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侖巖:一名中國共產黨的老黨員、老軍人、老理論工作者,抱著憂黨憂國、對社會主義事業高度負責的拳拳之心,提出了“一個主題、十大問題”的思考。“一個主題”,是“從中國最廣大人民利益出發推進改革和發展”;“十大問題”,列為指導思想根基、事業前進方向、所有制和國企改革、收入分配縮差、自主對外開放、發展方式轉變、民主政治建設、精神文化建設、對外交往斗爭、反腐治吏整黨等十個方面重大問題,分別闡述。成稿后共五萬余字,以建議書呈交有關領導,并以“昆侖巖”筆名,在個人博客以及環球、天涯、新浪等網站相繼發表,受到網友讀者的廣泛支持和好評。本站曾分期發表該系列文章,文章均完成于十八大之前。本篇文章為作者在十八大之后所作。)
當今中國社會,人們政治共識出現嚴重分裂,思想價值理念尖銳沖突,深化改革道路選擇上的分歧日愈突出,已是不爭的事實。沒有全黨高度統一的清醒頭腦和科學認識,就沒有抵御風險挑戰的靈魂和力量,就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光明前途。
黨的十八大后,習近平總書記針對當前改革發展中面臨的重大思想和實踐問題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對新形勢下澄清是非,端正方向,統一全黨思想,把握政治大局和戰略全局,有效解決突出矛盾和問題,自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重大指導意義。但由于傳達范圍有限,媒體宣傳很少,廣大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想看看不到,想聽聽不到,社會上誤傳曲解不少,種種猜疑、爭執和思想隔閡難以消弭。因此,有必要在全黨全國范圍加大學習宣傳習總書記一系列重要講話的力度,以推動學習貫徹十八大精神不斷提高到新水平。在學習宣傳中,必須緊緊抓住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根本問題,依據習總書記講話精神,著重在四個重大問題上澄清是非,統一認識。
一、當今中國要搞的是什么主義?
有人說,改革就是為了“過河”,河那邊就是資本主義,就是私有化,只不過中國比蘇聯采取的辦法巧妙,是“平滑過渡”。中國改革好比“過河”,但究竟是過“走自己的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河,還是要從社會主義“過渡”到資本主義?
習總書記強調:“改革開放是一場深刻革命,必須堅持正確方向,沿著正確道路推進。在方向問題上,我們頭腦必須十分清醒,不斷推動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他基于對世界社會主義500年由空想到科學、實踐乃至發展至今的“六個時間段”的精辟分析,明確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而不是其他什么主義。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不能丟,丟了就不是社會主義。”
19世紀中葉,隨著資本主義社會化大生產不斷發展,工人階級作為獨立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馬克思、恩格斯深入考察資本主義經濟、政治、社會狀況,批判繼承德國古典哲學、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和法國、英國空想社會主義的合理成分,創立了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并把社會主義思想置于這兩大理論基石之上,使社會主義實現了從空想到科學的偉大飛躍。馬恩從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運動說明資本主義產生、發展、滅亡的歷史必然性,從社會化大生產同生產資料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闡釋共產主義取代資本主義義是自然歷史過程,從資本主義社會的階級對立分析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得出無產階級是最革命的階級、是資本主義掘墓人和共產主義建設者。在批判舊世界的基礎上,他們對未來社會主義社會的發展過程、發展方向、一般特征作了科學預測和設想,認為社會主義社會與資本主義社會具有決定意義的差別主要包括:一是在生產資料公有制基礎上組織生產,滿足全體社會成員的需要是社會主義生產的根本目的;二是對社會生產進行有計劃的指導和調節,實行等量勞動領取等量產品的按勞分配原則;三是合乎自然規律地改造和利用自然;四是無產階級革命是無產階級進行斗爭的最高形式、必須由無產階級政黨領導,以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為目的;五是通過無產階級專政和社會主義高度發展最終實現向消滅階級、消滅剝削、實現人的全面而自由發展的共產主義社會的過渡,等等。這些構成了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當然,科學的設想如何付諸實踐,還有待后人來解答。馬恩對實踐中可能遇到的問題是十分清醒的,他們反復強調,要從最頑強的事實出發預測未來社會,堅決反對教條式預測未來和規定未來社會的具體細節,強調科學社會主義原理的運用隨時隨地都要以具體的歷史條件為轉移。
我們黨始終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既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又根據時代條件賦予其鮮明的中國特色。這就是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不是別的什么主義。一個國家實行什么樣的主義,關鍵要看這個主義能否解決這個國家面臨的歷史性課題。在中華民族積貧積弱、任人宰割的時期,各種主義和思潮都進行過嘗試,資本主義道路沒有走通,改良主義、自由主義、社會達爾文主義、無政府主義、實用主義、民粹主義、工團主義等“你方唱罷我登場”,但都沒能解決中國的前途和命運問題。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引導中國人民走出了漫漫長夜、建立了新中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使中國快速發展起來了。不說更早的時期,就從改革開放開始,特別是蘇聯解體、東歐劇變以后,唱衰中國的輿論在國際上不絕于耳,各式各樣的“中國崩潰論”從來沒有中斷過。但是,中國非但沒有崩潰,反而綜合國力與日俱增,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歷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這是歷史的結論、人民的選擇。
至于近年來國內外有些輿論提出中國現在搞的究竟還是不是社會主義的疑問,有人說是“資本社會主義”,還有人干脆說是“國家資本主義”、“新官僚資本主義”,這些都是完全錯誤的。既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那就是不論怎么改革、怎么開放,都必須始終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堅持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的基本要求。包括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立足基本國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社會主義生態文明,促進入的全面發展,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包括堅持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這些都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體現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的內容,如果丟掉了這些,那就不成其為社會主義。
鄧小平曾經深刻地、總結性地指出:“我們的現代化建設,必須從中國的實際出發。無論是革命還是建設,都要注意學習和借鑒外國經驗。但是,照抄照搬別國經驗、別國模式,從來不能得到成功。這方面我們有過不少教訓。”過去不能搞全盤蘇化,現在也不能搞全盤西化或者其他什么化。冷戰結束后,不少發展中國家被迫采納了西方模式,結果黨爭紛起、社會動蕩、人民流離失所,至今都難以穩定下來。“邯鄲學步,失其故行”,這樣的蠢事干不得!我們是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近年來,隨著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上升,國際上關于“北京共識”、“中國模式”、“中國道路”等議論和研究也多了起來,其中不乏贊揚者。一些外國學者認為,中國的快速發展,導致一些西方理論正在被質疑,一種新版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正在顛覆西方的傳統理論。2004年5月,英國著名思想庫倫敦外交政策研究中心發表了《北京共識:提供新模式》的研究報告,認為中國通過努力、主動創新和大膽實踐,摸索出一個適合本國國情的發展模式。這種發展模式不僅適合中國,也是發展中國家仿效的榜樣。曾經提出“歷史終結論”的美國學者福山也修正了自己的觀點,認為:“‘中國模式’的有效性證明,西方自由民主并非人類歷史進化的終點。人類思想寶庫要為中國傳統留有一席之地。”各國的發展道路應由各國人民選擇。所謂的“中國模式”是中國人民在自己的奮斗實踐中創造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應當堅信,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發展,我們的制度必將越來越成熟,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必將進一步顯現,我們的道路必將越走越寬廣,我國發展道路對世界的影響必將越來越大。我們就是要有這樣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真正做到“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二、對改革開放前的社會主義歷史能不能否定?
古人說:“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近些年來,國內外敵對勢力為了達到搞亂人心、煽動推翻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政治目的,挖空心思地拿中國革命史、新中國歷史來做文章,竭盡攻擊、丑化、污蔑之能事,讓很多人上當受惑。
習總書記科學指出: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有改革開放前和改革開放后兩個歷史時期,這是兩個相互聯系又有重大區別的時期,但本質上都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探索。對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要正確評價,不能用改革開放后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也不能用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后的歷史時期。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在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開創的,但也是在新中國已經建立起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并進行了20多年建設的基礎上開創的。如果沒有1978年我們黨果斷決定實行改革開放,并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堅定不移把握改革開放的正確方向,社會主義中國就不可能有今天這樣的大好局面,就可能面臨嚴重危機,就可能遇到像蘇聯、東歐國家那樣的亡黨亡國危機。同時,如果沒有1949年建立新中國并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積累了重要的思想、物質、制度條件,積累了正反兩方面經驗,改革開放也很難順利推進。
雖然這兩個歷史時期在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思想指導、方針政策、實際工作上有很大差別,但兩者決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對立的。新中國成立后,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在迅速醫治戰爭創傷、恢復國民經濟的基礎上,不失時機提出了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經過社會主義改造,建立起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圍繞如何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這個嶄新課題,剛開始我們只能學習蘇聯經驗,后來經過實踐,黨很快就察覺到蘇聯模式的局限,毛澤東提出要以蘇聯的經驗教訓為鑒戒,獨立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以《論十大關系》、《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發表為主要標志,黨對怎樣建設社會主義有了一系列新的重要認識。我們黨提出:要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轉到技術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上來;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的矛盾是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符合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是我國國內的主要矛盾,發展生產力是根本任務;社會主義社會還有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要發展商品生產,遵守價值規律和做好綜合平衡;社會主義發展目標是建設現代工業、現代農業、現代科學技術、現代國防,要走一條有別于蘇聯模式的中國工業化道路,堅持以農業為基礎和工業為主導,堅持沿海工業和內地工業共同發展,充分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注意發展手工業和農業多種經營,農業中要實行生產責任制,不能剝奪農民,不能超越階段,反對平均主義;必須擴大社會主義民主,堅持民主集中制,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防止領導機關官僚化、特殊化;必須正確區分和處理敵我矛盾和人民內部矛盾;在文化領域實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等等。雖然在后來的實踐中,由于黨在指導思想上“左”的錯誤,很多關于社會主義建設的正確思想沒有得到貫徹落實,甚至遭受嚴重挫折,但我們黨取得的積極成果是極其寶貴的,為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物質基礎。這些正確思想,不但改革開放后得到了真正貫徹,將來也還是要堅持和發展的。
馬克思早就說過:“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但是他們并不是隨心所欲地創造,并不是在他們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承繼下來的條件下創造。”改革開放前的社會主義實踐探索為改革開放后的社會主義實踐探索積累了條件,改革開放后的社會主義實踐探索是對前一個時期的堅持、改革、發展。正因為如此,如果把改革開放前后“兩個三十年”相互對立起來,用“后三十年”否定“前三十年”,或者用“前三十年”否定“后三十年”,這樣的認識都是不科學、不符合客觀實際的。我們要始終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分清主流和支流,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發揚經驗,吸取教訓,才能不斷把黨和人民事業推向前進。
如何對待黨的歷史,是一個重大政治問題。如果處理不好,就會產生嚴重政治后果。蘇聯為什么解體?蘇共為什么垮臺?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意識形態領域斗爭十分激烈,全面否定蘇聯歷史、蘇共歷史,否定列寧,否定斯大林,搞歷史虛無主義,思想搞亂了,各級黨組織幾乎沒任何作用,軍隊都不在黨的領導之下。最后,蘇共偌大一個黨就作鳥獸散,蘇聯偌大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就分崩離析。這是前車之鑒!鄧小平指出:“毛澤東思想這個旗幟丟不得。丟掉了這個旗幟,實際上就否定了我們黨的光輝歷史。總的來說,我們黨的歷史還是光輝的歷史。雖然我們黨在歷史上,包括建國以后的三十年中,犯過一些大錯誤,甚至犯過搞‘文化大革命’這樣的大錯誤,但是我們黨終究把革命搞成功了。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才大大提高的。只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才使我們這個人口占世界總人口近四分之一的大國,在世界上站起來,而且站住了。”他還強調:“對毛澤東同志的評價,對毛澤東思想的闡述。不是僅僅涉及毛澤東同志個人的問題,這同我們黨、我們國家的整個歷史是分不開的。要看到這個全局。”“這不只是個理論問題,尤其是個政治問題,是國際國內的很大的政治問題。”試想,如果當時全盤否定毛澤東,那我們黨還能站得住嗎?我們國家的社會主義制度還能站得住嗎?那就站不住,就會天下大亂。所以,正確處理改革開放前后的社會主義實踐探索的關系,不只是一個歷史問題,更主要的是一個政治問題。
三、今天推進改革發展還要不要堅持實踐標準?
馬克思主義必定隨著時代、實踐和科學的發展而不斷發展,不可能一成不變,社會主義從來都是在開拓中前進的。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篇大文章,鄧小平為它確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則,以江澤民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這篇大文章上都寫下過精采篇章。那么,現在我們的認識是否已經終結,在推進改革發展中還要不要堅持以實踐為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決定著這篇大文章能否繼續寫下去。
習總書記針對這個問題,強調提出了“兩個不容置疑”的重要觀點。他說:30多年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了巨大成就,加之新中國成立以后打下的基礎,這是它得以站得住、行得遠的重要基礎。我們對社會主義的認識,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的把握,已經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新的高度,這一點不容置疑。同時,也要看到,我國社會主義還處在初級階段,我們還面臨很多沒有弄清楚的問題和待解的難題,對許多重大問題的認識和處理都還處在不斷深化的過程之中,這一點也不容置疑。對事物的認識是需要一個過程的,而對社會主義這個我們只搞了幾十年的東西,我們的認識和把握也還是非常有限的,還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深化和發展。這“兩個不容置疑”的判斷充滿唯物主義的認識論和辯證法精神,要求我們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發展觀點,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解決實際問題中不斷開拓前進。
堅持馬克思主義,堅持社會主義,一定要有發展的觀點,一定要以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際問題、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著眼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運用,著眼于對實際問題的理論思考,著眼于新的實踐和新的發展。世界上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發展道路和發展模式,也沒有一成不變的發展道路和發展模式。過去取得的實踐和理論成果,能夠幫助我們更好面對和解決前進中的問題,但不能成為驕傲自滿的理由,更不能成為繼續前進的包袱。事業越前進、越發展,新情況新問題就會越多,面臨的風險和挑戰就會越多,面對的不可預料的事情就會越多。我們必須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懂了的要努力創造條件去做,不懂的要抓緊學習研究弄懂,來不得半點含糊。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是我們適應新形勢、認識新事物、完成新任務的根本思想武器。全黨首先是各級領導干部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發展觀點,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發揮歷史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清醒認識世情、國情、黨情的變和不變,永遠要有逢山開路、遇河架橋的精神,銳意進取,大膽探索,敢于和善于分析回答現實生活中和群眾思想上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不斷深化改革開放,不斷有所發現、有所創造、有所前進,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
四、共產主義信仰有沒有過時?
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是共產黨人經受住任何考驗的精神支柱。今日社會,身在共產黨內而不信共產主義的丟魂黨員、冒牌黨員真是太多了!
習總書記指出:我們黨始終堅持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共產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要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踐行者。
黨章明確規定,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黨章同時明確規定,中國共產黨人追求的共產主義最高理想,只有在社會主義社會充分發展和高度發達的基礎上才能實現。想一下子、兩下子就進入共產主義,那是不切實際的。鄧小平說: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還需要一個很長的歷史階段,需要我們幾代人、十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堅持不懈地努力奮斗。這樣看問題,充分說明了中國共產黨人政治上的清醒。必須認識到,我們現在的努力以及將來多少代人的持續努力,都是朝著最終實現共產主義這個大目標前進的;同時,實現共產主義又是一個非常漫長的歷史過程,必須立足黨在現階段的奮斗目標,腳踏實地推進我們的事業。如果丟失了共產黨人的遠大目標,就會迷失方向,變成功利主義、實用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黨的最高綱領和基本綱領的統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綱領,即建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這既是從我國正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出發的,也沒有脫離黨的最高理想。我們要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胸懷共產主義的崇高理想,矢志不移貫徹執行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做好當前每一項工作。
革命理想高于天。沒有遠大理想,就不是合格的共產黨員;離開現實工作而空談遠大理想,也不是合格的共產黨員。在我黨90多年的歷史中,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為了追求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不惜流血犧牲,靠的就是一種信仰,為的就是一個理想。盡管他們也知道,自己追求的理想并不會在自己手中實現,但他們堅信,只要一代又一代人為之持續努力,一代又一代人為此作出犧牲,崇高的理想就一定能實現,正所謂“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今天,衡量一名共產黨員、一名領導干部是否具有共產主義遠大理想,是有客觀標準的,那就要看他能否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能否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能否勤奮工作、廉潔奉公,能否為理想而奮不顧身去拼搏、去奮斗、去獻出自己的全部精力乃至生命。一切迷惘遲疑的觀點,一切及時行樂的思想,一切貪圖私利的行為,一切無所作為的作風,都是與此格格不入的。一些人認為共產主義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甚至認為望都望不到、看都看不見,是虛無縹緲的。這就涉及是唯物史觀還是唯心史觀的世界觀問題。這些人之所以理想渺茫、信仰動搖,根本的就是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不牢固。因此,必須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把踐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和堅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統一起來,做到虔誠而執著、至信而深厚。有了堅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眼界就寬,心胸就開闊,就能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在勝利和順境時不驕傲不急躁,在困難和逆境時不消沉不動搖,經受住各種風險和困難考驗,自覺抵御各種腐朽思想的侵蝕,永葆共產黨人政治本色。
歷史的事實一再證明,馬克思、恩格斯關于資本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分析沒有過時,關于資本主義必然消亡、社會主主義必然勝利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也沒有過時。這是社會歷史發展不可逆轉的總趨勢,但道路是曲折的。資本主義最終消亡、社會主義最終勝利,必然是一個很長的歷史過程。要深刻認識資本主義社會的自我調節能力,充分估計到西方發達國家在經濟科技軍事方面長期占據優勢的客觀現實,認真做好兩種社會制度長期合作和斗爭的各方面準備。在相當長時期內,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還必須同生產力更發達的資本主義長期合作和斗爭,還必須認真學習和借鑒資本主義創造的有益文明成果,甚至必須面對被人們用西方發達國家的長處來比較我國社會主義發展中的不足并加以指責的現實。我們必須有很強大的戰略定力,堅決抵制拋棄社會主義的各種錯誤主張,自覺糾正超越階段的錯誤觀念。最重要的,還是要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情,不斷壯大綜合國力,不斷改善人民生活,不斷建設對資本主義具有優越性的社會主義,不斷為我們贏得主動、贏得優勢、贏得未來打下更加堅實的基礎。
歸根到底,道路問題是關系黨的事業興衰成敗第一位的問題,道路就是黨的生命。毛澤東指出:“革命黨是群眾的向導,在革命中未有革命黨領錯了路而革命不失敗的。”我們黨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堅持從我國國情出發,探索并形成了符合中國實際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種獨立自主的探索精神,這種堅持走自己路的堅定決心,是黨不斷從挫折中覺醒、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真諦。魯迅有句名言: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和中國社會發展歷史邏輯的辯證統一,是根植于中國大地、反映中國人民意愿、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的科學社會主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只要我們堅持獨立自主走自己的路,毫不動搖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一定能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就一定能在新中國成立100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作者為經濟學者)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