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管制是限制眾多兩高一資產品生產的最有效辦法
梅新育
美歐那些抨擊中國限制本國鎢、銻、稀土等戰略性資源和鋁釩土、金屬硅、焦炭等其它多種原材料出口的人要高興了,因為世貿組織在兩年一度的《中國貿易政策評估報告》中對中國的這方面政策加以批評,歐盟駐世貿組織事務代辦約翰•克拉克(John Clarke)已經援引WTO的報告來證明己方的批評有道理了。據稱,世貿組織在該報告中指責,“中國降低出口壁壘的速度,不及該國降低進口壁壘的速度。該國仍使用各種出口限制手段,包括禁令、許可證、配額、稅收、以及增值稅的非全額退稅?!边@篇報告還反駁中國對兩高一資產品實施出口管制的理由,即旨在減少能源密集型及其它破壞環境的商品的出口,以保護環境,并降低中國巨大的貿易順差,聲稱這些出口管制的效果僅僅是有助于中國公司壓低用作工業投入的原材料價格,并由此構成了對中國國內制造業的隱性補貼:“出口限制往往會減少目標產品的出口量,將供應轉向國內市場,對這些產品的國內價格構成下行壓力,……由此產生的國內價格與國際價格之間的價差,對目標產品的國內下游加工商構成了隱性補助?!?/p>
其實,美歐方面不必過早急于援引世貿組織這份評估報告大做文章,因為這僅僅是一種道義勸說,而不是對中國貿易政策合法性的裁決,中國限制戰略資源和兩高一資產品出口只不過是在行使自己不可剝奪的權利。在1974年5月1日聯合國大會通過的《建立新的國際經濟秩序宣言》中,其第四條(5)款宣布:“每個國家對自己的自然資源和一切經濟活動擁有充分的永久主權。為了保衛這些資源,每個國家都有權采取適合于自己情況的手段,對本國資源及其開發實行有效控制,包括有權實行國有化或把所有權轉移給自己的國民,這種權利是國家充分的永久主權的一種表現。任何一國都不應遭受經濟、政治或其他任何形式的脅迫,以致不能自由地和充分地行使這一不容剝奪的權利。”
《各國經濟權利和義務憲章》(聯合國大會1974年12月12日通過)第二章第二條的下述內容進一步確認了一國的上述權力,其中,第1款明確規定:“每個國家對其全部財富、自然資源和經濟活動享有充分的永久主權,包括擁有權、使用權和處置權在內,并得自由行使此項主權”。
作為國際政治規則的聯合國文件如此,直接針對國際貿易規則的世貿組織有關章程同樣認可中國的上述權利。不錯,世貿組織及其前身關貿總協定是以促進自由貿易為宗旨的組織,但這個組織的規則管轄的范圍主要是締約方限制進口的措施,其主要目標是要求各個締約方對進口商品和服務提供平等的國民待遇,并不是管轄各個締約方限制本國資源出口的措施,也并不認為自由貿易至高無上。即使不考慮世貿組織及其前身關貿總協定認可發展中國家為本國經濟社會發展而實施特定貿易措施的權利,《1947年關稅與貿易總協定》第二十條“一般例外”也明文規定,締約方可以為某些特定目的而限制進口或出口,“本協定的任何規定不得解釋為阻止任何締約方為采取或實施以下措施”,并一一列舉了10種情況,其中可以適用于中國限制出口戰略金屬資源和其它資源產品的有以下4款:
(b)為保護人類、動物或植物的生命或健康所必需的措施;
(g)與保護可用盡的自然資源有關的措施,如此類措施與限制國內生產或消費一同實施;
(i)在作為政府穩定計劃的一部分將國內原料價格壓至低于國際價格水平的時期內,為保證此類原料給予國內加工產業所必需的數量而涉及限制此種原料出口的措施;
(j)在普遍或局部供應短缺的情況下,為獲取或分配產品所必需的措施;但是任何此類措施應符合以下原則:即所有締約方在此類產品的國際供應中有權獲得公平的份額,……
其次,實施出口管制是減少中國許多高能耗、高污染產品生產的最有效手段,一方面是因為這類商品很大一部分需求在于國外,中國不能犧牲自己環境和子孫后代去為別國造福;另一方面是因為在出口環節實施管制成本最低、效率最高。世貿組織上述報告聲稱,若想保護環境,中國可以直接對原材料生產征稅;問題是對生產和內銷環節征稅需要相對復雜的監控體系,課稅成本太高;而任何一個具備基本財政學知識的人都知道,進出口關稅是征收成本最低的稅種,正因為如此包括美歐國家在內,世界絕大多數國家都經歷過關稅占國家財政收入一半以上甚至百分之八九十的時代。既然有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管理手段,世貿組織奈何要求中國視而不見轉而選擇成本較高、效率較低的手段?
第三,世貿組織上述報告指責中國上述出口管制措施目的主要是借此滿足國內需求,并由此構成了對中國國內制造業的隱性補貼;即使中國政府實施出口管制確實是出于這一目的,并沒有真正把環境保護、人民生命健康放在心上,中國政府這么做也是符合世貿組織基本規則的。上文已經提及,《1947年關稅與貿易總協定》第二十條“一般例外”中明文規定,締約方可以為某些特定目的而限制進口或出口,其中(i)款就是“在作為政府穩定計劃的一部分將國內原料價格壓至低于國際價格水平的時期內,為保證此類原料給予國內加工產業所必需的數量而涉及限制此種原料出口的措施”。既然如此,世貿組織有關評估機構在指責中國之前,是否該先溫習一下本組織的基本文件呢?
不僅如此,中國對資源產品實施出口管制還包含國家安全目標。中國資源稟賦并不豐饒,又是世界頭號出口大國,假如為了滿足別國、而且是把中國視為最大潛在競爭對手的國家的需求而過快耗盡本國珍貴資源儲量,萬一戰爭風險降臨,中國將如何求生?須知,新中國自成立之日起就遭受嚴密的貿易封鎖,封鎖者正是今天向世貿組織起訴指責我們限制資源出口的美歐國家,為了封鎖中國,中央情報局把指揮臺灣當局海軍攔截、搶劫對大陸貿易商船的聯絡站一直設到離福建省會福州僅30公里的白犬島,直到1958年,當解放軍在??諔饒鋈〉霉フ家唤綅u等一系列勝利后,才被迫撤離;直到1972年尼克松訪華,美國才取消對華全面貿易封鎖。有此慘痛經歷,眼見得美歐海軍扼制了中國資源進口的幾乎全部海上要道,中國怎么可能把自己浴血奮戰百年方才贏得的命運自主權拱手讓人?除非世貿組織能夠讓美歐把自己的??哲娏︿N毀90%以上,讓中國確信即使本國相關資源耗盡也能便利地進口,它對中國的上述說教才有足夠說服力。
世貿組織對中國貿易政策的不公正、不客觀批評,暴露了該組織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其它國際經濟組織共同存在的缺陷,即人員構成中來自發展中國家者太少,在專業人員和高層人員中尤甚,所以很難準確理解發展中國家面臨的問題。所以,世貿組織,與其抨擊中國限制出口資源,不如抨擊三大鐵礦石公司對鐵礦石市場的操縱行為,不如反思自己知識構成方面的缺陷并力爭補救。
(2010.6.1,僅代表個人意見)
附錄
世界貿易組織批評中國出口限制
英國《金融時報》 艾倫•貝蒂華盛頓報道
據世界貿易組織(WTO)表示,中國對其出口的大量限制,更多的是扭曲了全球貿易,而沒有達到理論上保護環境和平衡本國貿易的目的。
在兩年一次的中國貿易政策評估中,WTO的批評延伸至出口限制這一政治上敏感的領域。在這一問題上,中國與其最大的貿易伙伴持續存在貿易糾紛。
WTO在報告中表示:“中國降低出口壁壘的速度,不及該國降低進口壁壘的速度。該國仍使用各種出口限制手段,包括禁令、許可證、配額、稅收、以及增值稅的非全額退稅。”
報告表示,北京方面聲稱,這些限制旨在減少能源密集型及其它破壞環境的商品的出口,以保護環境,并降低中國巨大的貿易順差。但報告表示,這些限制的效果只是有助于中國公司壓低用作工業投入的原材料價格。
“無論出于何種理由,出口限制往往會減少目標產品的出口量,將供應轉向國內市場,對這些產品的國內價格構成下行壓力,”WTO報告表示。“由此產生的國內價格與國際價格之間的價差,對目標產品的國內下游加工商構成了隱性補助?!?/p>
美國和歐盟已就中國對鋁釩土、金屬硅和焦炭等多種原材料使用出口限制,向WTO提交申訴。它們稱,這些限制違反了中國加入WTO時的承諾。昨日,歐盟援引WTO的報告來證明自己的批評有道理。
歐盟駐WTO事務代辦約翰•克拉克(John Clarke)表示:“秘書處的報告清楚地說明了這種限制性政策背后的真正邏輯,及其蘊含的主要問題。歐盟認為,作為一個無需這些拐杖也有能力競爭的全球經濟大國,目前是中國讓其出口擺脫這些不合理限制的時候了?!?/p>
WTO表示,若想保護環境,中國可以直接對原材料生產征稅。
譯者/何黎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