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公司A股上市帶來的或是洋繩索
皮海洲
根據第三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所達成的共識,中方將允許符合條件的外商投資公司包括銀行發行A股。對于這一消息的出臺,一些主流的證券媒體及紅色分析師都給予了積極的回應,稱外資公司發A股是市場 “又好又快”發展的戰略選擇,認為此舉豐富了國內投資者投資對象,有利于投資者分享外資企業發展成果;有利于豐富藍籌股陣營,提高上市公司總體質量;有利于A股市場健康穩定地發展;有利于給國內上市公司帶來世界上最先進的公司治理理念及股東服務意識和經營理念,等等。
外資公司發A股有如此之多的好處,實在是出乎筆者的意料之外。筆者不由得聯想起一位已經走進歷史的、專做好事不做壞事的榜樣式人物:雷鋒,莫非外資公司就是當代的活雷鋒?
企業發股上市最直接的目的就是融資,這是資本市場的本義。但在一些人的眼中,外資公司發A股似乎超脫了這一本義,而是來中國股市“傳經送寶”來了,是來中國股市作貢獻來了,是來給中國投資者送“發展成果”來了。這樣的外資公司A股上市,實在是令人感動。與此相比,國內的上市公司無疑就要自愧不如了。因為就是中石油這樣的亞洲最賺錢公司也只能給國內的投資者帶來套牢的繩索,這就更別說其他的公司能給股市帶來多大的貢獻了。只是如此一來,難道中國股市發展的希望真要寄托在外資公司的身上了?若果真如此,這對于發展了十幾年的中國股市來說,是不是一種本末倒置,是不是一種諷刺呢?
事實顯然并非如此。外資公司發A股顯然是奔著中國股市的高估值,奔著新股的高價發行而來。就在中石油A股上市奪得全球市值第一的桂冠后不久,俄國能源巨頭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就表明了來中國股市上市的愿望,希望取代中石油而成為世界第一。如果不是中國股市的高估值,新股發行的高價,俄羅斯能源巨頭會有來中國上市的愿望嗎?
其實,外商投資公司并不是藍籌股的代名詞,在外資公司中,也有很多公司的業績都很一般。實際上,作為外資公司來說,如果真的很優秀,是不愁沒地方上市的,而且在國外一些股市里上市,手續遠比在中國股市里上市要簡單得多。所以,真想到中國股市上市的外資公司,要不就是希望到中國股市里圈更多的資金,要不就是公司本身并不優秀,或者二者兼而備之。如目前在A股上市的九龍山(前身茉織華)、東睦股份,實際上就是外資投資公司,但在A股市場里,它們不也平平庸庸嗎?尤其是東睦股份,2006年的每股收益僅僅只有1分錢。
而即便是優秀的外資公司,在A股市場不成熟的投資環境下,也同樣不可能給投資者帶來必要的回報,讓投資者來分享外資公司的成長果實。中石油是中國最優秀的公司,它在香港股市上市,給香港投資者帶去了豐厚的投資回報。而回到A股市場就是高價發行,加上A股市場的投機炒作之風,結果回到A股市場的中石油,從亞洲最賺錢公司變成了中國最套人公司。而放眼全世界,能比中石油更優秀的公司又有多少呢?而這些公司中能來中國上市的又有幾家?一旦這些公司來中國發股上市,又是高價發行,又是高價上市,留給中國投資者的不就是一根根的“洋繩索”嗎?
不僅如此,希望外資公司來中國股市“傳經送寶”也只是某些人一廂情愿的想法。有道是:桔生淮南則為桔,桔生淮北則為枳。一些外資公司在境外上市,它們的表現確實中規中矩,是國內公司學習的榜樣,但一旦來中國上市,恐怕也就會“中國化”了。很明顯的一個事實是,我們國內的公司,在國內上市是一套做法,在國外上市又是另外一套做法。如中石油,在香港上市,其H股發行價只定1.27港元/股,而國內上市,A股發行價高達16.70元。因此寄希望于外資公司把好的經驗做法帶到A股市場中來,恐怕只能是竹藍打水一場空。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