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環球網2011年12月展開大型策劃“中國網友票選世界各國印象詞”,誠邀廣大網友給世界各國“畫像”。十個世界大國,十一個中國周邊國家,十一個中國人熟悉又遙遠的國家,三組調查共設下近千個關鍵詞,而網友們爭相用鼠標投票,霸氣的美國、軍國主義幽靈不散的日本、收容藏獨的印度、狐假虎威的菲律賓、中國貪官樂園加拿大、仍在薩達姆陰影下的伊拉克……32個國家的輪廓在網友的勾勒下慢慢浮現。
環球網記者李亮報道,國際舞臺風云際會,強者始終是最耀眼風景。21世紀前十年,美、俄、歐盟各執鰲頭,中、印、日、韓風頭正健、巴西、南非也躋身“金磚”之列。十余個大國主導著全球重大事務,彼此間命運攸關,但利益卻遠未整合。而中國這個國情迥異、道路獨特的國家,與其它大國有著更復雜的博弈,中國人對這些大國的印象也在博弈中逐漸形成。
環球網11月29日推出系列調查之一“想到美日俄印,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調查從互聯網上收集了美國、日本、俄羅斯、印度、英國、德國、意大利、巴西、南非等十個大國的大致印象,為每個國家設下10-30個關鍵詞。經過半個月的熱烈投票,截止1月10日,網友票數超過30萬,創下環球網在線投票的最高記錄。
中國知名學者閻學通不久前撰文稱,目前世界格局已經開始向“兩超多強”轉變,兩超指的是美國與中國。這一論斷道出中美兩國的微妙關系。作為新興超級大國的國民,中國網友們對老牌超級大國美國最大的印象是什么呢?
依靠美元、先進武器及規則制定權,美國毫無爭議地成為20世紀最強大的國家。而它也遵循“國強必霸”的西方邏輯,在全球建立了說一不二的霸權。 “霸權”、“強大”正是調查中匯聚受訪網友最多票數的美國印象詞,分別占總票數的9.7%(34215票)及7.6%(26993票)。美國人那份以“上帝選民”自居的“傲慢”,則是中國網友對美國的第三大印象,得票率為7.1%。
作為二戰后卷入戰爭次數最多的大國,“戰爭”是中國網民對美國的第四大印象詞(6.4%)。而它用戰爭攫取資源、用美元搜羅全球財富的“貪婪”形象也得票頗高(5.7%)。此外,作為世界科技頂尖強國,美國的“先進”形象也深入人心,得票率為5.5%。
除了上述六大印象,美國長期遏制中國的道路使它“反華”形象鮮明(4.4%)。世界十大軍火企業有七大在美國,因此美國“軍火商”形象也頗得網民認同(3.3%)。美國民眾“人不離槍”的現象使中國網民們印象深刻,“槍支泛濫”得票3.1%。由槍支管理松弛造成的犯罪使美國的“暴力”形象得票也較高(3.4%)。不過,美國引以為傲的“民主”與“法制”排名并不靠前,只分別獲得了3.2%及2.9%的票數,與“借債成癮”的形象不相上下。
日本既是全球大國,又是中國近鄰。但是,歷史舊仇、現實新傷、猜忌、敵意……種種負面情緒糾纏下的中日關系頗讓人覺得“傷不起”。在本次調查中,網友們對日本的投票熱情很高,一共得到了15萬張票。但是,面對著中日之間的諸多齟齬,這15萬張票會描述出中國網友心中一個怎樣的日本呢?
由于歷史過節及現實沖突,以及部分日本媒體對中國的猜疑及撻伐不斷,“反華”成為受訪中國網友對日本的第一印象,得票率為6.9%,共 22251票。雖然得票率并不占絕對優勢,但日本與中國角力、制衡中國崛起的意圖得到了很多網友的贊同。而經常在日本媒體上曝光的“電車男”、“怪叔叔” 等猥瑣男性形象,使“變態”成為網友對日本的第二大印象,得票率高達6.8%。
如何看待戰爭史一直是中日關系的核心癥結。右翼勢力對“軍國主義”的贊頌和對“靖國神社”的崇拜以并列6.3%的得票率“榮獲”中國網民對日本的第三大印象。
從投票結果來看,中國網民對日本國民特性的認識是糾結的,也是客觀的。一方面,日本人對強者極盡謙恭、對弱者冷酷無情的性格使“虛偽”以 5.5%的票數當選為中國網民對日本的第五大印象,森嚴等級制度下的“男尊女卑”也使中國網民頗為感慨(3.4%);另一方面,“勤奮”“創新”、“環保”、“先進”、“節約”、“禮貌”等優良特點同樣也被中國網民一一點出,均獲得5%-3.6%不等的票數。
日本情色影視行業發達,“AV”對于中國網民來說并不陌生(得票5.0%);而日本政壇一年一次的“地震”也使中國網友對日本留下了“首相頻換”的印象(3.4%,10875票);武士道和動漫也作為日本傳統文化與現代產業的兩大代表,獲得了中國網民3%的票數。
俄羅斯與中國的關系最富戲劇性,一度是老大哥,一度是歧路人,再度則成為戰略協作伙伴。對于這個半歐半亞、與中國有著復雜利益關系的國家,中國網民會給出何種印象?
俄羅斯領導人普京以強硬著稱,俄羅斯在中國網友心目的第一印象正是“強硬”,得票率為12.4%(32557票)。這使人想起網上那個調侃俄羅斯是“誰罵我我打誰”的段子。而這種強硬必然有實力支撐。無論是上世紀的美蘇軍備競賽,還是當前俄羅斯擁有的戰略導彈群,俄羅斯“軍事強國”的印象都使中國網民印象深刻(7.4%)。而“地大物博”作為另一種硬實力,是俄羅斯留給中國網友的第三大印象(5.8%)。
俄羅斯媒體曾稱當前的俄羅斯人已淡忘了蘇聯歷史,但無產階級革命、紅場閱兵等記憶卻留在了中國教科書中。“克里姆林宮”(5.5%)是受訪網民對俄羅斯的第四大印象,而“十月革命”(5.0%)、“紅場”(4.1%)等與革命有關的印象詞均得分很高。
在中國網友心目中,俄羅斯還是一個又熱又冷的國家。那呵氣成冰的漫長冬天使俄羅斯的“寒冷”印象得票5.2%,而俄羅斯金發“美女”卻讓 5.4%的網友感覺熱力十足。還有兩種俄羅斯特產也使受訪網友印象深刻。俄羅斯人的液體面包“伏特加”得票率為4.4%,而神秘又高調的蘇聯情報機構“克格勃”也得票2.8%。
不過,對俄羅斯國民性格的印象,受訪網友給出的答案似乎都偏向中性甚至是負面,這有可能來自于中蘇交惡等歷史。“自私”、“傲慢”、“野蠻”三個印象詞得票率均在4%以上,“冷漠”得票為2.7%。
很多媒體常用“龍象之爭”定義21世紀的亞洲格局。古老文明、龐大人口、相近的現代化軌跡,印度與中國似乎擁有一種競爭的“宿命”。而領土爭端、“藏獨”等問題給中印關系帶來更大變數。
由于1959年將流竄的達賴喇嘛收留于達蘭薩拉小鎮,“支持藏獨”成為印象在中國網民心目心的第一印象,共得票27374張(占總票數 9.0%)。而印度時常以“世界最大民主國”自詡,使“自大”以7.6%的得票率成為為中國網民的第二大印象。此外,印度媒體樂此不疲地炒作“中國邊界囤兵”、“中巴聯合入侵”等荒謬新聞,使得中國網民對印度“反華”的印象十分深刻,得票率為7.4%,排名第三。
眾所周知,印度有著世界一流的工業園區,有著全球頂尖的超六星級酒店,但與這些先進及奢華景象相伴的還有世界最大的貧民窟和賣“掛票”的火車。“貧民窟”遍布是中國網民對印度的第四大印象(7.2%),而“落后”和“腐敗”也分別獲得6.8%和6.4%的票數。
“領土爭端”是中印關系最大的變量。目前兩國邊界問題特別代表會晤已至第15次,而它仍是網民對印度的最大印象之一,得票率高達6.8%。
對于印度的國民性格,很多網友認為,印度人流露出了對中國發展成果的“嫉妒”(6.7%),本身也有些“虛榮”(5.7%)。“人口多”、“瑜伽”、“種姓制度”、“軟件”等印象得票率也在4%以上。
雖然距“日不落帝國”最后一塊殖民地—香港回歸中國已十五年,但中國網友們一提起英國,最先想起的依然是“殖民”二字(8。6%)。“侵略”、 “掠奪”、“帝國主義”等相關詞匯的得票率也位列前茅(6.3%、5.8%、5.2%)。不過,與“殖民”并列成為中國網民第一印象的還有“沒落” (8.6%)。太陽升起又落下,幾百年興衰道盡。
國運沒落,英國貴族也開始拋售城堡,但“紳士”(8.2%)仍被中國網友當做英國的符號。其略帶“虛偽”(7.7%)的禮儀、固守成規的“保守”(7.1%)以及工于算計的“陰險”(5.6%)都是典型的英倫精神。
此外,大英帝國留下的政治遺產、文化血脈也沒有被網友們遺漏。代表妥協智慧的“君主立憲制”,與蒸汽機同時駛向全球的“英鎊”、擁有無敵美景的“名校”以及人類文明寶庫“大英博物館”等,得票率都在4%左右。
與輝煌歷史相比,現代英國能讓記住的文化符號并不多。當然,如果把高票房的電影也算進去,“哈里?波特”(3.1%)和“007系列電影”(2.6%)也為傳播英國形象做出了貢獻。
“嚴謹”是受訪網友對德國的第一印象(13%)。有人說,德國人比機器更精準,還有中國學者曾呼吁中國人應“像德國人一樣嚴謹”。“勤奮”(7.4%)、“紀律”(6.3%),“低調”(5.0%)、“死板”(4%)等典型德國性格也讓中國網民印象深刻。
這樣一群恪盡職守、精細入微的國民創造的國家必然是“先進”(8.6%)的,產品也必然“質量高”(6.8%)。舉例來說,德國“汽車” (8.2%)的代名詞是安全可靠、沉穩貴氣,德國家電、儀器皆穩居全球市場的高端,一款德國吸塵器一度引起了中國小康家庭的哄搶狂潮。
“納粹”(7.5%)是中國網民對德國的第四大印象。雖然不是直接受害者,但大部分中國人對集中營的故事猶如親歷。二戰后把德國一分為二的“柏林墻”(4.5%)及它的倒塌也在被大部分中國網民熟知。
此外,啤酒(5.3%)、重工業(5.2%)、足球(3.7%)等在全球享有盛譽的德國產品及產業也被網友們選出。德國最重要的產品“共產黨宣言”(2.6%)和“哲學”(2%)也在某種程度上改變了世界。
提起法國,人人都會聯想起鮮花、燭光、香水、醇酒。在這個擁有全世界最美語言的國家,隨處可拾才子佳人的風月故事。中國網友們對法國的第一大印象正是“浪漫”(9.4%),第二大印象則是“時尚”(占9.4%)。這個浪漫之都的服裝、娛樂、藝術皆引領全球潮流,擁有一件法制“奢侈品” (5.9%)是無數女性的夢想,而很多男性愿一擲千金,只為品嘗一支好年份的法國“紅酒”(3.8%)。
有建筑史奇跡之稱的“艾菲爾鐵塔”(7.4%)是中國網民對法國的第三大印象。其它法國的著名旅游景點如“巴黎圣母院”(5.3%)和“盧浮宮”(4.7%)也得票很高。
在調查中,受訪網友們對法國民族性格的印象十分有趣。“愛出風頭”作為第四大印象,獲得了7.2%的票數。而與浪漫相聯系的“風流”、“驕傲”得票均在4.5%以上。同時,網友們對于法國人又浪漫又“散漫”(3%)的生活也十分羨慕。
當然,中國網民并非只看到法國光鮮的一面。對于法國曾將“殖民”(3.5%)利爪伸向南北美洲、非洲和亞洲,建立起法蘭西“帝國”(3.6%)的歷史,網友們記憶猶新。而隨著殖民地紛紛獨立,法蘭西帝國的“衰落”(3%)也無可避免。
意大利是電影《教父》中黑手黨首領柯里昂的祖國。中國網民對意大利的第一印象便是“黑手黨”,得票21490張,占總票數9.6%。不過這種冷酷印象并未掩蓋意大利的其它光環。受訪網友選出的意大利第二大印象詞是“時尚”(8.7%),第三是羅馬帝國(8.5%)。還有很多網友認識到,始于意大利佛羅倫薩等小城的“文藝復興”(5.7%)為歐洲及世界帶來了藝術、文化大繁榮及資本主義大發展。
此外,網友們對于意大利“浪漫”(6.4%)、“風流”(6.0%)等形象也十分熟知。充滿激情與詩意的意大利“足球”(6.4%),日落之城“威尼斯”(6.0%)、不可復制的意式“奢侈品”(5.6%)等,都飽含著一種專屬的意大利氣質。
雖然曾經的“斗獸場”(4.3%)已成斷壁殘垣,盛極一時的帝國早已“衰落”(3.5%)但意大利百年傳承的“藝術”氣息(3.1%)、地中海陽光雕琢出的“美女”(3.6%)以及地球人都愛吃的“pizza”(2.6%)說明,意大利浪漫如夕,也堅強如夕。
巴西、南非都是“金磚”成員,也是最有潛力的新興經濟體。在氣候問題、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等問題上,它們與中國立場相近,同聲呼喊。
“熱情豪放”是中國網友對巴西的第一印象(10.3%),熱力四射的“桑巴舞”則位居第二(10%)。而與“遙遠”則與“足球”則以9.6%的得票并列成為中國網友對巴西的第三大印象。
在這個熱情的國家里,一切都是炎熱的,比如廣袤的“熱帶雨林”(8.9%)、世界規模最大的巴西“狂歡節”(7。5%)、遍布中國各大城市街頭的巴西“烤肉”(5.1%),還有頂尖的拉丁“美女”(4.7%),一切都讓人心跳加速,體溫升高。
不過,正如其它新興國家一樣,貧富差距問題長期困擾著巴西。而在南美,貧窮的孿生兄弟是毒品。因此,“貧民窟”(4.8%)與“黑幫”(3.5%)都給中國網民留下了極深的印象。
出產世界最優質“鉆石”是中國網友對南非的第一大印象(32770票,15.1%)。而擁有如此寶藏,南非也必然是“非洲最發達”(8.0%)的國家,更何況它同時還是世界最大“黃金”(7.8%)生產國和象牙(7.3%)交易最活躍的市場。
除了自然資源,南非還有另一個國寶,即自由斗士曼德拉(7.2%),他打破了南非的“種族隔離”(4.2%),致力于在南非創立公平、無歧視的政治體制和社會結構。這些都是南非經濟騰飛的基石。
雖然中國網民對南非的“兩高”“高艾滋病”(7.3%)和“高犯罪”(6.5%)感到心驚,但是“好望角”、“原始風光”“野生動物園”等自然風光仍為中國網友所向往。而南非總統祖馬堅持迎娶三位妻子,也使南非“一夫多妻”的傳統被中國網友們熟知。(更多精彩 請點擊環球網)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