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軍絕大多數裝備與軍事系統的導航是建立在美國GPS、俄羅斯GLONASS之上的,一旦發生沖突和戰爭,如果美國和俄羅斯關閉GPS和GLON-ASS或加大誤差,對我軍來說后果將不堪設想。目前,我國“北斗”衛星系統雖已形成區域導航定位能力,但基本上是以滿足商用服務為主,不過其具有雄厚的軍事應用潛力,將成為我軍擺脫對外國導航系統依賴、支撐我國信息化軍事系統的關鍵。
“北斗”擁有自己的突出亮點
衛星導航系統作為國家安全與經濟社會的核心基礎設施,決不能依賴于國外系統。“北斗”衛星系統是中國自行研制生產的,不僅具備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為用戶確定其所在的地理經緯度和海拔高度的能力,而且在定位性能上有所創新。“北斗”衛星系統與其他系統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不僅能使用戶知道自己的所在位置,還可以告訴別人自己的位置,特別適用于需要導航與移動數據通信場所。此外,中國還致力于提高“北斗”衛星系統與其他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兼容性,促進衛星定位、導航、授時服務功能的應用。
我國衛星導航系統的建設分三步走:第一步,“北斗”一號系統,已于2003年建成并投入運營;第二步,“北斗”二號區域系統,于2004年啟動,2011年底已基本建成;第三步,覆蓋全球、高精度的“北斗”二號全球系統,預計2020年建成。除了定位功能外,“北斗”一號還具有獨特的衛星短消息通信功能。“北斗”一號系統已連續穩定運行8年多,在部隊邊防巡邏、作戰指揮、訓練演習、后勤保障、搶險救災等軍事活動中發揮了一定作用。如在2008年汶川抗震救災中,“北斗”一號導航系統就發揮了獨特的優勢。“北斗”二號系統包括區域和全球兩個發展階段,全球系統相對區域系統除了覆蓋范圍擴大外,其定位精度、導航戰能力均有顯著提升。“北斗”二號系統建成之后,將與GPS、GLONASS和GALILEO系統并列成為四大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在應用方面,由于定位原理相同,精度相當,GPS目前所涉及的軍民各種應用領域,“北斗”二號同樣可以勝任。此外,強化后的短消息通信功能將成為“北斗”二號相對其他系統的一大亮點。
“北斗”具有重要的作戰功能
由于眾多突出優點,衛星導航已成為實現高精度、全天時、全天候、陸海空天一體、導航定位授時的最佳手段,廣泛應用于國防安全的各個領域。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局部戰爭、武裝沖突和軍事危機處置來看,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已成為軍事行動的重要支撐系統,它極大地提高了部隊的指揮、控制、多軍兵種協同作戰和快速反應能力,大幅度提高了武器裝備的打擊精度和效能。“北斗”衛星系統將成為我軍戰斗力的有機組成部分和作戰效能倍增器。
一是為軍事平臺、裝備進行導航定位,提高部隊的機動能力。“北斗”系統利用用戶提供位置、時間信息,包括車船航跡顯示,也可結合電子地圖進行位置信息的顯示,行駛路線和行駛時間估算,從而大大提高部隊的機動作戰和快速反應能力。
二是為作戰指揮系統提供通信,實現對部隊的實時指揮控制。“北斗”系統可與通信、計算機和情報監視系統構成多兵種協同作戰指揮系統,通過衛星導航定位和數字短報文通信的有機結合,通過裝配在移動目標(車輛、單兵)上的用戶終端為目標導航,同時利用系統特殊的定位體制,將移動目標的位置信息傳送至指揮所,通過完成移動目標的動態可視化顯示,指揮指令的發送實現戰區移動目標的指揮監控,使戰區能夠隨時掌控整個戰場上雙方的動態態勢,從而為軍事行動提供決策信息、部隊指揮調度。另外,“北斗”衛星導航定位系統也使“精確后勤”成為可能,通過系統,后勤保障單位可以精確地定位部隊的位置,了解部隊所需,選擇最佳的補給路線和補給方式,從而使物資保障更加快速高效。
三是為武器彈藥提供制導定位,提高打擊的命中率。定位精度直接影響精確制導武器的戰斗效能,當定位的精度提高1倍,精確制導武器的戰斗效能將提高為原來的4倍。“北斗”系統為彈道導彈、巡航導彈、空地導彈、制導炸彈等各種精確打擊武器提供精確制導,從而使武器打擊的命中率大為提高。
四是對遠程武器進行定位,實施作戰效果評估。“北斗”系統為陸、海、空軍作戰單位甚至單機(兵)提供導航定位支援,準確地引導飛機到達指定空域精確地攻擊目標,即使在晚間或惡劣氣象條件下也能十分成功地執行任務,使打擊效能成倍提高。同時,“北斗”系統還可以對遠程武器(導彈和巡航導彈)打擊目標的命中率進行評估,即在遠程武器擊中目標引爆的瞬間,觸發用戶機進行定位,并將位置信息和時間信息迅速傳送到指揮中心,從而進行命中率的評估。
五是為特種作戰部隊提供導航定位,提高單兵的作戰能力和機動能力。特種作戰由于其隱蔽性、突然性,有時甚至能夠對戰爭勝負起到關鍵的作用,因此正逐漸成為一種重要的作戰樣式。在特種作戰中,“北斗”系統能夠為運輸特種分隊的運輸機實施精確導航,不僅增強了投送的成功率,也大大降低了被敵人發現的概率,使特種分隊的行動更加安全、隱蔽。同時,“北斗”系統還可引導特殊分隊穿過布滿障礙的防守地段或充滿危險的無人地帶。
“北斗”面臨著重大挑戰
我國衛星導航系統的建設起步與美俄相比晚了約20年。經過十多年的努力,我國在技術上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系統建設和應用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我們還應清醒地認識到,“北斗”系統要真正為我國國防安全與經濟社會發展發揮重要作用仍任重而道遠。
第一,需進一步提升“北斗”系統的性能。“北斗”二號衛星系統現在已經廣泛運用于民商服務,但對于我軍作戰方面而言,“北斗”衛星系統還是剛剛起步。由于軍事作戰平臺和作戰系統,特別是現代化作戰飛機、導彈等對衛星導航定位的更特殊、更高要求,改進或建設中的“北斗”二號衛星系統在技術上應重點提升定位授時精度、弱信號接收能力和信號穩定性等性能。
第二,需大力增強“北斗”系統的導航戰能力。1997年,美軍針對GPS在使用過程中易受敵方干擾的情況,提出了導航戰概念。“北斗”衛星系統將全面解決我國在衛星導航定位領域的有無問題,但軍事導航系統的建設決不能滿足于僅僅解決有無,還必須具備強對抗環境下的生存能力。要在未來導航對抗條件下立于不敗之地,必須進一步加快導航戰理論方法研究與工程實踐的步伐。
第三,應加強“北斗”系統的自主創新。目前,GPS已占領中國衛星導航市場90%以上的份額,GALILEO也瞄準了中國巨大的市場,“北斗”系統的應用面臨著在夾縫中求生存的狀況。由于“北斗”衛星信號是公開信號,“北斗”二號導航終端的技術與GPS終端技術相似度很高,如果不能在導航終端和導航應用上掌握核心技術,我們仍然將處于導航終端產業鏈的下游,將影響我軍的廣泛運用和作戰效能的提升。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