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收到一條短信,稱地下錢莊提供“低息”貸款,無須抵押擔保,月息為3%。這個年息達到36%的地下放貸,危害不小,必須采取強有力的干預措施。
僅僅一條短信,是不是有點捕風捉影,或者神經過敏呢?恐怕不能這么認為。據筆者了解,東部農村地下錢莊的高利貸者,今年春節之際大模大樣神氣活現地上門逼債的行為仍然比較活躍,甚至有地方執法人員介入其中。因此,不能以為地下錢莊提供“低息”貸款的短信,是虛假信息。
東部農村地區的地下錢莊,大約是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興起的,至今已有二十多年歷史了。當年的高利貸水平通常是年息3%左右,俗稱三分利;并且利滾利,俗稱驢打滾。這種高利貸的存在,使一大批包括出門經商、更新漁船、投資個人項目在內的借貸者,之后紛紛破產,沉重打擊了當地農副經濟,進而造成更大范圍的背井離鄉。
在資金需求大、銀行借貸難的現實中,地下錢莊也就應運而生了。當年地下錢莊的原始資本,大約有以下幾種來源。一種是個人資金相對富余者,這種來源不是地下錢莊的主要部分;一種是通過關系由銀行貸款后的轉貨行為,就其性質屬于“次級貸款”,這種來源應當是地下錢莊的主體部分;一種是銀行自有的體外循環資金,這種來源同樣占有地下資金的較大比重。
筆者懷疑,在新形勢下,地下錢莊的另一種資金來源,很可能是通過各種管道轉入的部分“游資”。由于國家對房地產、股市等領域,采取了積極有效的宏觀調控措施,加上總的銀根緊縮政策作用顯現,使得從過熱領域抽逃出的“游資”難有出路,就完全可能轉向地下錢莊,成為高利貸的新鮮血液。假如年息果真達到36%,急需用錢或面臨資金斷鏈的借貸者,必然會在不長時期內陷入絕境。
地下錢莊的高利貸,尤其是可能加盟的市場“游資”,將直接抵消國家財政緊縮政策的應有效能,并且嚴重擾亂微觀經濟的健康發展,進而導致民生問題有所加劇。因此實行政府綜合干預極有必要,在堅持總體緊縮、繼續適度放寬農村地區和優先扶持產業的貸款項目的基礎上,對地下放貸行為,應當進行堅決打擊。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