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全景:治國先治黨,治黨先治吏
《環球視野》2010年5月10日第291期,摘自《人物周報》
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必先治吏。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政治體制改革的核心內容。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中國由計劃經濟走向市場經濟,中國干部人事制度進行了一系列改革。進入21世紀后,隨著多項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法規辦法的貫徹實施,干部人事工作不斷邁出新的步伐。
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進一步將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作為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的重大問題之—,進行專門闡述和部署。
在地方和中央都做過多年黨的工作的中組部原部長張全景,對如何加強干部隊伍建設非常關心。
干部腐敗的根源是信仰缺失
記者:四中全會指出,黨的建設存在的問題上要是反映在干部隊伍身上,您認為目前干部隊伍在在什么問題?
張全景:從當前干部隊伍構成看,建國前參加工作的干部已經全部從工作崗位上退了下來。現在的領導干部大多是“文革”期間或是“文革”后入黨參加工作的。這些干部有很多優勢,年富力強,精力充沛,學歷比較高,現代科技知識、管理知識比較豐富。但也有不足,主要是有些干部對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缺乏應有的了解,對黨的歷史和優良傳統知之不多。這些又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可缺少的。
從總體上說,干部思想的主流是好的,但是存在的問題也不可忽視,主要是一些人缺乏正確的理想信念。有的人追求物質享受、忽視政治提高;有的缺乏積極向上的工作熱情,應付湊合,得過且過;也有的為政不廉,脫離群眾,貪污腐敗;還有的跑官要官,買官賣官。諸如此類的問題,嚴重敗壞黨風,損害黨的形象。
記者:也就是說,有一些領導干部缺乏信仰,所以會出現腐敗等許多問題?
張全景:是的,這個問題比較嚴重。現在一些干部沒有樹立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就像—句順口溜說的: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見錢就圖。理想信念故缺失,思想道德的滑坡,是最危險的。沒有堅定正確的思想基礎。規定、制度就很難發揮作用,對貪污受賄也起不到遏制作用。
記者:為什么會出現一些領導干部信仰缺失的情況?
張全景:領導干部生活在社會中,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形形色色的思潮,這樣那樣的觀點,如果沒有主心骨,沒有鑒別力,很容易把思想搞亂。現在有的干部不僅不懂馬列主義,也不懂為人民服務、只想撈取個人好處。科學發展觀是建國60年來經驗教訓的總結。落實科學發展觀,教育干部,必須重視世界觀、人生觀、思想方法、工作方法的教育。縱觀幾十年來出問題的領導干部,概括起來就是名位、權利、金錢、美色、親情這五個方面沒有過關。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每一個黨員干部都應經受住這五個方面的考驗,要過好這“五關”。一定要加強干部教育,從思想上筑起反腐防變的長城。
改革開放的成績很大,但在這個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也不少。例如分配不公、看病難、上學難等問題。黨的根本宗旨是為人民服務,歷史上我們自有過許多失誤,都在黨的領導下得到了糾正,現在的問題也會逐步得到解決。比如醫療方面,開始轉向公益性,醫保的覆蓋面越來越大。
記者:提高干部隊伍的素質,除了提高干部的理論素養和思想認識,您認為還應該在哪些方面加強?
張全景:要嚴格對干部的監督,把思想教育、制度建設和加強監督結合起來。最重要的是建立相關制度,嚴格黨的民主生活。現在黨內缺乏嚴肅認真的批評與自我批評,有的單位民主生活會形同虛設。在過去,干部有什么毛病問題,民主生活會上別人敢于面對面地提出。這也是充分的黨內民主。“千人諾諾,不如一士諤諤。”如果沒有人敢說話,怎么能起到監督的作用?特別是監督一把手,關鍵是班子成員要敢監督,現在有些人不敢說話,怕受打擊報復。有的一把手個人說了算,這是很不正常的。要當好“班長”,而不能當“家長”。毛主席說的“班長”只是一個比方,并不同于部隊上的班長。黨委會的書記負的責任多一些、大一些,委員要維護、支持書記工作,但書記也只有一票的權力,要尊重委員的意見,支持委員的工作。
加強紀律性,改革開放就有了重要保證。按照黨章規定,紀律有對個人的,也有對組織的。執行紀律的情況總體是好的,但仍存在偏寬偏軟現象,一個組織、一個班子受處分的情況更為鮮見。有的領導班子人犯錯誤,只處理了個人,沒有處理組織。該處理的組織要堅決處理,在領導班子成員之間更好地發揮監督作用,不能明哲保身。我們的紀律—定要成為鐵的、統一的紀律。不能豆腐紀律,也不能是橡皮筋紀律。
關鍵是選拔管理好一把手
記者:建設高素質干部隊伍,干部的選拔管理問題也很重要。目前中國在干部選拔管理方面也存在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
張全景:這些年來,我們積極推進干部制度改革,頒布了干部選拔任用條例、從嚴管理干部的意見以及許多具體規章,選拔了一大批優秀年輕干部,取得了新的成績。但確實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是用人上的不正之風屢禁不止。
記者:繼5年前出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5+l”法規性文件之后,中央3年前又集中出臺了五個法規文件分別對干部任期、交流及任職回避等問題進行了規范和調整。可以說,中國的干部人事制度已經初步形成了一個立體的完備的法規體系。3年過去了,您覺得在干部選拔管理上有根本性政變嗎?
張全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一直在推進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除了前幾年出臺的一系列政策,2009年中央辦公廳還印發了《關于建立促進科學發展的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考核評價機制的意見》,中組部印發了與之配套的“三個辦法”等,特別是中央最近頒布的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規劃,明確提出了今后1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指導思想、基本目標、重點突破項目和整體推進任務,是新形勢下推進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行動綱領。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一定會繼續推進,干部的選拔管理也會更加科學。當然有些問題像拉票賄選、跑官要官、能上不能下等,還沒從根本上解快。干部人事制度總是與黨和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相聯的,隨著中國經濟上會等各項事業向“又好又快”方向發展,干部人事制度他會發生相應的變化,一定會越變越好。有些問題非一日之寒,解決起來需要有一個過程。
考核是選拔、管理、教育干部的基礎,必須扎實認真做好。要把集中考核與經常性考核結合起來,并以經常性考核為主;把一般考核與重點考核結合起來,以重點考核為主;把民主推薦、民主測評與深入調查、在適當范圍聽取意見結合起來,以深入調查為主。干部考核工作要注意實效,既要堅持必要的程序,又不搞繁瑣哲學。制度沒有不行,但也不是越多越好,實踐證明繁瑣保證不了公正性。有些干部的考核可以分級負責。放在下一級,處理好上下結合問題。要不斷研究改進干部考核工作,一是應有明確的考核標準,二是不斷改進考核方法;,三是注重考核成績。
考核內容要科學,比如關于GDP,GDP是政績的一個重要方面。但影響GDP的因素非常多,不能把GDP看得過重,有的并不能反應真實情況。比如有的地方房地產搞得很好,但并不能解決群眾居住同題,房地產商建的房子很多,但群眾買不起。
記者:現在不少群眾反映,有的地方、部門領導職數過多,您怎么看這個問題?
張全景:領導職數過多問題已經引起中央重視,并采取了許多措施,有的已經解決,有的還沒有完全解決。省、市、縣領導班子職數有所減少,但仍然偏多。一個縣幾十個縣級干部,一個省幾十個省級干部,不僅會助長官僚主義,而且影響工作效率,增加行政成本。要按照常的十七大和十七屆四中全會的要求,進—步解決好。“縱觀千古存亡局,盡在朝中任佞賢。”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因此,我認為在黨的建設全部工作中,必須把干部隊伍建設擺在各項工作首位。隨著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精神的貫徹落實,我們黨一定會建設得越來越好。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