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國的資本主義的分析
前言
我寫本文的目的,既不是為了表達對當前中國形勢的不滿,也不是為了一時的興趣而寫的,而是為了探求我對當前社會的困惑的答案,希望用科學的方法去分析,從而找到解決的辦法的,同時也希望我在這里所做的探索,能夠對后來的人起一個階梯的作用,而這也是我盡量去嘗試做的事情。
本文的主要面向的,是那些對當今中國的形勢有著憂國憂民的焦慮的讀者,那些對當今的現實問題存在著困惑的讀者,因此,沒有一絲的理想,連資本主義是什么都搞不清楚的人,是看不懂這里的文章意思的.在這里,我不是有意地貶低讀者的智商水平的意思,而是因為本文所作的分析的基礎,皆來自于馬克思的著作-《資本論》,所以能夠讀過這本書的讀者是比較適合的,能夠讀懂這本書的讀者,那是更好.否則,我又將會聽到諸如:《資本論》已經過時,《資本論》存在著嚴重缺陷,剝削有理之類的精英言論, 而我本來就不是什么精英.
在對中國的資本主義進行分析之前,我們必須要認識到中國資本主義與廣義上的資本主義(全球資本主義)之間的關系,不僅僅是具體與一般的關系,而且中國的資本主義是全球資本主義的一個有機部分,若是單單把中國的資本主義作為中國從而抽象地孤立出來,那么對于所看到的現象,是無法作出正確的分析的.
一、資本
在我們對資本主義做一個分析時,如果竟然搞不清楚資本是什么,那分析就成了一句空話.資本是什么呢?馬克思在<<資本論>>里,指出資本就是能夠自我增值的貨幣,是一種能夠而且必須能夠剝削人的活勞動的貨幣,在這里說成是貨幣,是因為貨幣作為價值量的表現,有著統一的形式. 從一般意義上來說,資本表現為社會的財富,比如說資產,貨幣,商品存貨等等.
在財富上面,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真正的所有權的問題(在這里,我不得不在所有權前面加上”真正”兩個字),也就是財富的真正所有者的問題.根據所有者的性質的不同(雖然這樣的分類方法在政治經濟學里有點本末倒置的意思,但是在這里,卻具有現實的意義),現在我國的社會資本(社會財富,排除無產階級的必要勞動總和的那部分)分為以下三種:
1.權貴資本,
之所以把它叫做權貴資本,因為它的事實上的所有者,在中國的社會中都是處于政治上層權力圈的.在被修正了的人民代表制度下,這些高高在上的顯赫的權貴們,形成一個高高在上的集團,掌控著當今的絕大部分的國有資產,如:中國工商銀行,中國石油,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化工,等等”中”字頭的企業.
從歷史的角度來考察,權貴資本從定義上來說,是修正主義在中國政壇上臺之后所形成的資本力量.它的前身就是之前的國營企業,換句話說,它脫胎于以往的國有資產,是變了質的國有資產.它的誕生,與修正主義存在著一個因與果的關系.從而它的發展程度,是同修正主義在中國的統治程度成正比的. 權貴資本,從一開始,就與政治權力休戚相關.當修正主義在中國占據了統治地位的時候,作為對應的資本,權貴資本也就在中國的社會經濟占據著支配的地位.從所謂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角度來說,權貴資本有另外的一個名稱,叫做國家壟斷資本.
權貴資本,作為資本的一個分類,它既有著資本的一般屬性,既追求高額利潤,同時也有著它的特性,既與政治權力休戚相關(壟斷性).權貴資本的這樣雙重性,表現在社會現象中,我們就會看到,國企普通工人的300-2000塊錢一個月的低薪,與國企高管幾萬幾十萬的月薪這種貧富差距的必然性(要知道,所謂的監督工資是屬于企業主收入的一部分,也就是說屬于總利潤的一部分).權貴資本的權力親緣性泛化在社會的意識形態中,就表現為權錢交易的泛濫,比如:買官賣官,灰色收入,公務員熱等等.
中國的修正主義,既要走社會主義道路,又要大搞資本主義,既要堅持共同富裕,又要大搞私有制經濟,這些表面文章的悖論同以往的修正主義既打著馬克思主義的旗號,又大搞反馬克思主義的勾當一樣,從本質上來說,是一脈相承的.它同既在天上人間嫖娼,又要堅稱自己是個清官一樣,同樣地不能為世人所能信服.
2.買辦資本
自從1840年的鴉片戰爭,西方列強用炮火將中國的大門轟開以來,買辦資本就象小稻去到了美洲大陸,玉米來到了中國一樣,落地生根,發芽成長了.在舊中國(1949年前),買辦是隨資本主義侵略而迅速擴大的,因其職能主要是幫助洋行收購土貨,銷售洋貨而成為資本主義侵略的工具,手段之一. 買辦:“即為立于歐洲商人與清國商人之間不可或缺之媒介是也”-《中國經濟全書》.新中國成立后,買辦資本失去了存在的基礎,被毛主席等一代馬克思主義者當作毒草一樣給鋤掉了,然而即使在毛澤東時代,國外的資本主義也沒有死心,仍在尋找他們勢力在華的代言人,比如高崗事件.改革開放之后,在招商引資的大旗下,買辦資本象野火燒過之后的野草,從地下茂盛地生長出來.
買辦資本作為一種資本,其意義不是在于它的資本量的大小,而是在于它背后的外國資本,它是作為外國資本主義侵略中國、剝削中國的代理,是外國資本在中國的表現。當今中國買辦資本的力量的壯大,不但在控制了主要經濟命脈,而且在政治上文化上也找到了它的高層代理人。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報告指出,在中國已開放的產業中,每個產業排名前5位的企業幾乎都由外資控制;中國28個主要產業中,外資在21個產業中擁有多數資產控制權。
啤酒行業:60多家大中型企業只剩下青島和燕京(其實也差不多被外資占主要股份了)兩個民族品牌,其余全部合資;玻璃行業:最大的5家已全部合資;電梯行業:最大的5家均為外商控股,占全國產量的80%以上;家電行業:18家國家定點企業中11家合資;化妝品:被150家外資企業控制;醫藥行業:20%為外商控制;汽車工業:外國品牌占銷售額90%!在感光材料行業,美國柯達于1998年僅出資 3.75億美元就實行在華全行業并購,2003年又收購了樂凱20%國有股,已占有中國感光材料市場至少50%的份額,富士公司對中國市場的占有率超過25%。
金融行業, 中國工商銀行向美國高盛集團、德國安聯集團及美國運通公司出售10%的股份。每股賤賣1.16元,國內發行價每股3.12元,是對外資發行價的2.69倍。中國銀行向蘇格蘭皇家銀行、新加坡淡馬錫控股、瑞銀集團和亞洲開發銀行出售不到20%的股份,賤賣價格1.22元.國內發行價3.08元,是外資購買價的2.52倍。四家外資公司不到一年時間凈賺1932億元人民幣。中國交通銀行向匯豐銀行(匯豐)賤賣19.9%的股權,每股為1.86元。國內發行價7.9元,是外資購買價的4.25倍。交行2006年5月在香港上市,2008年價10港元,凈賺近800多億。中國建設銀行向美洲銀行和淡馬錫公司以每股0.94元港幣賤賣。而A股發行價為6.45元,是外資購買價的6倍多。按照2007年9月25日上市首日9.05元市價計算,外資市值已達2932億人民幣,凈賺2600多億元。興業銀行向香港恒生銀行、新加坡新政泰達和國際金融公司賤賣10億股、每股2.7元,國內發行價格每股15.98元,是外資購買價的5.92倍,2007年初上市后,當年股價就達62.8元,三家外資公司凈賺約600億。深圳發展銀行向美國新橋投資集團以每股3.5元賤賣3481股,2008年股價已超過40元,投資增殖10倍,凈賺130多億。華夏銀行向德意志銀行和薩爾"奧彭海姆銀行聯合組成的財團賤賣股份14%。每股價格4.5元,2008年股價23元,凈賺112億多人民幣。目前已被德國銀行控。。。。。等等案例,讓人觸目驚心。
糧油行業,這里以郎咸平的一盤青椒肉絲為案例:
【首先,炒菜用的油。郎咸平說,2000年的時候,美國孟山都公司從中國農科院的生物研究所贈送的大豆中,提煉出“多產基因”和“抗病毒基因”,生產出轉基因大豆。然后在全世界101個國家申請了64項專利,又把這個大豆賣回中國。當時,他們的大豆比國內便宜百分之十幾,出油量卻多六分之一。全線擊退中國大豆后,美國農業部宣布,調低大豆產量。隨后,華爾街金融資本進入期貨交易市場,將大豆期貨價格拉高至4400元一噸。而中國的油脂公司在均價4300元一噸的時候,進口了800多萬噸大豆。沒想到的是,華爾街很快狂拋大豆,價格一下子跌到2000元,導致中國70%的油脂公司宣布破產。歐美的四大糧商趁機進入中國,用低價收購了油脂公司。因此到今天,中國85%-90%的糧油都是外資控股的。像我們日常吃的金龍魚和魯花,全部是外資的。接下來看豬肉價。2004年,華爾街資本高盛進入中國,首先參股了雨潤集團(為中國大型冷凍肉生產商),2006年又收購雙匯集團,2008年以3億美元價格收購了湖南、福建幾十個養豬場。郎咸平表示,高盛是中國少數甚至是唯一一個控制了養豬產業上中下三游產業鏈的企業,所以成本最低。最后是青椒。郎咸平說,最新數據顯示,全中國50%蔬菜種子是孟山都公司控制的,所以青椒也難免。】
買辦資本作為外國資本的代理來說,表現為一種具有地域上屬性的資本,它對于它的附屬區域,往往表現出更多的侵略性與恐怖性。
3.民營資本
中國的民營資本,由于歷史上的原因,主要分為港、澳、臺資,中國各個地方的民營企業,以廣東、江蘇、浙江、福建等地的民營資本為主,其中較小的有如各個地方的小商鋪,小加工坊,大的有如走出國門的跨國集團公司。這些資本大部分都是在改革開放的春風中,通過資本的原始積累而逐漸發展壯大起來的,他們的發展歷程,與國外的資本的發展歷程相似,然而在它們身上所體現的,更多地是包含著一種政治權力作用的結果,而不是生產力發展的結果。
民營資本,作為一種正統的資本,在社會資本的結構中,處于資本結構的最底層。它們既要壓榨它們所雇用的勞動生產力,以便產生更多的剩余價值,產生更多的利潤,又要受到以上兩種資本的壓迫,產生出來的利潤要在它們與以上兩種資本的競爭中進行分贓,而分贓的比例,則是按照這三者之間的綜合實力的對比來劃分。
它們人格化的代表,有如李嘉誠,郭臺銘,黃光裕等等大資本家。在他們身上,往往流傳著“動人”的個人奮斗史,他們是集“聰明加吃苦耐勞”于一身的精英,所以他們能夠從一個普通人,從一個窮光蛋小伙,變成今天的大富豪,大老板。他們是這樣認為的,也是這樣告訴他們的雇傭工人的,而他們的雇傭工人也是這樣談論他們的,在談及自己時,往往就能找到了自己不夠聰明,不夠吃苦的理由。這些民營資本家認為,他們之所以有今天,是自己努力奮斗的原因,而不是什么歷史的原因,什么社會的原因。
以上的這三種資本,既有本質上的同一性,也有利益上的競爭性。
權貴資本從開始的誕生的那一刻起,便同買辦資本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自從修正主義上臺之后,中美的關系實際上就主要表現為這兩種資本之間的競爭與合作的關系。近期美國黃海軍演,實質上也是這兩種關系的一種博弈手段.
隨著民營資本力量的逐漸發展壯大,除了它們所擁有的資本的社會權利,它們也就要求有更多的政治權利,要建立一套有利于它們的游戲規則,以便在分這塊大蛋糕時獲得更大的份額。黃光裕入獄一案,就是這種競爭的表現,以致他在獄中進行反思之后發表的道歉信中,既要感謝股東,更要感謝政府,他應該明白到, “民不與官斗”這樣的古訓在當今的社會中還是有著它的道理的。
中國的民營資本同國外的西方資本的祖先,在很多方面都有著相似的地方,所以它同買辦資本之間合作是主題,在它作為全球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中的分工所起的作用中,它由于所拿的利潤份額最少,所以它也是急切地想改變這種游戲規則。而買辦資本則趁著經濟危機,將破產的或將破產的民營資本蠶食吞下。民營資本同買辦資本之間的競爭,既有著資本的一般競爭的性質,同時還有著地域上的競爭的性質。
二、銀行,老板,總經理,各級高管
馬克思在《資本論》的《利息,企業主收入》一章中有著詳細的描敘,把這段描敘直接的拿來這里作為這段的內容是最合適不過的:
企業主收入來自資本在再生產過程中的職能,也就是說,是由于執行職能的資本家執行產業資本和商業資本的這些職能而從事活動或行動得來的。但作為執行職能的資本的代表,就不象生息資本的代表那樣領干薪。在資本主義生產的基礎上,資本家指揮生產過程和流通過程。對生產勞動的剝削也要花費氣力,不管是他自己花費氣力,還是讓別人替他花費氣力。因此,在他看來,與利息相反,他的企業主收入是某種同資本的所有權無關的東西,不如說是他作為非所有者,作為勞動者執行職能的結果。因此,在資本家的腦袋里必然產生這樣的觀念: :他的企業主收入遠不是同雇傭勞動形成某種對立,不僅不是別人的無酬勞動,相反,它本身就是一種工資,是監督工資,wages of superintendence of labour,是高于普通雇傭工人工資的工資,
1.因為這是較復雜的勞動,只有象產業資本家那樣具有“特殊”的企業家才能的人才能完成。
2.因為資本家支付給自己工資。利息歸資本家所有,即使他不執行資本家的任何職能,而只是資本的所有者;相反,企業主收入歸執行職能的資本家所有,即使他不是他用來執行職能的資本的所有者。
由于這種對立,人們完全忘記了:資本家作為資本家,他的職能是生產剩余價值即無酬勞動,而且是在最經濟的條件下進行這種生產。由于利潤即剩余價值所分成的兩個部分的對立形式,人們忘記了,二者不過是剩余價值的不同部分,并且它的分割絲毫不能改變剩余價值的性質、它的起源和它的存在條件。在再生產過程中,執行職能的資本家作為別人所有的資本的代表,同雇傭工人相對立;貨幣資本家則由執行職能的資本家來代表,參與對勞動的剝削。由于在再生產過程中的資本職能同在再生產過程外的資本的單純所有權的對立,人們忘記了:能動資本家只有作為生產資料的代表同工人相對立,才能執行職能,才能使工人為他的利益而勞動,或者說,使生產資料發揮資本的作用。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