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方雄事件的危險信號
王子恢
http://wangzihui.blog.sohu.com/98512819.html
龔方雄先生利用熊市中投資者對救市政策的饑渴癥作足了文章,一份莫須有的“四千億經濟刺激方案”,最終誘使上證指數大漲178點,幾可被視為利用媒體“調控”A股的又一成功案例。龔方雄休假了,該事件的影響仿佛正在被其它熱點切換,但我還是要說,龔方雄事件是一個危險的信號。 專題:四千億經濟刺激方案玄機重重
第一個危險信號,龔方雄的信息源應該來自官方“深喉”。
摩根大通亞太區新聞發言人稱,這一報告內容是龔博士根據自己針對宏觀經濟的研究而做出的判斷。作為一個知名外資機構的首席經濟學家,我們信賴龔先生的研究能力,同時也認同其報告信息的可能性。但是,根據最早報道此消息的東方早報的表述,是龔方雄在報告稱中央政府“正在考慮出臺”經濟刺激計劃,很顯然這種描述方式不是研究判斷,而是知情人對內幕消息的披露。“研究”出政府“正在考慮出臺”某項政策,有點黑色幽默。
種種跡象表明,龔方雄的“研究”是有核心的官方信息做支撐的,此消息發布后,坊間便猜測龔方雄的消息來自日前北戴河的高層會議,據媒體報道,官方經濟智囊在龔方雄消息發布前曾齊聚北戴河,試圖尋求“防止通脹和防止經濟增速下滑”的良方。而會上傳出的消息是,智囊們一致認為經濟增速下滑比通貨膨脹可怕,所以刺激經濟有可能成為未來的重大經濟決策。有媒體也報道,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某成員就說,一部分政策研討信息可能通過特殊渠道外泄。如果真是這樣,涉及到重大經濟決策的核心信息,應該視為機密而不等同于一般的研討,為何能輕易為龔方雄所知?“深喉”來自何方?政策決策研討的信息管理是否有漏洞,難道這不是一個極其危險的信號么?在這個時代,恐怕傻子都知道重大政策信息左右經濟趨勢與財富機遇,而一向精于資本市場的外資,得此先機,可做多少事情!
第二個危險信號,利益機構頻繁利用信息優勢搶奪市場操縱權。
事實上,龔方雄的“個人行為”發布的報告,背后就是其東家摩根大通的利益局。按摩根大通事后的對外解釋,此報告只是提供給客戶的內部報告,但這個報告為什么以龔方雄先生提供的名義在媒體上被公開發布?同時我們看到,該消息20日見報后,政策饑渴癥使跌跌不休的A股全面飄紅,上證指數大漲178點,漲幅高達7.63%;兩市成交量放大一倍多,當日滬深兩市只有一只股票下跌,近三成400多只股票漲停。但同時媒體報道,在此報道前兩周,摩根大通已經低位建倉A股。當日的暴漲中,有誰可以保證,沒有外資與熱錢背后的陰謀?在這種不對等的信息博弈中,只可憐了那些一次次上當的散戶。
現在回頭看來,這份報告的發布是刻意安排的。至少,龔方雄的報告有一個致命的悖論:如果他說的真的,摩根大通低位建倉再發布重大利好信息誘使市場暴漲,違背監管規則,堪比老鼠倉;如果他說的是假的,則是以散布虛假信息誤導市場,更應重罰。
如果媒體報道的摩根大通的投資行為屬實,則龔方雄事件是典型的利用信息優勢搶奪市場操縱權——已經不是搶奪話語權的問題了。無獨有偶,財經評論員葉檀舉過一例,10多天前,機構與大戶大幅增持大型電力公司股票,8月19日,電力板塊被大買盤吞噬,當天早晨,外資投行花旗預言本月“中國上調上網電價5%”,當日傍晚,國家發改委發出調價通知:即日起,全國火力發電企業上網電價平均每千瓦時提高2分錢,銷售電價暫不調。這種情況屢次出現,難免看客拍案驚奇。
第三個危險的信號,重大政策信息披露,政府屢屢被動,失去公眾信賴。
龔方雄的報告影響如此之大,但直到今日,除了聽到幾位學者的質疑與批評外,我們一直沒有看到有官方對此報告的正式評價。我們知道,今年5月剛剛正式實施了《政府信息公開條例》,這是一個重大的制度性突破,但是政策信息披露離規范透明還很遠,甚至政策信息披露的主動權屢屢被外資機構破解。作為經濟杠桿調節資本市場的重大政策信息,似乎只是一種封閉的壟斷特權或者某些利益機構的特別福利,缺乏公正公平公開的決策機制與法律規范,隨意性極強。
去年印花稅半夜調整之后,530暴跌使投資對政策信賴喪失,同時,不是外電頻頻準確預報我國加息與CPI漲幅,就是外資投行精準預言能源價格調整。今年四月,以匯豐為首的多家外資投行齊唱 “奧運前政府救市論”,A股市場在印花稅下調所謂利好刺激下結束長達三個月的漫漫暴跌,演繹了今年的四月反彈。而現在,摩根大通、雷曼兄弟、美林、標準普爾等又借奧運后經濟概念,唱多A股了。因為官方決策信息釋放不主動、甚至在某一時段上的信息真空,與公眾溝通不足,這便為其它所謂權威機構利用信息興風作浪提供了空間。
第四個危險的信號,監管部門沒有對龔方雄的行為進行任何評價。
龔方雄事件的爭議很大,其中有許多人認為,龔方雄作為機構的首席經濟學家,其研究行為是獨立的,其報告應該被看為正常的學術研究與成果發布,不應該對其批評。但是實際上,所有利益機構的研究人員,均很難成為獨立學者,即使他們想做。
從龔方雄報告的發布方式、摩根大通的操作行為及市場的巨幅波動來看,龔的行為應該被納入監管耹訊的范疇。我認為,允許機構的首席經濟學家或者研究人員發布自己的觀點,但要嚴厲禁止他們借假官方名義發布可能對市場形成巨大影響的報告或者言論,他們沒有這個權力。龔方雄事件中,我們沒有聽到監管部門的任何評價,這說明我們不僅沒有一個特別有效率的政策信息澄清和解釋的經常機制,同時對于有誤導和操縱市場嫌疑的政策信息我們也沒有相應的懲罰機制。從監管的角度,即使龔方雄先生的報告結論未來被驗證是正確的,他也應該被公開譴責,因為他以不合適的方式公開了一個有可能成為重大決策信息并引發市場異常波動的消息。
第五個危險信號,是“千億經濟刺激方案”中的媒體表現。
在資本市場中,財經媒體是傳遞政策信息的重要平臺,同時也是各種利益集團利用信息進行市場博弈的重要陣地。因此,財經媒體對可能引發市場重大波動的消息當慎重處理并確保信息來源權威可靠。龔方雄作為外資機構的首席經濟學家,披露政府有可能出臺的重大經濟決策,有真實的可能性,但卻不是常規渠道。所以,如何對其消息進行信源的補充與確認非常關鍵,甚至對消息源的動機背景的分析及對消息的處理輕重,都直接關系到對市場的影響。但當天基本上大多數網站都將此消息做最大的頭條重磅推薦,在“頭彩”與“責任”間,媒體集體無意識地到向“頭彩”。龔方雄事件是一次考驗,恐怕建設媒體尤其新媒體的公信力,將是一個極其漫長的系統過程。
最后,我們只能說,大家都應該警惕那些既做股票又做研究的利益機構。(本文系國際航空報專欄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