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塔下獅身人面像,據說刻有這樣一段文字:
向左,生與死,向右,死與生。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f2861d0100hcez.html
這個時候,不管左派右派,中國人最需要的是團結,放下紛爭一致對外,求解理性科學的解決方案。
中國面臨3000年未有之大變局,持續至今,走到關鍵路口——這一步走得如何,直接決定未來世界500年的命運。2012的真正涵義是?也正因此,早有人備好2012,給中國人看。
西方頂尖歷史學家湯恩比曾經預測:中國將統一世界。遍覽全球,真正的普世價值就藏在每個中國人的腦袋里。由中國主導全球化,便是中國人對人類的最大貢獻。為何?
從《浮士德》起始,這幾百年隱藏的一套墮落邪惡思維體系,打著自由的旗幟,卻是不受約束的資本隨意流動,最終結果是——肆無忌憚地摧毀全球文化。
當資本主義體系的人們,享受著通脹帶來的“樂趣”時,好像在吹熱氣球。兩只、三只碰到一起,便是一次世界大戰。妥協之后真是愜意,乘坐氣球周游世界,接著就是二次世界大戰。但卻忘記一個致命邏輯,當利潤不足以彌補利息增長,何如?“新大陸”瓜分甚早,沒啥抵押了吧?于是開始噴灑“Casino”的字樣。
終于,從遠方飄來另一只巨大的氣球——中國。此乃人類近代史。
不愿贅述文字的多寡,這不是“經濟學”之類技術學科能夠解決的范疇。很想把各個宗教掌門人喊到嵩山少林寺,讓董事長兼總經理“釋永信”燒了印有“In God We Trust”(心外見法,名為外道)的荒唐美元。
“人,要認識你自己?!焙螢閮r值,小孩子都明白,成年人卻始終不解。
宇宙一詞源自道家,宇為空間意,宙為時間意;世界一詞源自佛家,世為時間意,界為空間意。世界、宇宙乃“名詞之別”,這是一套系統,包括其間的物質、能量和事件(信息)。而“當下”,人們認為物質、能量“永恒”,重要的是,人們也即“事件”:“我們”最終全部涅槃,不容置疑,包括“不容置疑”四個字。
毛澤東說過,“我們的事業是正義的,正義的事業是任何敵人也攻不破的!”據說中國被C形包圍,筆者倒要說:圍攻者,感謝你八輩祖宗。
戰略預測公司:中國的經濟挑戰
作者:STRATFOR
譯者:海杲
中國在召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通常一樣,這次會議給北京提供了一個展示過去幾年成功的機會,也會擺出即將面臨的問題。至少表面看來,在面對全球經濟危機時,中國有了顯著的恢復。中國還公布了令人艷羨的國民生產總值增長率,工廠仍在運轉(讓人困惑),工人也沒失業。
不過,此次經濟危機亦是暴露出中國當前出口導向經濟模式的不適,政府必須注入貨幣作為主要投資刺激方案補償出口部門的凈流失,確切地說,是經濟上的流失。
平衡難題
中國領導人認識到當前經濟模式的危險之處,已經幾個年頭了。他們也在爭論,從當前模式轉為長期看來更為可持續的模式,體現出與地理現實更為均衡的增長,以及國內消費的強力提升。雖然有個總體的變化需求協定,但高層領導對轉變速度和方式持有不同看法。這引起內部爭論,分為各種利益集體,分別推動他們偏好的政策。城市與出口行業的既得利益者——始終擔心觸發主要的社會大動亂——年復一年地讓政府做些邊緣性的些許改變。當出現社會不穩或制度性的阻抗時,北京往往進一步退兩步。
現在,這種爭論更為明顯,中國應對全球經濟衰退余波的同時,還要準備2012年領導權力的過渡。
議事日程
中國的總書記8年前開始上任,帶著充滿挑戰性的目標,通過均衡經濟增長的方式,縮小沿海城市與內陸地區的貧富差距。繼承了鄧小平的改革開放政策,當時主要集中精力發展沿海地區,基于國際貿易的最佳地理位置。而更為廣闊的內陸地區變為第二梯隊,被約束而未能超越,但亦有適時承諾,也即財富的水漲船高,會浮起所有的船。最終,從某種意義上說,是這樣的。
但是,雖說內陸地區在早期毛澤東時代有著顯著進步,但沿海城市地區可支配收入與生活標準的增長,卻要遠遠超過農村地區。部分沿海城市地區,現在已經達到西方的生活標準,而更多內陸地區陷入第三世界狀態的泥潭。沿海發展愈快,中國愈加依賴增長帶來的錢,以此推動就業,給農村人口補貼。
上一屆政府也認識到這些問題。為了解決它們,提出“西部大開發”的經濟政策,將投資轉向內地。不過,當時的政府面臨相同的既得利益集團,同反對現任政府施加明顯變化一樣。上屆政府能夠改革浮腫的國有企業時,西部經濟開發相對弱化。在周期性的全球經濟下滑中,中國依靠補貼出口模式,保持就業增長,吸收貨幣進入??紤]到對社會不穩的擔憂,一直抑制激進改革,上屆政府的尾期,越不可能進行明顯的變化,這會破壞社會凝聚力。中國領導人,沒人愿意主導一套擔心自己成為中國版戈爾巴喬夫的政策。
對于擔憂快速變革可能導致潛在短期社會混亂危險的領導人來說,全球經濟下滑被視為對政策確認(的機會)——不變革的風險,遠超變革帶來的風險,現在是被確信的事情。出口部門對GDP的拖拉,迫使北京頒布大規模投資與貸款的計劃。根據若干統計,2009年固定投資約占GDP的90%。支持更快變革的人,已經認識到,投資增速的步伐,長期來看是不可持續的,注入系統的貨幣,已經造成通脹壓力。
大部分投資都以銀行貸款形式進入,這需要服務及償還。但是,當政府試圖冷卻經濟時,諸多公司違約貸款的風險便隱約可見。冷卻經濟又會威脅中國房地產市場泡沫的爆破。這不僅是工業領域的復雜問題,也會觸發城市地區的社會嘈雜,而房地產已經取代股市成為投資選擇。
兩難境地
中國領導人面臨連續的進退兩難,需要經濟維持30年出口定位的增長模式,即便長期來看是個弱點,但是,經濟轉換并非自身努力就可完成的事情。社會壓力下,政府需要提升最低工資,以應對經濟壓力。與此同時,內地新崗位的結構激勵,勞動資源的錯誤配置,造成沿海出口導向地區部分行業的勞動力短缺。如果沿海工廠增加工資吸引勞力緩和用工的話,他們的利潤會更加微薄??扇羰枪S不加工資,靠勞動力驅動的這些工業,工人就會亂掉,最糟糕不過回到家鄉,出口商則別無選擇,只有關門大吉。
全球隱約的人口變遷,也會沖擊中國的局勢,政府不能再依賴過去一直增長的出口市場驅動中國經濟。有些在中國運營的國際公司,也開始考慮重新定位制造業務,搬到勞動力更廉價的地區,或者干脆回到他們自己的國家,以節省運輸成本,中國的工資形勢不再紓緩。
中國的出口市場不可能恢復到經濟危機前的情況,競爭與保護主義正在崛起。美國日漸施壓限制中國出口,而中國也許不能避免美國政府貼上貨幣操控的標簽。在2010年,這種情況更加嚴重,壓力漸漸增長。
在國內及全球挑戰的情況下,中國領導人忙于爭論經濟政策??雌饋韮炔颗u直接對準上層,諸如房地產價格飆升帶來的社會緊張和通脹增長。某些情況下,這都有點不尋常。此次聚焦反映出當前危機的深度,以及潛在的政治張力,經濟政策處于對全球經濟不可預知當中,同時也要準備2012年的換屆。
為彌補沿海與內陸差距,胡及其支持者繼續尋求制定分段計劃。首先,控制沿海最為獨立的地區——特別是上海,這是一個權力中心,影響沿海地區不受約束的連續增長。其次,要處理中國經濟的冗余成分,在沿海關鍵出口制造領域加工資,以此降低他們的競爭優勢,迫使低技術及輕工業轉移到內地。另外,北京還會驅動傳統農業及內地城市化。聯合在一起,合力將工作帶到內陸地區,而不是繼續保持流動工人遷徙到沿海的工業模式。
上層政策的核心,總體來說就是再度集權控制經濟。中央政府可以淘汰自毛澤東時代各省自給自足留下的冗余,而在毛澤東時代之后的改革開放中,不協調的各自為政的地方指導的經濟增長,通常也伴隨日益惡化的腐敗與裙帶關系。簡單來說,目前上層計劃集權控制經濟以鞏固工業,重新分配財富,讓內地城市化,以此創建平衡的經濟體,強調國內消費而不單是出口。不過,在“和諧”綱領下的實施,一切又是平緩,成功還是有限。
遇到阻力
制度以及地方政府,對再度集權是個阻力,從一開始就在滋擾政策,隨著此次經濟危機的出現,阻力更大。通過大規模的政府控制的銀行信貸刺激增長,以投資彌補出口衰退,貨幣注入到經濟體中。隨之而來的是,房產價格與通脹恐懼對政府的折磨——這兩個議題,可能會導致社會緊張,人們已經在拷問政策。在剩下的2年任期中,這屆政府要照看這份政治傳統,斟酌長期經濟可持續發展與短期經濟生存之間的風險與回報。未來兩年將見證表面看來不協調的政策聲明,也是這兩股力量及各自支持者基于中國政治經濟面貌的對沖。
{
中間關于2012換屆的說法,狗仔隊式的分析。略……
文中提出中國的兩種“思路”。
1.集權化趨勢,均衡發展,中央資本積累vs.外部資本。
2.差異化趨勢,地方經濟半獨立,保持階梯出口優勢vs.外部資本。
兩種思路各有利弊,前者長期來看能夠均衡發展,全國一盤棋,缺點是“專利授予”企業的創新與競爭問題;后者利用地區差異保持既有工業體系的短期競爭力,地方經濟半獨立下持續升級,缺點是不均衡難以總體控制。
}
重要的是,不要過分強調不同,兩種思路都有一個終極目標,也即,保持中央權威,打造強大中國,不過路徑不同罷了。但現在,經濟政策的差異,成為政黨生存、中國穩定及力量的關鍵問題。派系斗爭在常規環境下,很大程度上可以控制,起碼不會失控,現在的環境是中國30年經濟增長到達頂峰之后的重塑。也即社會壓力抬升的不確定性,還有經濟結構的不穩定性。
在經濟危機中,中國比過去更大膽更自信,但這是認可弱化以及力量錯估的驅動。中國領導力處于危機模式,在經濟不穩及不確定的時候,高層還要控制好可能帶來經濟蕭條的競爭性經濟政策的過渡階段,而這種壓力事關團結以及平穩過渡。
作者:戰略預測公司的Jennifer Richmond和Rodger Baker。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