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窮人又逾億 何時才能脫苦海
——2011-1-3東方日報報道和評論一束
內地食品安全差 七成人吃得驚心
內地問題食品禁之不絕,官方《求是》雜志屬下的《小康》雜志與清華大學媒介調查實驗室,早前就食品安全問題進行民調,發現近七成人對內地食品「沒有安全感」,普遍認為生產者追求利潤、道德淪喪是問題食品橫行的主因,逾四成半人埋怨政府監管不足。
近幾年,內地問題食品層出不窮,如三聚氰胺奶粉、瘦肉精豬肉等。前日發布的《二○一○年至二○一一年消費者食品安全信心報告》指出,近七成人對中國食品「沒有安全感」,逾五成二受訪者感到「比較不安」,另逾一成五的受訪者直言「特別沒有安全感」。
油炸食品最不放心
調查列出的蔬菜、水果、植物油、桶裝水等二十四類食品中,令受訪者最不放心的食品種類,以是膨化類及油炸食品居首,至于曾掀起全國恐慌的乳制品只排第四名。
調查又列出十三種最常見的食品安全問題,如使用注水肉、材料過期變質等,當中則以用病死禽畜肉類最惹人擔心。至于使用基因改造材料排在最后一名,原因是八成四人承認對甚么是「基因改造」并不了解。受訪者普遍認為,生產企業或個人追求利潤、喪失道德,是造成問題食品泛濫的主要原因。此外,四成五人認為政府監管力度不足。
有機產品貴食唔起
多數人擔心蔬果殘余農藥問題,因此改買有機食品,逾四成受訪者直言「綠色、有機」等字眼能提高消費者信心。但專家認為,有機食品的價格比正常高出幾倍,并非所有人「食得起」,農戶有責任做到農藥不超標,當局也有責任監管。但由于中國農民有超過二億人、農業組織化程度仍然低下,造成監管乏力。
民間對食品安全的信心不足,有專家直指問題出在當局身上。專家表示,內地近年積極改善監管硬件,設施上不比國際水平落后,沒甚么染料或添加劑無法檢測。但監管人員的質素,以及一些管理方面的「游戲規則」,令問題食品繼續流通,威脅全國十三億人口的健康。
最不放心的十種食品
1 膨化類及油炸食品
2 熟肉制品
3 醬腌菜
4 乳制品
5 鮮肉
6 罐頭
7 急凍食品
8 植物油
9 即食面
10 蔬菜
最擔心的五大食品問題
1 用病死禽畜肉類
2 蔬果農藥超標
3 添加劑超標(如防腐劑)
4 添加有害物質(如三聚氰胺)
5 用坑渠油、潲水油
本報綜合報道
渝「爺爺維權團」 十年挽半億損失
【本報訊】重慶一群年逾七旬的老人退而不休,成立「爺爺維權團」為消費者維權。他們曾成功要自來水公司退還多收的三十五萬元水費,也曾做臥底調查學校飯堂飯菜的質量。過去十年間,他們解決逾千宗消費者投訴、挽回近五千萬元損失,上月底因此獲選「二○一○年全國十佳老年新聞人物」,名震全國。
「爺爺維權團」由現年八十三歲的皮志賢在○一年成立,原因是過去常見到消費者遭侵權后投訴無門,遂自行成立維權組織,最初只得三名成員,但后來愈來愈多人受感動而加入。目前,維權團有十八名成員,當中包括前律師、前記者等,成員平均年逾七十歲。
臥底調查揭黑飯堂
十年來,「爺爺維權團」多次為消費者追討損失。去年,重慶墊江縣自來水公司提早調高水費,至少多收三十五萬元水費,「爺爺維權團」發動七百多名消費者聯署,向當局反映,成功令自來水公司退款。他們又曾派「臥底」滲入縣內多間學校飯堂,揭發對方以陳米、劣質豬制作學生餐等。
皮志賢稱,「爺爺維權團」曾被質疑鬧事,也曾受到恐嚇。但他們會堅持下去,而且為與時并進,現在還已成立維權網站。
中國窮人又逾億 何時才能脫苦海
元旦前夕,內地媒體報道,國家貧困標準今年將上調至人均純收入每年一千五百元人民幣,比現有標準提高二成五,全國貧困人口總數因此將重新突破一億大關。本來,貧困標準愈高,貧困者受益就愈多,但網上留言一片嘩然,原來新的貧困線仍低于印度,兇猛通脹早已吞噬這點漲幅,一億窮人何時才能跳出苦海?
說來難以置信,一個三口之家,哪怕生活在窮鄉僻壤,每年純收入四千五百元,如何維持基本生活,每月三百多元能買幾斤肉?所以,新的貧困線也不過是免于餓死凍死的赤貧標準。悲哀的是,在這個經濟總量全球第二的國家里,竟然還有一億民眾仍生活在溫飽難繼的條件下,過著既不幸福,又無尊嚴的日子,這怎么能讓公眾滿意呢?
貧困標準是民眾生存狀況的晴雨表,體現一個國家經濟發展以及國民分享發展的程度。美國二○○九年的貧困標準為個人年收入低于一萬一千美元,與中國天差地遠,即使GDP較中國低三倍的印度,甚至越南、老撾、蒙古等國,貧困標準也都要高過中國,你說氣人不氣人?
在貧困人口比例上,美俄日及歐盟等國基本保持在百分之十以上的水平,但長期以來,中國官方認可的貧困人口不足四千萬,所占人口比例不到百分之三。其實這是自欺欺人,按照世界銀行確定的每天一點二五美元的統計口徑,中國新貧困線約為一點一美元,仍低于「赤貧標準」,但實際貧困人口已逾一億。
滯后國力 顏面無存
按理說,經過三十多年的持續經濟高速增長,中國的窮人愈來愈少才是,豈料伴隨大國崛起,一個龐大的赤貧階層也同時悄然崛起。事實表明,中國貧困狀況與國家經濟發展嚴重脫節,政府擁有逾十萬億元的財政收入,卻不愿將公共財力花在扶助民生上,公共保障水平低到難以啟齒的地步,直到今天,扶貧標準連世銀「赤貧線」都不夠,甚至低于印度,實在是顏面無存。
更不堪的是,眼下通脹滾滾而來,油鹽醬醋柴米茶輪著飆漲,家家都犯愁,人人有苦楚,勞動者靠勤奮工作,無論如何都追不上物價漲幅,遑論貧困階層如何艱難應對。當局光提高貧困標準又有何用,關鍵是要開閘放水施援,將溫暖送到每位貧困者家里,否則畫餅充饑,形象意義大于實際效應。
其實,窮人愈來愈多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有人一餐萬金,有人溫飽不繼」。這年頭,中國的GDP愈來愈靠前,奢侈品愈來愈多,汽車堵滿街道,城市迅速膨脹,為政者被財富沖昏頭腦,熱衷于官商勾結,貪污斂財,征地強拆,有幾個當官的還在關心貧困一族?而當局不去削弱權貴階級的既得利益,空喊扶貧又有何用?
電郵盡失 Hotmail用戶大災難
十一年前,計算機界安然度過「千年蟲」威脅,但迎來二○一一年之際,各種信息科技產品卻接踵傳來故障。繼全球iPhone鬧鐘在元旦日大失靈后,微軟免費網上電郵服務Hotmail的用家也紛紛在新年第一天投訴,賬戶內的郵件突遭刪除一空,只剩一封「歡迎新用戶」郵件,新一年慘成一無所有的「新用戶」。
微軟「齋」道歉無解釋
才剛踏入新一年,一眾Hotmail用家卻忙著找回盛載著不少昔日回憶的電子郵件。網民Zacgore元旦日在微軟官方論壇哭訴:「孩子們所有數據和照片都在戶口里,請替我找回來!」另有數以百計用家表示,在十二月三十一日除夕檢查電郵時,發現戶口內的郵件和資料夾全遭刪除,部分郵件被移至垃圾箱,收件匣只剩一封「歡迎新用戶」郵件。更有網民指,所有電郵、密碼和記憶統統消失,感覺就像「半生被抹去」;亦有人擔心賬戶遭盜用。
就此情形,微軟發言人布魯克(Catherine Brooker)則在元旦日發表道歉聲明,但稱受影響范圍有限,正與相關用戶合作,卻未解釋是否系統故障或黑客攻擊。實際多少用戶受影響亦沒有交代。
雖然大量用家稱電郵是在除夕突然全部消失,但之前一天已有人遇上同類情況;而目前微軟論壇上有關郵件被刪的討論已超過四百七十頁,最早在十一月初便已出現。Hotmail是全球最多人使用的網上電子郵件系統,估計用戶高達三億六千萬。
用戶3.6億 fb群組聲討
facebook上出現多個由憤怒Hotmail用家成立的群組聲討微軟,有人抱怨「誰偷走了我的電郵」,有人斥微軟未提供任何解釋或修復故障的承諾,更有人稱要告上法庭追討損失。
本報綜合報道
譯碼器:保護數據小貼士
今次Hotmail電郵消失事件,令人注意到在云端運算(cloud computing)盛行后,用戶更應為個人數據做兩手準備。簡單而言,云端運算即透過互聯網將數據儲存在供貨商服務器內,而非用戶個人計算機。除了網上電郵外,現時亦開始流行將各式文件檔案儲存在服務器。MSNBC專欄作家沙利文指云端技術易成黑客攻擊目標;又以維基解密為例,稱服務商隨時有權取消戶口,引起法律問題。他稱最佳防衛是備份數據到個人計算機。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