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今天有關媒體的報導,北京市工商局已于昨天突然宣布:登記地址為民用住宅的企業,一律暫停辦理經營執照,登記注冊時凡提交的《房屋所有權證》寫明房屋為住宅或商住混用型的均不予以登記注冊。據了解:工商部門對此類登記注冊不予受理時的理由是“住宅”不具備從事經營活動的條件。而此前。本市工商部門僅禁止餐飲、娛樂、制造等五類企業開在民宅,據某報記者了解,今年第一季度,僅朝陽區注冊的公司就有60%以上的辦公地點設在居民樓。
為此,潘太史特意先后趕到某工傷分局和工商所實地考察。發現在某分局的服務大廳里,根本就沒有為前來申請注冊的企業提綱咨詢柜臺,倒是有不少會計師事務所的柜臺在積極地等待注冊委托的生意。雖然該分局也提供了可供咨詢的網址,但是登錄以后就發現,里面對關鍵問題卻總是回避。例如設立某種類型的公司的最低注冊資金,對注冊的房屋有無規定,對公司是否必須聘請會計或委托會計公司等等根本就無從查詢。
在胡總書記主政以后,潘太史親身感受到了政策方面的某些可喜變化,原先的許多弊政都陸續得到了糾正。例如在十年前,有限責任公司除了要正常納稅之外,還要向所在的工商局每月上繳1000元的管理費。某特許行業的主管部門每年以培訓為名,向資格證書的持有者收取數百元的年審費,等等。但是,自古以來,中國歷史的發展總是從善如登,從惡如崩。那些既得利益受到威脅的衙役們為了維護自己的天堂,繼續為權利尋租占領市場,便會千方百計地出臺對自己有利的土政策,并且對中央政府的明令層層過濾,直到不再損害他們的切身利益為止。
北京市工商局今天的行為,估計就是這種性質。既然民宅“不具備從事經營活動的條件”,注冊一律暫停,無疑提高了許多自謀生路者的創業成本,他們也許必須要通過有工商局背景的會計師事務所才能領取營業執照;而那些已在民宅設立的公司肯定已經處于了非法的境地,也許會遭受更多的宰割。更有甚者,有些與工商局掛鉤的人還會教唆那些急于想要注冊公司的人,讓他們先到某寫字樓租用一個月的寫字間,注冊完成后即可撤出。雖然他們可以領到經營執照,但他們正好落入了另外一個陷阱——異地經營。總之,誘之以拼而陷之以死,就是那些社會精英們對待老百姓的慣用伎倆。但是,在屬于自己的房屋(不論是自己的還是族來的)從事維持生計所必須的勞動也不被允許,恐怕在中國歷史上也是史無前例的。即使在集體經濟最為盛行的年代,農民的自留地也還是有保障的。
這種行為肯定會影響到很多人的生計,在就業形勢極度艱難的今天,選擇創業無疑是千百萬人的惟一出路,而北京是工商局為了一己之私,竟然無端增大了自謀生計者的創業成本,這與黨中央、國務院的親民方針明顯是背道而馳的。當然,如果他們幕后有政界人物的暗中操縱,成心想制造動亂的話,則應該屬于另外一個性質了。
2006年6月21日星期三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