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跌價
作者:Walter Russell Mead
洛杉磯時報
最近從華盛頓傳出的最重要故事跟沒完沒了的總統競選沒有關系。盡管媒體很多忽視了它,但這個故事改變了世界。
這個故事竟然來自沉靜的世界銀行,它更新了146個國家經濟產出的數據。據說中國經濟比人們想象中的要小。大約縮小40%。它表明,中國不是馬上就要趕上美國的10萬億美元經濟體。它是6萬億美元經濟體,比我們的規模小一半以上。在可預見的將來,中國可以花在軍事上的錢將少得多,在國內將面臨的社會和經濟問題比專家之前估計的要嚴重。
中國GDP的4萬億美元到哪去了?那是數據。當經濟學家計算一個國家的GDP,他們把它的經濟所產生的商品和服務價格加總得出總數——美國的用美元表示,德國法國等國家的用歐元表示,中國的則用人民幣表示。為了對比各國的GDP,他們通常把每個國家的產物轉化為美元。
最簡單的辦法是用匯率。在2006年,世行計算出中國生產值21萬億元人民幣的商品和服務。用人民幣對美元的市場匯率7.8:1計算,中國的GDP值2.7 萬億美元。這個數字太低了。一方面,和其他國家一樣,中國人為地操縱貨幣的價值。另一方面,在中國和墨西哥等不那么發達的經濟體,許多商品的價格比它們在美國等國家的價格要低。
為了把這些因素考慮進去,經濟學家對比各國的物價,根據購買力平價(PPP)調整GDP數據。這種想法認為這種調整有利于提供更接近顯示的相對經濟實力和生活水平。不幸的是,要比較全世界近150個國家的數百甚至數千種價格是一件困難的工作。考慮到它的PPP數據不正常,世行回到起點上,在印度和中國等國家的幫助下重新審視GDP調整背后的數據。
它得知中國的國內物價和美國等國家的物價差不像人們之前想的那么大。因此新的PPP調整比以前的要小——就這樣,中國GDP中的4萬億美元就化為烏有了。
政治后果將十分深遠。首先,在未來,美國將仍然是世界最大的經濟體。鑒于這個事實,擔心中國挑戰美國全球政治領導權的恐懼似乎是夸大了。根據舊數據,中國將在2012年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經濟體。這種事不會發生。而且,美國和中國的生活水平差距比人們之前認為的要大得多。中國平均人均收入不及美國的十分之一。由于國民如此貧窮,中國將難以募集足夠的稅金支撐挑戰美國所需的龐大軍事集結。
亞洲的勢力平衡將更安全。日本經濟沒有受到世行修正的影響。中國的經濟相對日本的縮水了40%。盡管印度經濟也縮水了40%,但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美國、日本和印度將更有能力在亞洲制衡中國的軍事力量。
但別忙著開香檳慶祝。數十億人比我們想象中窮得多也是一個壞消息。GDP被往下修正的不僅是中國和印度。世行數據顯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經濟縮水了25%。一個后果就是,雄心萬丈的、通過“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到2015年減少世界貧困人口的運動必將失敗。我們低估了世界貧困問題的規模,而且我們高估了我們在對抗貧困方面的進步。這不是好事。
還有更壞的消息。美國的商界和企業希望打入中國和印度市場,但這兩國的中產階級比我們之前想象的要小得多。海外股票投資者要注意了。把增長計劃和印中市場掛鉤可能面臨令人失望的結果,而且許多新興市場的高股價建立在傳言和心理狀態之上。投資者對中國和印度的感情可能更容易受未來的壞消息打擊。
中國的政治穩定比我們想象中的要脆弱。這個國家面臨著巨大的國內挑戰——缺乏社會保障的老化人口,金融體系的大問題令美國次貸混亂所透露的問題相形見絀,而且醫療體系崩潰。這些問題和以往一樣大,但中國可用來解決這些問題的資源卻比我們以往認為的少。
還有環境。中國空氣質量差,嚴重缺水,還有許多其他環境問題,它需要在環境上大量投資以避免災難。在全球范圍內,將更難令中國和印度作出任何犧牲來解決全球變暖等問題。
對美國人來說,世行的新數字帶來了好消息,也帶來了壞消息。在積極方面,美國在全球體系的領導地位似乎更安全了,而且更有可能延續到下一代。另一方面,我們要帶領的世界比我們所預測的要更貧窮,更麻煩。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