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巧合,互聯網深入國人生活,世紀之初算是起點。這是這個古老文明備受考驗的10年,是中華文化與西方文化強烈碰撞的10年,是東西方兩種不同思維方式激烈交鋒的10年……
互聯網10年,是女性寬衣解帶的10年。最初,從西方影視中學來的此類行為被視為“文明”開化,而互聯網的興起,更多的爭相“走光”,東方的“面子”觀徐徐落下,更甚者則直接脫,最不堪者則落入交易。你不得不懷疑這個社會的分配結構,可是哪個被交易的女孩子不是母親的丫頭?
互聯網10年,是信仰迷失的10年。大牌新聞評論人也在嘮叨著尋找“信仰”,引來一片噓聲。在這個文化中,那原本也是一個世俗化的東西,但你不得不承認那也是一個很奢侈的東西。馬主義最關注勞動人民,但他在努力解決吃飯穿衣,卻毫無玄幻的精神生活,連毛也說要去見他,但他卻不在那里!
互聯網10年,是特權等級出現裂痕的10年。近代西方,科學從思想上,也從社會上對等級制度起著瓦解的作用。而這個10年,在這個古老的土地上,互聯網在潛移默化地發揮著此類力量,盡管如此,這個獨具魅力的東西依然在頑強地扎根,但或許這個“裂痕”的作用在今后更長一段時期才會充分顯現!
互聯網10年,是全民隨著資本起舞的10年。此前,舞曲聲已經響起了,股票是這支音樂中的打擊樂。而進入這10年,隨著土地經濟的加入,然后通過互聯網,令人血脈膨脹的音樂一發而不可收拾,全民隨之起舞,資本的舞蹈啊!多少人徜徉其中?
互聯網10年,是幺蛾子滿天飛的10年。“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幺蛾子本來是飛不高的。可是,互聯網在這個古老的土地上仿佛打開的潘多拉魔盒,讓那么多的幺蛾子染著發、畫著眉、涂著口紅,賣弄著陰氣十足的詩篇,就撲楞楞飛起來了,不禁要問,蒼鷹都哪里去了?精神偶象何在?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