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時政 > 時代觀察

地方官員應重視糧食的潛在“危機”

王建英 · 2010-07-25 · 來源:烏有之鄉
收藏( 評論() 字體: / /


地方官員應重視糧食的潛在“危機”

糧食不僅是人民生活的必需品,也是重要的戰略物質,糧食安全直接關系到整個國家的經濟穩定和社會穩定。縱觀古今,糧食在任何時期都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古代有“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的名訓;在三年自然災害時期,毛澤東主席提出“備戰備荒”的號召;如今,溫家寶總理講出了“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的名理。我國糧食雖然連續5年喜獲豐收,但從世界各地爆發的糧食危機、中國很多地方的政府官員無休止的非法圈地行為、連年發生的的自然災害以及很多地方耕地撂荒現象分析,中國糧食存在的潛在“危機”已是問題多多,但很多地方政府的官員們只是偏面地追求經濟利益和政績,無視糧食存在潛在的“危機”。普通農民對此沒有足夠的認識,更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一中國糧食問題存在的潛在的“危機”

糧食是關系到國計民生的頭等大事,確保糧食穩定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因為它直接影響到社會的穩定。從有關部門公布的數據分析,我國目前糧食問題不是太大,但種種跡象表明,我國的糧食安全前景并不十分樂觀,造成的潛在“危機”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天災和人為”,并且是人為多于天災。“天災”就是近年來不斷發生的自然災害如2009年的旱情、2010年春天的春凍以及2010年6月以來南方的水災,造成我國多個省份的夏糧和秋糧受到嚴重損失,有很多地方絕收。人為就是很多地方政府官員只顧地追求地方經濟利益和政績,無休止地征占土地、毀壞耕地等行為。筆者認為人為大于天災,是因為災情過去后農民照樣可以耕種,而人為哪?卻改變了耕地的用途。

筆者根據走訪的實際情況,將造成中國糧食問題存在的潛在“危機”分為4個方面:

1、地方政府無休止的圈地運動:

眾所周知,糧食是從土地上種出來的,不是從石頭縫長出來的,更不是無土栽培的,但很多地方政府官員為了發展本地區的經濟,非法占用大量土地搞非農建設,從而導致大量耕地流失。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人多地少是基本國情,由于近年來的經濟、城市等各種發展,大量土地被無情的征占,有資料顯示,我國的耕地面積2006年是18.37億畝,到了2007年減少到18.26億畝,一年之中減少了0.11億畝,如按照這樣的用地速度計算,我國的耕地面積用不了幾年就會出現危機。有專家推測中國的人口到2030年將達到16億,這樣中國將面臨有人無地的局面。目前很多農村已經出現了這種局面,如新鄉張八寨村,3000多村民,1674畝耕地,人均不足0.6畝,2002年國家修京珠高速公路占地252.48畝,2009年國家修“石武高鐵”又占地200多畝(永久占地40多畝,臨時占地199.97畝,但政府宣布不在復耕),這樣國家又征用近500畝,2010年3月,鄉政府為了建一個物流公司又強行征占259畝耕地,從而導致近400位村民完全失去耕地。2009年5月中央廣播電臺《中國之聲》報道:“關堤鄉13個村的耕地將在2020年被占完”。

目前中央政府提出“堅守18億畝耕地的紅線”,為了保護耕地,中央政府制定了許多法律法規,并于2007年成立了“土地督察局”的專門機構,這足以說明我國土地面臨著怎樣的挑戰,中央政府對土地的管理程度。但令人痛心的是,仍有很多地方政府的官員為了自己的仕途,無視國法,采用各種違法手段大肆圈占耕地,圈而不占、占而不用的現象到處都是,導致成千上萬畝耕地撂荒數年。這就出現農民一方沒有土地耕種,另一方被圈占的土地閑置撂荒。相關法律明確要求“占補平衡”,但很多地方沒有了耕地,“補”,只是一句空話而已。河南省國土資源廳一位領導說:“沒有補的地,可以異地買指標”,該領導的話是在縱容地方官員土地違法。一朝該領導的話來說,中央政府提出的“堅守18億畝耕地的紅線”用不了幾年就會被突破,到時將會威脅到我國糧食的生產。

2、農民種糧的消極影響:

從我國農民種糧的實際情況分析,糧食的儲備和供需平衡與農民的種糧積極性有直接關系,在當前的經濟環境的影響下,糧食生產在很多農民心目中呈現出越來越不重要的趨勢,特別是80后、90后的農民,根本就沒有意識到糧食的重要性和危機感,這些農民心中只有“錢”,認為錢能辦一切事,這樣就直接影響到糧食的生產。筆者通過走訪了解到影響農民種糧積極性主要有3方面原因:

(1)經濟效益

筆者在走訪新鄉地區60個村莊,95%的農民反映說種糧食沒有任何經濟利益,只是能做到自己吃的糧食不用錢去買,如果遇到一點天災,就會賠本。一些基層政府官員為了本鄉的經濟,游說農民放棄種糧的念頭,鼓勵農民種經濟作物。為此,很多農民將大量耕地種上經濟作物或者栽種經濟林,只留一少部分耕地種糧食,種的糧食夠自己家吃的就行。

另外,糧食收益和種糧投資不成正比也是農民失去種糧積極性的主要原因,很多農民給筆者算過一筆賬:糧食價格雖然比前幾年漲了一些,但農資的價格卻長了幾倍。現在的小麥價格是每市斤0.93元,每市斤比2006年漲了2毛多,但一袋(50公斤)尿素卻漲到120元,一袋(50公斤)二胺漲到200多元,如果再除去種糧的各種費用,一畝地一年的收入不足500元。

(2)勞動力價格的上漲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勞動力的價格也在不斷上漲,就新鄉地區來說,勞動力(指的是青壯年)的價格2005——2006年的標準是每天40元,2007年上漲到每天50元,到了2009年以上漲到每天60—70元,有些工種已漲到80元。但糧食的價格上漲的幅度卻是有限的,2010年小麥的最低收購價是每市斤是0.93元,目前玉米的價格是每市斤0.9元,按照新鄉地區風調雨順的情況下,每畝耕地能產小麥500公斤,玉米600公斤,按照上述價格計算,一畝土地一年的收毛收入還抵不上兩個月的工錢,為此,很多農民不想把種糧食當做發展經濟的主要渠道。

(3)基層政府的錯誤引導

在如今的經濟狂潮中,很多基層政府重視的是經濟效益,農民單存的耕種糧食,不能給政府官員創造升遷的機會,很多政府官員為了發展經濟,采用“殺雞取卵”的手段大搞招商引資,為了能征到土地,政府官員給農民“灌輸”種糧無利的思想,想盡一切辦法,讓農民放棄種地的念頭,把耕地出讓給他們或者賣掉。有很多農民正在為種地犯難,經政府這么一說,干脆將耕地出讓或者賣掉。新鄉市關堤鄉政府的領導們為了建一個物流公司強行征占張八寨村259畝耕地,鄉領導們在做農民的思想工作時講:“你們不用投入一分錢,每畝每年有1500元的收入,按30年的承包期計算,一畝地才收入4.5萬元,現在你們賣了5.6萬元,比你們種地劃算得多”。

 3、自然災害和糧食浪費

有資料顯示,我國目前的耕地面積為18.26億畝,其中7.5億畝能確保灌溉,另外10多億畝是旱地,只能靠自然降雨進行農業生產,其中西北的黃土高原、西南的丘陵地區常年約有3—4億畝耕地受災,每年都會損失300億斤糧食。

近年來,由于不斷的自然災害,特別是糧食主產區的自然災害,給我國糧食的生產造成巨大損失。如2009年1月的旱情導致河南、安徽、山東、山西等六省區8140畝小麥受害,今河南一省受旱面積多達3690畝,如駐馬店等很多地區的小麥絕收。又如2010年春天的倒春寒,是河北大部分地區的小麥被凍死,筆者在走訪時,很多村民都說今年的小麥收成是往年的三分之一。再如今年6—7月的暴雨引發的洪水,導致南方十省區數以萬畝的耕地遭受洪災而絕收。2010年7月14日的“新聞1+1”欄目報道廣西的自然災害,2010年1—6份共發生17000多起,是往年的937%。

這些自然災害,人類是無法抗拒的,但,人為地浪費現象特別是許多高校的大學生和很多中學的中學生的浪費現象讓人見了觸目驚心,他們根本就不知道糧食來之不易。筆者在新鄉一所中學走訪時,一位伙房師傅告訴筆者:“我三天就能撿到一編織袋(約30斤)學生扔的吃剩下的饅頭”。那些倒掉的剩飯和剩菜更是嚴重。有人算過一筆賬:“一公斤大米有4萬粒,我國13億人口,若果每人每天節約1粒米,全國每天就可以節約32500公斤大米,每年可以節約1200萬公斤,可以養活35000人,相當于開發12000畝耕地”。如果我們每天浪費1粒米的話,其后果可想而知。

4、外資企業對我國糧食的威脅

自從我國加入WTO后一些外資企業進駐我國,給我國糧食的生產帶來嚴重威脅,如美國的ADM公司收購華農集團多個油脂廠等現象,導致我國的大豆加工企業處于破產地步。

二、糧食“危機”造成的后果

很多親身經歷過“三年(1959——1961)自然災害”的老人們對當時的情景還記憶猶新。

關于我國的“三年自然災害”,依我國當時的經濟實力是很難控制那種“災難”的局面,但依我國現在的經濟實力來講,中國人民會很從容地面對。但,這只是自然災害造成的后果。目前,新的“災難”正一步一步逼向中國人民。這次“災難”不是糧荒,而是糧災。這種新的“災難”普通農民還沒有意識到,但它已經給中國政府敲響了警鐘。

自從中國加入WTO以后,很多跨國糧商涌進我國,并且并購我國農業加工企業,我國很多地方政府的官員們為了自己的政績盲目地引進外資和“甩包袱”,十分情愿地將糧食加工企業和糧食流通企業(在地方政府某些領導眼中是不賺錢的企業)讓給外資企業,從而導致中國人失去控股權,如美國的ADM收購中國的油廠后,不僅控制了我國70%的壓榨能力,還逐步壟斷了國內大豆的進口權,國外的大豆源源不斷地進入國內,而我國本土生產的大豆卻被排擠出訂購之列,從而導致我國大豆市場處于癱瘓狀態。在這種情況下,跨國糧商在中國不僅能獲得巨額利益,還能擠垮中國的本土大豆,給中國農民和中國加工企業造成巨大損失。但有朝一日,這些跨國糧商在中國掙足了錢,突然間從中國撤資,這種情況無論對中國農民還是對中國加工企業來說都是致命的打擊,到那時,種的糧食就會出現“崩盤”的危險。

種種跡象表明,這些跨國糧商不僅盯上了中國大豆市場,還在不停地向中國的糧食加工領域滲透。如2008年一家隸屬世界糧商之一的企業已經在山東、河南、河北、黑龍江、湖南等糧食主產區建立并收購糧食加工企業,他們還在江蘇等地建立了糧食儲備企業。

前面筆者講過,糧食是人類生活的必需品,也是一種重要的戰略物資,這種物質如果都被外國人所掌控,將給中國政府造成“更嚴重的后果”。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周立教授認為:“如果一國特別是大國,如果不能通過自力更生掌握糧食主動權,就可能淪為西方國家的附庸”。這就是筆者所說的“更嚴重的結果”。

三、地方政府某些官員和一些農民的錯誤認識

自從世界各地爆發糧食危機和中國食用油出現異常現象后,糧食問題已經觸及到中央領導們的“神經”,這次世界糧食危機雖然對中國的影響不大,但中央政府還是積極地面對,采取了很多措施來保障中國人民的糧食供應和社會穩定,如2007年底,半月內,中央政府連下三道“禁令”,對糧食及制粉取消了13%的出口退稅并且實施了出口配額管理許可證。為了鼓勵農民多種糧、種好糧,中央政府加大了對農民的“三補、三貼”和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格,限制糧食出口等,這充分說明中央政府認識到糧食存在的潛在“危機”。但很多地方政府官員和一些農民卻不以為然。

1地方政府官員的錯誤行為

很多地方政府官員特別是基層政府的官員,一心想搞政績、盼升遷、撈外快,根本不顧農民的死活,只要能給自己的仕途搭橋鋪路,國家的法律法規都敢觸犯;只要能撈到外快,農民的任何利益都敢侵吞。類似這樣的事件,很多新聞媒體都報道過,網上刊登的這類事件更是舉不勝舉。當今社會,這類事件主要表現在地方政府盲目的圈占耕地,非法征用耕地。有些政府官員說:“政府圈占土地是為了招商引資,發展經濟;征地搞房地產是為了推動城鄉建設”。招商引資是好事,推動城鄉建設也是好事,但招商引資總不能“引狼入室”吧,搞城鄉建設更不能以“犧牲”農民為代價吧。

為了能征得土地,政府官員會采用各種手段對農民威逼利誘或者進行游說,2009年,新鄉市關堤鄉政府的領導們為了圈占任莊村的耕地建所謂的新農村,政府派了五六百人圍攻農民;2010年3月,鄉領導為了強占張八寨村的耕地建物流公司,鄉領導在村干部的帶領下,在晚上挨家挨戶做村民的思想工作,鼓動農民賣地。

按照鄉領導們所言,一畝地可以賣5.6萬元,現在的這輩人可能會過得很舒坦,但,下一輩人呢?這等于我們這輩人把自己的子孫后代都賣了。筆者曾問過一些政府領導:你們一個月的工資最少也在2000元以上,一年就是2萬多元,也就是說,你們用兩年的工資買走了農民幾代人的“生存權”。這讓后代農民怎樣生活?這給農民造成怎樣的后果?給國家造成怎樣的后果?這些官員說:“這是中國的體制,就憑你王建英一個人就想改變現狀,有點太自不量力了吧”。當我和他們談起糧食的問題時,他們嘲笑說:“你一個小農民想那么多有啥用,那些根本就不是你考慮的問題,如果讓你來考慮,還要那些中央領導干啥用”。

從這些情況可以充分說明,相當多的基層政府的官員們根本就沒有意識到糧食存在的潛在“危機”。

2一些農民的錯誤認識

在當今社會,很多農民缺乏憂患意識,只知道自己眼前的一點利益,沒有想給自己的子孫后代留下點什么。

錢,對每一個人來說,都非常重要,并且是越多越好。但種地一年到頭也掙不了幾個錢,很早以前,有些農民就不想種地,想把地賣掉變成“城市人”。目前,這些農民借著“城鄉一體化”的春風對政府賣地積極配合,即便是政府行為是違法行為,也是熱烈歡迎,因為他們急著賣地。用他們自己的話話說“賣地后,有錢花了,自己先舒坦舒坦,這輩人,不管下輩人的事”。通過走訪發現,類是這樣的農民占相當一部分。

四解決“危機”的建議

從上論述的情況可以清楚地看出,我國的糧食安全存在一定的潛在危機,對此,中央政府想盡一切積極應對,但單靠中央的重視是遠遠不夠,地方政府的官員們和農民也必須“覺醒”,否則,擺脫糧食危機就會變成一句空話,農民是糧食的直接生產者,地方政府特別是基層政府是和農民直接打交道的政府官員,他們掌握著農民很多“生殺大權”,他們的種種不軌行為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我國的糧食問題就會面臨“雪上加霜”的局面。

為確保糧食的安全,針對我國目前糧食生產的狀況和筆者走訪看到的情況,我從一個農民的角度向基層政府的某些官員和農民提出4條建議:

1不要盲目、違法圈占耕地

招商引資發展經濟,很重要;搞城鄉建設,改善民眾居住環境,也很重要,但農民的生存,糧食的安全更重要,不能因為“前者”而犧牲“后者”。就當前的情況來說,有很多地方政府的官員們為了搞政績,忽視了農民的生存,忽視了糧食的生產。眾所周知,糧食是農民從耕地上生產出來的,,如果沒有土地,再有本事的農民也種不出糧食,為保護耕地,中央政府制定了各種各樣的法律法規來保護耕地,地方政府的很多官員卻視而不見,依然是“濤聲依舊”。明的不行,就來暗的,真的不行,就來假的,和中央政府玩起了“貓抓老鼠”的游戲,其目的就是“圈地、占地”,這種勢頭若得不到有效遏制,我國的糧食安全就無從談起。

2重視農民利益、農業生產

農民是糧食的直接生產者,農民的合法權益得不到保障,就會影響到農民種糧的積極性。歷年的“中央1號文件”都再三強調“三農問題是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為了鼓勵農民多種糧,種好糧,中央政府實施許多惠民政策,但有很多地方政府的官員為了某種目的卻在不斷侵害農民的合法權益,并且用各種手段威逼、誤導農民放棄耕地,放棄糧食生產。在這些政府官員眼中“農民好欺負,農業不重要”

3增強憂患意識

在當今社會中,無論是基層的政府官員還是普通農民,只顧眼前一點利益,缺乏憂患意識,政府官員重視的是自己的官運是否亨通,全然不顧農民的死活,,如農民的很多耕地被地方政府強行征用,征地補償款被層層克扣。沒有了耕地,沒法生產糧食,無法生活。將社會造成怎樣的后果,領導們沒有考慮那么長遠。另外,有很多農民也是只顧自己生活得舒坦,沒想過給子孫后代留下一些生活的資源,就如賣地行為,很多農民自己說;只要自己過得舒坦,誰還能管下一輩的事。通過走訪發現:持這種觀念的政府官員和農民很多。這種觀念不改變,中國糧食潛在的“危機”就不會消除。

4控制浪費現象

我國的糧食浪費現象相當嚴重,不僅發生在學校,在農村、在城市,在農民的餐桌上、在飯館的餐桌上、在政府領導們的餐桌上都大量存在,這些浪費,用眼睛看到。有些看不到的浪費的更是厲害,如農民在收獲時、儲藏時、加工時的浪費也是相當嚴重。有數據表明:全國每年損耗和浪費的糧食約占年總產量的5%,這幾乎相當于我國每年的糧食進口量。為此,控制糧食浪費現象,勢在必行。

結束語

根據我國目前的實際情況,筆者認為:中國糧食潛在的“危機”不在于自然災害,也不在于外國的“入侵”,完全在于中國自己本身,只有各級政府官員們和廣大農民們充分、真正地認識到糧食存在的潛在“危機”,根據黨中央、國務院的統一部署,官民一條心,中國才能擺脫糧食存在的潛在“危機”。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反抗吧,我的人民,反抗吧
  2. 毛主席,為什么反不得?
  3. 為什么總有人把毛主席放在后四十年的對立面?
  4. 劉繼明|隨想錄(20)
  5. 吃飽了才會有道德嗎?
  6. 美化軍閥是嚴重錯誤,整改批判應一視同仁
  7. 孫錫良 | 圓圈里的天才
  8. 由“高考狀元”想到了毛主席教育革命
  9. 從‘10塊’到‘400塊’:新農合背后的沉重與希望——請對農民好一點
  10. 子午:請珍惜我們的社會主義傳統
  1.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2.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3.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4.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5.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6. 到底誰“封建”?
  7.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8. 掩耳盜鈴及其他
  9.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10. 小崗村分田單干“合同書”之謎及其它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7.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8. 陳中華: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沒革命的必要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 車間主任焦裕祿
  2. 地圖未開疆,后院先失火
  3.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4.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5. 何滌宙:一位長征功臣的歷史湮沒之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在线一区二区网站 | 色狠狠一区二区三区播放 | 日本中文字幕在线视频二区 | 一级免费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8MAV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