”研制取得重大突破性進展。
1980年,我國大型飛機“運十”首次試飛成功,使新中國成為繼英、美、俄、法之后第5個能造大飛機的國家。1980年5月19日,美國波音公司副總裁斯坦因納在《航空周刊》發表評論稱:“運十不是波音707的翻版,更確切地說,它是該國(中國)發展其設計制造運輸機能力十年之久的鍛煉。”擔任運十總體設計組副組長、副總設計師的程不時2012年接受央視《大家》欄目采訪時稱:這是迄今為止起飛重量最大、飛得最遠、最快、最高的國產客運飛機。但是,這樣一個為世人尊崇的大飛機項目卻在5年之后因“缺3000萬元經費支持”,而被迫下馬。而缺少三千萬經費的背后正是有人鼓吹“造不如買,買不如租”洋奴路線的必然結果。
中國大飛機研發所走的彎路令人震撼、無奈、疑惑。中國自己的大飛機如果不下馬,搞到現在,起碼也是與波音、空客鼎足而立。但人為擱置20余年后,中國與航空強國的差距已經被拉的遠遠的了。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在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程不時和同學們一道,制作了一架巨大的飛機模型,螺旋槳還能轉動。同學們推著這架仿真模型參加慶典,受到沿街民眾盛贊,且高呼要他們造出中國自己的飛機。此后,他作為新中國航空事業的第一批建設者之一,參加了沈陽飛機廠、沈陽發動機廠、哈爾濱飛機廠、哈爾濱發動機廠的設計。作為航空設計家,程不時教授參加了我國第一架噴氣式殲擊教練機"殲教1"的設計(任設計組長),參加了我國第一架噴氣式超音速殲擊機的設計,可以說,程不時教授參與并見證了我國航空工業發展的整個歷程。然而。在大飛機的研制上,程不時等一代懷有航空報國之志的航空人,在他們事業的巔峰時期被止步了。這絕不僅僅是個人事業的悲哀,而是國家和民族的不幸。
因為運十作為大型客機,其設計建造必然反映了一個國家的民用航空工業甚至整個工業體系的整體水平。中華民族自主發展航空工業的道路上所秉承的"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一貫作風,使當時中國的民用航空器的研制水平,達到了與世界航空巨頭美、蘇、歐洲比肩的高度,填補了中國大型客機研制的空白。在運十下馬之后,中國航空工業二十多年黯然無光,中國的民用航空數百億外匯的市場被美、歐瓜分。這就是“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的慘痛后果。
時至今日,我們在新聞里依然經常看到,中國官員們不時抱怨美國嚴格控制向中國出口高技術產品,說“這是導致中美貿易不平衡的重要原因”。而且,在說這些話的時候,絲毫不感到臉紅和汗顏。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總指望著別國為自己提供高技術產品,這是非常不正常的,也是對本民族發展極不負責任的表現。有無創造力,體現了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實力和抱負。事實證明“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經濟發展路子是走不通的,在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尤其如此。這條路的結果是你要永遠仰人鼻息。
毛澤東指出:中華民族有同自己的敵人血戰到底的氣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光復舊物的決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中國對于人類應有較大的貢獻。新中國在短短30年時間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地發展,國際地位的日益提高,正是“獨立自主、自力更生”民族精神的勝利,贏得了世界人民的尊敬和贊譽。新的歷史時期,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依然需要這種精氣神。正如習近平所說,要把造不如買、買不如租這個邏輯倒過來!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