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暑假去西安看到了兩個小孩拉著二胡在魯家村一帶乞討。我觀察了很久,給了5塊錢,欣賞了一段優美的二胡曲。但是乞丐收入并不可觀,給錢的不多,看的人卻很多。
“那一夜你沒有拒絕我,那一夜我傷害了你。那一夜你滿臉淚水,那一夜你為我喝醉。那一夜我與你分手,那一夜我傷害了你。那一夜我舉起酒杯,那一夜我心兒哭醉……” 前兩天買菜回來,在學校看又碰到了一個失去雙腿的乞丐唱著愛情歌曲《那一夜》在學校門口乞討。歌聲蠻不錯,但由于喇叭聲音效果不好,總覺得人群在遠遠地觀看,靠近乞丐的很少,更別說行善了。
說乞丐,我們每天都看到。很多乞丐穿著破爛,拿個爛碟子在街上乞討已經司空見慣了,不過上面的舉例確是令人啟發的例子。從上面三個例子我們可以未來分析乞丐賺錢方式的轉變與創新。古典的乞丐行乞只有少量以藝行乞,更多的行乞方式主要靠別人的恩惠,恩惠的很大動機來源于憐憫、同情、君子之舉。當然很大程度上與我們古代思想文化背景有關,比如儒家提倡仁義道德,佛家三皈五戒十善四攝六度.現在乞丐行乞方式有很大的轉變。從經濟學上對上面三個例子分析:上述行乞并非效用單方面轉移,而是一種隱性交易的賣藝活動。在網上也偶爾看到以“賣字為生”的網絡乞丐。賣藝不算單方面轉移,而是一種交易。賣藝、賣才的乞丐當然讓人覺得地位低微,與之相反的是歌星、超女們。歌星、超女們得到歌迷的追棒,有的歌迷弄得家破人亡也要追求偶像夢。愚蠢的歌迷們支持下,明星們個個都是百萬富翁。而有才藝的乞丐則相反。降低了身份、降低了尊嚴,還得不到相應的收入。
上述例子說明,有的乞丐與明星的對社會貢獻的效用一樣。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兩者差異怎么這么大呢?
乞丐是一個群體的總稱,很大程度上跟乞丐本身有很大關系。乞丐作為品牌觀念來說,乞丐群體的主力軍來源于弱、老、病、殘人群,占行乞的大多數。另外還有窮困潦倒的人,古代俗話說“銀孔里也有窮人”就是指這種人。人們對乞丐群體的主觀評價當然不好,歧視性、貶低性。比如一個乞丐有先天性病癥或后天失去手腳,就算才藝非凡,也常常被別人看不起。京華時報2006-06-19報道浙江大學歷史系研究生畢業的27歲斷臂青年周月峰收到北京大學歷史系的錄取通知書,成為北大歷史系一名博士生。而他自述還沒進北大前多次被人區別對待,找工作多次受挫折。這就是主觀心態的歧視政策。
明星則不同,職業風光無限。性感美貌的明星們得到粉絲們追棒,比如超女們一炮走紅,粉絲熱情追棒。超女們的博客,一篇無聊的日記,粉絲們也在熱情追棒。今天,明星們不但是歌星、演員、球星、運動員,而且還是作家,評論家。
有才藝的乞丐的貧困與富豪的明星們比,天地差別是無庸置疑的。同樣唱《那一夜》,歌星們一句唱出,粉絲歡呼。相反,乞丐唱的《那一夜》有誰欣賞呢?有誰體會一個對愛情都不敢奢望的無腿青年還唱出如此麻肉的情歌的那種心情呢?乞丐為了博得聽眾,甘心唱出與自己都不敢奢望的情歌。這中精神比明星們談旅游、談奢華的生活偉大多了,然而乞丐的命運卻是不幸的。
在美國,表演、歌劇的門票往往是很高的。雖然沒有白臉明星,但是劇的藝術含量比較高。美國的乞丐文化也一樣,乞丐行乞時總得有一技之長,別人才樂意行善。而我們則不同,明星多的劇本,粉絲們多,門票貴。有才藝的乞丐賣藝當然得不到多人行善,很多的行善者行善的動機主要看你這個人是不是真的可憐。但目前我國,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民眾很難辨別乞丐是否“可憐”(真假或假乞丐),這樣難免出現行善者逆向選擇現象。有些人本身不窮,但是裝得挺可憐行乞,甚至是行騙。真正可憐的乞丐、裝可憐的乞丐與民眾長期博弈下,很多民眾已經懷疑乞丐行乞動機了。很多民眾覺得有的乞丐比他還富有,這樣真正可憐的乞丐行乞收入卻很難了。有的人抱怨民眾沒有同情心,這是沒有理由的。坑蒙拐騙讓人們對乞丐已經失去信心,冒牌乞丐多了,必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現象。
但是目前情況分析,像上述三個例子一樣,在我國乞丐的一技之長也未必見得高收入。主要原因一方面還是上面所說的逆向選擇現象下,真正可憐的乞丐、裝可憐的乞丐與民眾長期博弈下,很多民眾懷疑乞丐行乞動機。另一方面民眾對行乞者付出的“技藝”勞動沒有消費者意識,很多人覺得乞丐唱歌行乞很別扭。再者,即使很多民眾感受到乞丐的“技藝”,但很難感受到乞丐的“可憐”。三方面可以看出民眾對行善意識的混亂與困惑。
通過對明星與乞丐進行分析,個人覺得乞丐比明星更重要。乞丐在很多領域上準確量化社會的發展狀況。乞丐群體可以作為量化指標來衡量貧富差距,人都活得好好的,做乞丐的既然少。冒牌乞丐現狀可以作為社會治安、法制制度建狀況的量化指標,冒牌乞丐多,坑蒙拐騙(機會主義)多當然可以反映社會制度、法制環境的完善程度。行乞方式與行乞收入狀況可以用來量化社會道德、社會思想建設。比如富人們的慈善意識等。
遺憾的是我們社會對乞丐行業不大關心,政策扶植方法沒有效用。比如去年年初,北京、上海、廣州、南京、寧波、蘇州等20多個城市先后實施地方政府救助管理條例,并制定相關法律劃分若干個“禁討區”,并展開聲勢浩大的“禁討”活動。“禁討區”當然區域里窮人少了,有點像以前我們消滅剝削方法一樣——只有按勞分配才能取消剝削。但是現在是市場經濟,我們乞丐行乞本身是一種市場交易——單方面轉移、雙方面轉移都是交易者的經濟行為。我們的慈善機構也是第三次分配,性質與乞丐行乞差不多。令人費解的是地方政府消滅乞丐的手段是“禁討”,“禁討”了乞丐就不窮了嗎?為什么“禁討”?是因為影響市容?還是冒牌乞丐多了影響治安?相信市場的人不應該因為市場交易有機會主義(坑蒙拐騙)而拒絕交易,機會主義是社會環境、政府法制、制度建設不完善所致,而不是乞丐本身。人非圣賢,誰不為己?很多時候我們的政府做的不是支持市場經濟,而是扼殺市場經濟。
明星文化是文化庸俗、泡末文化,乞丐文化則相反。明星的粉絲們每天追棒明星們的博客不如多花點時間關注乞丐。關注乞丐社會效用比關注明星的社會用高得多。論社會發展、市場化程度,乞丐比明星重要得多!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烏有之人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