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個亞洲國家貧富差距中國排第一
去年下半年,亞洲開發銀行發表了《減少不平等,中國需要具有包容性的增長》的新聞稿并公布了《亞洲的分配不均》的研究報告,在22個納入亞行研究范圍的國家中,中國勇奪貧富差距之冠,在衡量分配不平等的兩個常見指標中,收入最高的20%人口的平均收入與收入最低的20%人口的平均收入的比率,中國是11倍,高出其它國家一大截;基尼系數,2004年中國的數值是0.4725,僅比尼泊爾的0.4730低微小,遠遠高于印度、韓國、臺灣。亞行指出,從1993到2004年,中國的基尼系數從0.407擴大到0.473,己達到拉丁美洲的平均水平,不得不讓人懷念“公平的增長”的典范:韓國和臺灣。
貧富差距排名
國家 最高20%人口收入/最低20%人口收入 基尼系數
中國 11.37倍 0.4725
尼泊爾 9.47倍 0.4730
菲律賓 9.11倍 0.4397
土庫曼斯坦 8.33倍 0.4302
泰國 7.72倍 0.4196
馬來西亞 7.7倍 0.4033
柬埔寨 7.04倍 0.3805
斯里蘭卡 6.83倍 0.4018
越南 6.24倍 0.3708
臺灣 6.05倍 0.3385
阿塞拜疆 5.95倍 0.3650
哈薩克斯坦 5.61倍 0.3383
印度 5.52倍 0.3622
印度尼西亞 5.52倍 0.3430
韓國 5.47倍 0.3155
蒙古 5.44倍 0.3284
老撾 5.4倍 0.3463
塔吉克斯坦 5.14倍 0.3263
亞美尼亞 5.08倍 0.338
文萊 5.03倍 0.3408
巴基斯坦 4.46倍 0.3118
吉爾吉斯 4.43倍 0.303
主流經濟學家樊綱說:“中國的個人收入拉開差距在我們的這個發展與改革階段也是不可避免的,收入差距拉大這一趨勢將會持續很長時間,至少在將來五至十年內不會逆轉”(見8月9日《人民日報海外版》)。國家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認為:中國的貧富差距是正常收入差距,新的體制和機制使“勤快人”和“懶人”的收入差異明顯擴大(中國青年報2006-12-25)。
“中國的個人收入拉開差距在我們的這個發展與改革階段也是不可避免的,收入差距拉大這一趨勢將會持續很長時間,至少在將來五至十年內不會逆轉”這句話或許沒錯,至少,歷史將證明樊綱的預言十分準確,但貧富差距擴大到足與拉美國家“妣美”,對有特色的社會主義之中國是不可思議的。歷史上,巴西、阿根廷等國家的極度的貧富懸殊,都是軍政府時期創造出來的,收入平等是社會主義的基本理念,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目標。在當今的世界,以基尼系數衡量收入不平等,數值最低的就是北歐和東歐有社會主義取向或社會主義轉型國家,其次是由發達國家組成的經濟合作組織,由此可見,貧富差距擴大和收入不平等決不是社會主義的“特色”,也絕不是經濟增長的必然產物。
“個人收入拉開差距在我們的這個發展與改革階段是不可避免的”嗎?同是社會主義轉型國家的俄羅斯,給了否定的答案。俄羅斯的基尼系數從1991年的0.260擴大到1993年的0.409,此后,一直維持在0.4左右,聯合國糧油組織官方網頁提供的最新可用數值是0.31,筆者查到的年度基尼系數如下: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0.260 0.289 0.398 0.409 0.381 0.395 0.397 0.397 0.402 0.407
十四年來,為什么俄羅斯的基尼系數一直保持在0.4左右,一是俄羅斯將財政收入的大部份用于教育、醫療、住房和弱勢群體等公共支出;二是多年來,扣除通脹后的實際工資增長率長期保持高于GDP增長率。去年6的4月日,世界銀行發表的報告稱:俄羅斯的經濟增長符合窮人的利益。這或許就是葉利欽和普京能在選舉中不斷獲勝的原因!2006年,俄羅斯GDP增長6.7%,工資增幅卻高達22.4%,人平均月工資10475盧布(約408美元),扣除通脹后實際工資增長13.4%;今年上半年,俄羅斯GDP增長率7.6%,物價上漲6.2%,今年6月6日世界銀行在《俄羅斯經濟報告》中指出:2007年1月份至4月份居民實際收入和工資水平分別增長了11.5%和18.5%。7月13日,俄聯邦衛生與社會發展部部長米哈伊爾·祖拉波夫宣布,俄羅斯人的平均月薪已超過500美元。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