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股市蒸發5萬億美元
周一周二,一場從東到西席卷全球38個股票市場的慘烈下跌讓各國股民品嘗到全球化的苦澀滋味,美國經濟的“感冒”經全球金融鏈條的傳遞,恐慌的情緒被一環環放大。今年以來,全球股市市值由高位蒸發掉5萬億美元,日本、中國香港、中國內地和其他35個國家和地區的指數自去年高位已下挫至少20%,符合所謂熊市的定義。美國《紐約時報》發表“投資者的恐慌合理嗎”的分析文章認為,本輪席卷全球的大拋售,主要是由恐慌而非事實推動,“人們正在創造他們希望避免的金融動蕩”。而中印領跌的局面也使投資者認識到,在金融流動和股民心理的全球化語境下,任何新興市場能夠脫離于全球大環境逆風飛揚的幻想都是不切實際的。而世界經濟過于依賴美國這只“權重股”的局面,也引起各國的深刻反思。
美國股市躲過浩劫
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日本的日經指數周二收盤又重挫5.6%,兩天內市值縮水3690億美元。自年初以來,日本上市公司市值蒸發了85萬億日元(約合8000億美元),已經和韓國的經濟規模不相上下。《印度時報》報道說,周二印度孟買股票交易所導致停盤的暴跌使投資者在幾分鐘內就損失約6萬億盧比。而在此前的6天內,投資者已經損失了11萬億盧比。中國A股截至周二收盤總市值已經在兩天內蒸發了39萬億元人民幣。香港股市總市值僅周二就蒸發了1.5萬億港元。
歐洲股市同樣損失慘重。據路透社統計,歐洲主要股指21日的單日暴跌導致3000多億美元市值蒸發,僅倫敦股市323點的下跌就“抹去”了將近770億英鎊(合1540億美元)。
本周一由于是馬丁路德金紀念日,美國股市休市一天,幸運地“躲開”了全球股災的第一天,而在22日開盤時,美聯儲又“及時”地宣布降息75個基點,道指全天僅下跌1.06%。俄羅斯《晨報》就評論說,“有充分的理由認為,美國因危機而遭受的損失要遠遠小于其他國家,其中包括以印度和中國為代表的新興領跑者”。
新興市場難以獨善其身
歐盟貨幣事務專員華金•阿爾穆尼亞直言,此次市場動蕩的主要原因就是源于美國經濟衰退的風險。而這場全球性的股災也再一次證明了“美國打噴嚏,世界就感冒”的正確性。但是與以往不同的是,許多媒體和分析人士都格外關注此次股災中新興市場的表現。俄羅斯《晨報》22日的文章說,“一個值得關注的情況是印度和中國證券市場21日的表現。中印被許多專家看作是新的世界經濟的領導者,但兩國股票21曰引領跌幅榜只能說明,兩國的經濟暫時還沒有能力抵抗重大的沖擊。”而據日本媒體報道,有日本專家認為,這次連鎖性的世界股市下跌主要是因為很多人沒想到源自美國的次貸危機居然波及到了中國的有關銀行,導致中國股市也突然大跌。這使得一直以來流傳的“美國不行了,還有中國頂著”的說法失去了說服力,加劇了投資者恐慌心理。
美國次貸危機和隨之而來的股市風暴席卷全球,新興市場原先被認為可能會因為自身經濟發展勢頭良好而置身事外,還一度被譽為“全球資金的避風港”。但在“黑色星期一”來襲之時,本被期待走出“獨立行情”的金磚四國卻亦步亦趨地緊跟美國消息面。與全球股指共沉浮,甚至開放程度有限的中國市場也不例外。
有專家打比方說,現在全球經濟其實就像一個股市,美國是龍頭股,中國是典型的成長股,龍頭股出現問題了,大盤肯定不穩定,成長股的上升也會受到制約和影響。一方面,新興國家或擁有大量美國資產,或有眾多公司選擇在美國上市,次貸風暴動搖了美國金融業的根基和投資者的信心,這對于在美國擁有眾多利益的新興國家而言同樣是致命的。另一方面,美國是中國、印度和巴西等新興國家最主要的出口市場,美國經濟倘若真的走入衰退期,勢必對這些外向型經濟體造成嚴重威脅。而俄羅斯嚴重依賴能源出口。如今由于擔憂美國經濟衰落,一度突破每桶100美元的國際油價已滑落到90美元以下,俄羅斯也難以獨善其身。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即使如中國A股這樣相對封閉的金融市場,上市公司的興衰同樣與美國經濟的冷暖密切相關,指望金磚四國走出獨立行情的愿望,在經濟和金融全球化趨勢不斷加深的今天,有些不切實際。
法國興業銀行策略師愛德華茲表示,一旦證明亞洲經濟和美國經濟的“脫鉤論”是錯誤的,新興市場“便可能崩潰”。而瑞銀的報告也稱,“盡管一些新興市場仍能保持較高增長率,似乎受次貸危機拖累不大,但其股票市場也難以幸免,建議投資者撤出。”
中國牛市并未結束
但也有人不同意上述觀點。英國《金融時報》報道,歐盟貨幣事務專員華金•阿爾穆尼亞直言,此次市場動蕩的主要原因是美國經濟衰退風險,“這不是全球性經濟衰退,而是美國經濟衰退。而歐洲經濟基本面堅實而且出色。”
《紐約時報》報道說,盡管亞洲新興市場的股市出現大跌,摩根斯坦利的經濟師烏里希和其他專家也不愿意承認這是中國牛市的結束,但是由于全球經濟疲軟有可能使中國經濟增長放緩,他們對股票市場的盈利程度并不樂觀。事實上許多分析家認為中國政府可能會介入并幫助市場重樹信心。對于印度市場,專家們也很樂觀。他們認為印度的經濟靠國內基礎設施投資的欲望仍然很強烈。《印度斯坦時報》的文章也認為,亞洲經濟不害怕股市大跌。專家們認為,香港的商場還是人頭攢動,酒店客滿。中國的宏觀經濟也很好。即使美國經濟衰退導致出口減少,有大量外匯儲備的亞洲國家仍然可以靠投資基礎設施建設來提高經濟增長。亞洲國家中經濟最疲弱的是日本、中國臺灣和新加坡。路透社報道援引印度ING投資管理公司首席執行官阿登瓦拉的話說,我們現在看到的只是牛市中的調整,而不是熊市的出現。
雖然經歷了狂風暴雨,但是投資者并沒有完全離開亞洲股市。據路透社報道,印度的基金經理們甚至在周二觀察到了顯著的資金流入,比過去10天都多。匯豐銀行資產管理公司印度首席執行官表示,在不涉及經濟基本面的情況下,現在是很有吸引力的買入時間。
但是也有的市場沒有印度這么樂觀。美國《國際先驅論壇報》22日報道說,手里仍然有現金的亞洲基金經理們處在持幣待購的狀態,不少人認為股票還有可能更便宜。新加坡第一國家投資公司的亞太區經理湯姆森認為,亞洲市場已經強勁增長了5年,早就應該出現調整了。
(《環球視野》摘自2008年1月24日《環球時報》)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