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勞動力將擊潰富國工資體系
全球化依然是我們這個時代的重大經濟課題。它也是一個重大的政治課題。重要問題之一依然是,我們這個時代朝著更為一體化的全球經濟邁進的步伐,出現倒退的可能性有多大。
不幸的是,歷史表明,全球一體化并非必然:經濟學可以提出建議,但決定權卻屬于政治學的勢力范疇。
在堪薩斯城聯邦儲備銀行今年在懷俄明州杰克遜霍爾組織召開的年度經濟研討會上,美聯儲主席本·伯南克在他發言中提出了這個問題。
在對經濟一體化的歷史進行簡要回顧之后,伯南克說道:“社會及政治層面對于經濟開放的反對聲音會很強大。其主要原因是,盡管生產模式的轉變能夠帶來更高的生產率和更多的總產出,但它可能危及一些工人的生計和一些企業的利潤?!彼赋?,我們需要確保經濟一體化的好處得到充分且廣泛的分享。
美歐仍是全球經濟核心
伯南克含蓄地把問題的焦點集中于高收入國家的政治層面;此外,他將注意力放在商品及服務貿易方面。他是對的。美國和歐洲仍是全球經濟的核心。同樣,在政治上,沒有什么比貿易問題更敏感。
那么,當今的全球化浪潮會對高收入國家的貿易及生產造成什么沖擊呢?伯南克提出了當今全球化中與之相關的3個新現象。
首先是一體化的規模和速度。目前,全世界的商品出口額超過生產總值的20%,而在1913年(上一輪全球化的尾聲時期),這一比例只有8%,甚至在1990年,這個比例也只有15%。在更為根本的層面,“印度等新興經濟體的興起,表明地球人口的更大一部分正在(至少是潛在地)融入全球經濟。”
其次是勞動力國際分配的轉變。高收入國家曾出口制成品,換回大宗商品?,F在,發展中國家有能力生產及出口高收入國家制造的東西。
第三個新現象,正如普林斯頓大學的吉恩·格羅斯曼和伊斯特班·羅西-漢斯伯格在杰克遜霍爾研討會上提出的,是制造業和服務業內部“分工貿易”的增長。數字革命使生產的分工達到空前程度。認為服務無法貿易的傳統假設已經過時了。那些可以被轉變為“比特”的東西,比商品更具貿易潛力。
這一切意味著什么?一個常見的回答是,來自廉價亞洲勞動力的不可抗拒的競爭潮將淹沒高收入國家的經濟。一些人表示,因為窮苦的亞洲勞動力成功設定了全球工資標準,富裕國家的工資將會崩潰。
在此次研討會上,有兩篇報告很好地闡述了這些擔憂。第一篇來自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教授托尼·維納布爾斯,指出了經濟活動集聚的種種固有優勢。的確,經濟活動最顯著的特點之一,就是地理鄰近性所帶來的益處。少數幾個城市主導著全球金融業(乍看之下,這可能是全世界最可貿易的活動),正是最好的例子。維納布爾斯教授提及有關鄰近性益處的詳細研究: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如果將生產活動從一個擁有10萬人口的城市轉移至擁有1000萬人口的城市,會使所有生產要素的生產率提高40%。何時轉移生產活動
這種分析思路得出的結論是,只有在集聚帶來的益處相對較小,或是轉移業務會帶來較大益處的地方,生產活動才會發生轉移。后臺職能的遷移正是前者的例證,而將制衣生產活動轉移至貧窮國家則是后者的例證。
不過,只要付出一些努力來維持,現有專業訣竅中心的優勢是能夠持續的:近3個世紀以來,倫敦一直是世界級的金融中心。維納布爾斯教授認為,轉移這里的生產活動,不僅非常困難,而且很“笨拙”。
更重要的是,貿易并非“零和游戲”。格羅斯曼教授和羅西-漢斯伯格教授通過分析顯示,貿易的成本優勢在生產鏈“分工貿易”的新世界可能如何體現,說明了這個道理。在這方面,他們再次得出結論,貿易對高收入國家的影響,比廣泛討論所表明的更為復雜?!胺止べQ易”具有三種潛在影響:隨著許多企業將那些可以在國外以更低成本完成的業務外包出去,它會提高生產率;隨著出口價格相對于來自新供應商的更為廉價的進口商品的價格出現上漲,它會改變相對價格或貿易條件;隨著勞動力從其先前從事的生產活動中釋放出來,它會增加勞動力供應?!胺止べQ易”的凈影響無法預測,但最重要的一點是,任務外包等同于科技進步。反對貿易,與反對其他可能提高生產率的事物一樣不合理。
發展中國家更應擔心發達國家
這些分析告訴我們什么?第一個結論是,發展中國家更有理由擔心高收入國家已經確立的優勢,而不應是高收入國家擔心發展中國家的沖擊。第二個結論是,新來者融入全球貿易體系,會帶來巨大益處:例如,1993年至2004年期間,相對于來自發展中國家的制成品的進口價格,美國的出口價格累計上漲16%。第三個結論是,技能相對較低的工人可能終究不會因為外包而受損失。最后一個結論是,貿易機會增加,等同于生產率提高,理應受到同樣的熱烈歡迎。
輸家所受的痛苦,是貿易之整體益處的另一面。但這終究是一種痛苦。我們需要想方設法,確保貿易的益處得到廣泛分享。我們可以資助對工人進行再培訓,補貼非熟練工人的工資,或者補貼那些對非熟練工人的未來尤為重要的商品和服務(最明顯的例子是醫療和教育服務)。
政治方面的挑戰在于,圍繞那些會讓幾乎所有人長遠受益的變革,如何達成共識。在不同的國家,答案不同。
但我們必須找出答案。全球化提供了巨大的潛在益處,而政策必須確保這種潛力得以實現。多哈回合全球貿易談判在7月份夭折,就表明了決策者們仍未意識到其中的緊迫性。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