狙擊國企不公正改制
彭治國
近30名退休副部長級以上領導,逾10名退役解放軍將領,上千名處級干部和學者,面對最近幾年國有資產大流失,以及由此引起的社會后果,在今年“兩會”前夕發起了一場大規模的簽名活動,雖然這封簽名信中的部分提法欠妥,但其針對國企不公正改制的憂慮,在社會引起了廣泛思考……
提起軍旅作家,提起抗美援朝,很容易讓人聯想起一個人魏巍。他在朝鮮戰場以飽滿的深情,詩一般的筆調,寫下了膾炙人口的報告文學《誰是最可愛的人》。這篇有著潮水般激情的文章,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
如今,這位經歷過抗日戰爭、第三次國內革命、抗美援朝烽火歲月的87歲的老人正被另一種激清鼓動著——他參與了一次呼吁停止國有資產私有化的簽名活動。
在這些簽名中,除了擔任北京軍區政治部顧問的魏巍以外,還包括原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顧問馬賓,原國家統計局局長李成瑞,原空軍副司令員王定烈等一些老干部,以及數千名各地基層干部、學者、工人。
事情的起因還要往前追述——
近年來,隨著國企轉制,國資流失成為國內外普遍關注的熱門話題。2006年山東魯能集團改制——幾個“能量巨大”的人,用38億元人民幣收購了總資產達738億的山東魯能集團——導致國有資產大規模流失。這個事件被媒體報道后,輿論一片愕然,國人對國資流失的關注再次被拉到一個新高度。
終于,2007年2月,一封寫著3275人名字的簽名信飛往全國人大。
簽名信以十分急切的心情提到,“國有企業私有化之風越刮越嚴重”了。由于私有化的推行,“我國國民經濟中所有制的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到目前,在國民生產總值中公有制經濟的比重已降到40%左右,在工業產值中國有工業的比重已降到20%以下,而更為嚴重的是,‘公退私進’、‘國退私進’的趨勢仍在繼續發展。”
簽名信措辭嚴峻,呼吁全國人大及中央糾正國企私有化的“違憲”行為,盡快制定國有資產法。
這次簽名隊伍規模空前,在3275人簽名的人當中,有退休副部級以上領導近30人、退役解放軍將領逾10人,甚至中央黨校亦有52名教授參與。
MBO,國資流失的最大通道
我國實行國企改革經歷了幾個階段;第一個階段,1977年“抓綱治國、抓綱治廠”到1984年的廠長負責制。第二階段,1984年到1988年的承包經營責任制;第三階段1988年到1996年實行減員增效,搞股份制,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第四階段,1996年到現在,通過MBO(管理層收購)等方式,以“國退民進,抓大放小”為標志的產權制度改革。
在國企改革中,國有資產流失一直呈上升趨勢。據有關學者統計,僅從1982年到1992年,由于各種原因造成的國有資產流失、損失大約高達5000多億元。這個數字大約相當于1992年全國國有資產總量26000多億元的1/ 5,比1992年財政總收入4185億元還多800多億元。即便按這個“比較保守”的數據計算,我國目前平均每年流失、損失的國有資產也達500多億元。這即意味著我國每天流失國有資產達1.3億元以上。
對于如此數額巨大的國資流失狀況,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主席季曉南曾在一次研討會上痛心疾首地強調:“國資委大量來信反映了觸目驚心的國資流失,最主要的問題便是涉及MBO。”
什么是MBO呢?在國內,MBO(Management Buy-Outs)被譯為“管理層收購”。其含義是指公眾持股公司或公司的一個部門或分支機構的管理層或至少一名管理層成員,利用債務融資的手段購買本公司的股份,從而使其變為私人控制公司,或將該部門或分支機構的資產剝離,脫離原公眾持股公司的一種收購行為。
20世紀90年代,俄羅斯、東歐等轉型國家在私有化運動中曾大量借鑒MBO的形式,作為國有資產退出的重要途徑。后來,MBO被引入中國。2002年,MBO在國內興盛,成為許多國企改革的“法寶”。
事實上,由于民間反響太大,MBO曾被中央幾度“叫停”
起初,MBO因為定價、收購主體資格和引起國有資產流失等問題被“叫停”。其后,國資委也認為:“我國上市公司實施MBO條件不成熟,其原因在于管理層沒有正常的融資渠道,MBO容易產生國有資產的流失,可能繼續加深內部人控制,更加損害其他股東的權益。”
2003年3月,財政部在給原國家經貿委企業司《關于國有企業改革有關問題的復函》中說,相關法規未完善之前,暫停受理和審批上市和非上市公司的管理層收購,待有關部門研究提出相關措施后,再作決定。
2004年8月,香港中文大學教授郎咸平在相關文章和演講中指出,國內的MBO(管理層收購)實際上卻是MBI(內部人收購),是掠奪國有資產的好方法,應該立法禁止。他說:“現在我們變成收購不能流通的國有股,成了MBI。而且還自己制定價格。”
他還用了一個形象的比喻:保姆把主人的家收拾干凈,卻搖身一變成了主人。所謂收購,用的還是主人的錢(向銀行貸款)。
2004年12月13日下午,國務院副總理黃菊出席2004年度中央企業負責人年終大會時說“要明確大型企業不準搞管理層收購(簡稱MBO),中小企業的管理層收購也要區別情況,要規范。”中央要求國資委制定發布專門文件,對于管理層收購做到有章可循。
但,現實中的MBO從來沒有停止過。盡管中央一再暫停MBO,但仍有大量地方國有非上市公司和非國有上市公司的MBO在運作。目前,國內上市公司進行了MBO的已經不少,非上市公司進行MBO的則更多。
新一輪“改制”浪潮
我國國有資產的流失,已成為國內外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
2007年2月27日,聯名簽名信中的四名學者又聯名上書全國人大、政協,就國有資產被“大規模非法侵吞”等事,對當前中國的經濟和社會若干重大熱點問題發出呼吁。這些問題包括:國有資產被非法侵吞、城市民居被強制拆遷、農民土地遭圈占、壟斷性企業隨意訂價損害民眾利益、銀行改制股份賤賣導致財富外流,以及目前爭議中的物權法立法問題。
保護國有資產不被流失,形成了新一輪浪潮!
四名聯名上書的學者之一,中央民族大學教授張宏良接受采訪時說,2006年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國有資產被侵吞最嚴重的一年,最典型、最嚴重的當數山東魯能改制,但這在中國企業轉制導致國資流失中,“只是冰山一角”。
四名學者呼吁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關心并討論這些問題。
簽名信發起人之一、1937年就參加敵后抗戰工作的原國家統計局局長李成瑞憂心忡忡地告訴記者,中國的前途與命運現在確實有胡總書記在十七大報告里提到的“挑戰前所未有”的一面,大量國資的流失不但削弱了國家的經濟基礎,也嚴重影響到了政府的威信和執政形象。
李成瑞分析,“由政府、政府的主管部門以及某些機關、事業、企業自行決定處分國有財產,出售國有企業,是國有財產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對于那些認為只有私有化才能使中國發展強大的論點,李成瑞給予了駁斥。他認為那是偏見,中國今天的實力是建立在1949年后打下基礎之上的,“我們有充分數字顯示,如果堅持公有制,中國經濟增速最多比現在低3—4個百分點,但決不會出現現在這樣嚴重的后果。”
李成瑞在一篇文章中提到,對于如何防止國有資產繼續流失,“違反國有資產管理規定,通過企業的經濟管理體制改革、關聯交易等,低價轉讓、集體私分、擅自擔保或者以其他方式造成國有資產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法律責任。履行國有資產管理、監督職責的機構,應當依法加強對國有資產的管理、監督,防止國有資產損失;濫用職權,玩忽職守,造成國有資產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法律責任。”
年過九旬的馬賓,也是簽名者中的一員。他和李成瑞一樣,對國有資產流失都懷著一腔憤怒。他說,“改革還是要堅持社會主義,用社會主義的方式來解決現實中存在的問題。”對于社會貧富不均、兩極分化嚴重,國有資產被非法侵占,某些共產黨員在金錢面前腐化墮落,馬賓表示出痛心疾首。
馬賓拿給記者一些用電腦打印的資料,上面是他收集的山西黑磚窯和國外反華勢力的資料。這些材料內容使得他一直處在憤怒的狀態中。不久前,他與其他16位老黨員就“黑磚窯事件”給中央寫了一封信,希望引起重視。他指給記者看他家墻壁上的一大幅字帖,“子規夜半猶啼血,不信東風喚不回!”
馬賓的家甚是簡樸。室內竟無一沙發,只有一圈木椅,圍住一張老式長方木桌,大得可以放作戰地圖。四壁更多有剝落。在他家里,整整齊齊擺放著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毛澤東陳云等領導人的專著,還有一些經濟和外文的工具書。
馬賓問記者身上的衣服要多少錢,褲子要多少錢。當他知道記者的衣服要100元時,他搖搖頭,指著自己身上說,衣服15塊,褲子20塊,襪子1塊錢。
誰是最可愛的人
原《農民日報》社長、“毛澤東旗幟網”負責人孫永仁,也是簽名人之一。此簽名信有一段時間曾被他掛在毛澤東旗幟網上。
“毛澤東旗幟網”上有許多資料,比如國有企業改革過程中,即私有化過程中的“國有資產流失以及工人被拋棄”的大量實例,以及最近的山西“黑磚窯事件”。
現在,這里已經成為關心中國改革進程的聚集地之一,許多老同志、專家、學者都到這里留言,發表意見,和網友討論問題。
魏巍也經常到“毛澤東旗幟網”留言。盡管由于其文《誰是最可愛的人》的知名度,但87歲的魏巍依然自愿孤獨。他住在西山八大處半山坡上那個小院落里,家里墻上寫著“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任天上云卷云舒”條幅。
作為簽名信中的一員,他從媒體報道得知山西的“黑磚窯事件”,很是震撼。這位年輕時為了到工人階級隊伍中鍛煉,去北京門頭溝煤礦挖煤的老干部,和其他的老干部聯名寫信給中央,痛斥“黑磚窯事件”,希望嚴懲有關責任人。
作為簽名人之一的原河北省省長李爾重,有三個孫子失業,兩個侄孫女下崗,“將來重孫子上學都沒有希望。”但他堅定地說,“五六十年代我們雖然也苦,但農村醫療、教育都有保障,國家有補助,上得起學。人民不會說話?人民不會不說話!人民有權利說話!錦濤總書記在十七大報告里說‘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人民共享’,我聽得老淚縱橫。”
(《環球視野》摘自2007年第11期《中國財富》)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