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 2007-12-17 15:27:33
文/柴青山 黃海
生產要素價格不合理是貿易順差攀升的根本原因。生產要素價格不合理,不僅不利于建設和諧社會和環境友好型社會,還會導致貿易順差激升、貿易摩擦大幅增加、流動性問題也難以得到根治。
如何判斷2008年對外貿易形勢?目前,國內出現了明顯的兩大誤判:一種是許多學者認為中國的出口增長將因美國經濟不景氣而明顯放緩;另一種是境內外許多人都主張用人民幣大幅升值的手段來縮小貿易順差。這兩種提法對國家宏觀經濟決策都會起誤導的作用。
貿易失衡的國際因素
盡管2008年世界經濟的不確定性略有增加,金融市場風險可能會因次按問題及資產價格高漲而有所積累或逐步釋放,但從總體上看,世界經濟仍然處在比較快的發展周期中。目前,中國、印度、俄羅斯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已超過50%。在2008年,這些迅猛發展的新興工業化國家,將繼續對世界經濟的穩定增長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并通過全球貿易關系有效地減緩美國經濟下行的壓力。
從美國經濟的發展前景看,IMF認為2008年的增速將明顯放緩。但克林頓時期的總統經濟顧問羅拉認為,美國經濟2008年的增速將達到2.6%,低于2006年的2.9%,高于2007年的2.2%,而且經濟復蘇主要是美元疲軟、利率低企及建筑業開支探底回升帶動的。美國經濟2008年可能呈現出先慢后快、全年稍快于2007年的特點。如果美國經濟確實放緩,由于中國出口的主要是廉價商品,因此,美國消費者信心的下降,不見得會導致對廉價商品需求的下降。所謂的中國出口增速將因美國經濟放緩而明顯下降的理論是不可靠的。
從歐洲的情況看,歐盟對中國的貿易逆差2007年將達到1300億美元,與美國對中國的逆差比較接近。由于美元一路走軟,歐元已升值至1.48美元/歐元,相應地人民幣對歐元的名義匯率自匯改以來也貶值了8.7%。這對中國加快對歐盟出口是非常有利的。除非美國從伊拉克大規模撤軍,財政及貿易雙赤字的情況有很大改觀,否則,美元在2008年的總體趨勢仍將比較疲軟。世界貨幣這種大的格局以及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特點,決定中國對非美元國家的出口在2008年仍將保持較快的發展速度。
另外,為了減緩次按問題所引發的信貸緊縮及金融市場動蕩的情況,美國、英國等西方國家在過去幾個月已釋放了大量流動性。這些成本較低的流動性,在金融市場波動相對平緩之后,或會大量被投入商品、房地產、股票及相關的衍生產品市場,并由此蔓延至新興工業化國家的金融市場,進一步推高這些國家的經常項目順差。
匯率利率對貿易平衡的作用有限
為了避免經濟發展由偏快轉向過熱,政府在2008年將實行從緊的貨幣政策,更加嚴格地控制固定資產投資的增幅。這可能會使進口增速有所下降。就出口而言,雖然加息和升值適當增加了出口產品的成本,但由于中國生產要素價格已被嚴重扭曲,儲蓄率過高、對外貿易以加工貿易為主等結構性問題一時難以解決,因此,中國的出口在2008年將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貿易順差也將持續大量增加。
在貨幣政策方面,利率主要是調節資金及宏觀供求關系的手段。中國的出口主體以外商投資企業為主,這些企業的自有資金比中資企業要相對充裕一些,加息一、二百個基點對企業的壓力是有限的。何況目前中國的通脹率已達到6.9%,即使2008年的加息幅度是2007年的二倍,達到270個基點,一年期存款的利率升至6.57%,由于實質利率仍然為零或接近于零,企業在出口生產方面所受影響也是比較小的。
就匯率而言,本幣升值確實可以增加出口產品的匯兌成本,但日本、臺灣等國家或地區的升值歷史已經證明,不去調整經濟結構、不去解決導致貿易順差大幅增加的深層原因,單單從匯率升值入手是無法解決貿易失衡問題的。從1971到1987年,日元累計升值166%,但同期日本以貿易順差為主的經常項目順差卻從幾十億美元攀升至870億美元,增幅高達20多倍。自2005年匯改以來,人民幣對美元的名義匯率已累計升值12%,但中國的貿易順差同樣不見減少反見其漲:匯改前的2004年只有320億美元,2005、2006、2007年已分別急升至900億、1774億和2650億美元。這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中國調整外貿增長方式、解決結構性經濟問題、推進生產要素價格改革的步伐比較緩慢;而單靠人民幣升值手段,不僅無法減少貿易順差,還會因升值預期明確,導致境外資金混入貿易項目及其他經常項目。盡管混入出口收匯的資金規模遠沒有渣打某經濟學家所說的那么大,但在跨國公司之間及跨國公司內部的貿易在中國出口格局中占大頭、跨境關聯交易比較頻繁、轉移價格的真實性和合法性很難核實的情況下,境外資金假借貿易名義流入境內的渠道從理論上說是存在的,而且這一渠道不是靠海關、外匯或貿易監管所能堵得住的。不僅如此,中國的貿易結構以境外企業主導的加工貿易為主,還使整體貿易呈現出大進大出的特點,并使匯率升值在以進口原材料及半成品為主的加工貿易面前失去原有的對貿易順差的調節作用。
順差攀升的根本原因
在能源、原材料價格持續大幅上漲的情況下,中國企業的出口商品在價格上仍有很強的競爭優勢,最根本的原因是生產要素價格已被嚴重扭曲:包括企業在環保方面的投入較低,農民工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和安全生產方面明顯不足,多數職工沒有享受到正常的加薪機制,土地、水、電、油的價格沒有反應正常的市場供求關系,以及加工貿易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的稅費負擔較輕等。
生產要素價格不合理,不僅不利于保護民工、保護環境,不利于建設和諧社會和環境友好型社會,還會導致企業應有的出口產品成本外部化和社會化,導致中國出口產品成為全球廉價商品的代名詞,導致貿易順差激升、貿易摩擦大幅增加、流動性問題也難以得到根治。在生產要素價格遠未市場化的條件下,有些人主張用人民幣大幅升值的手段來調節貿易失衡問題,確實有點本末倒置,而且有違購買力平價理論及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的前提條件。由于生產要素價格的合理化需要比較長的一段時間,而且在通脹情況下推進的步驟不可能過于急促,因此我們認為,2008年中國的出口仍會因生產成本低而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
以加工貿易為主的外向型經濟結構以及與此相關的全球產業轉移是出口持續增長的另一重要原因。由于長期以來中國政局穩定、市場龐大、熟練勞動力的供給比較充足,加上生產要素價格被人為壓低、外資稅負比較輕,因此外商投資企業和加工貿易在中國的發展比較迅猛,全球制造業向中國梯度轉移的趨勢非常明顯(目前外商投資企業和加工貿易出口的比重已分別達到59%和53%)。這一輪規模宏大的產業轉移,迄今仍未看到轉向或放緩的任何痕跡,反而其轉移的總體規模在本世紀已經因產業范圍從勞動密集型大量擴散至資本密集型的重化工業及高科技產業而有明顯擴大的趨勢。2007年我國機電產品出口將超過6700億美元,高科技產品出口也將達到3600億美元,以至西方國家的輿論都驚呼中國制造業已越來越有競爭力,其產品正在向價值鏈上端發展。實際上,出口產品結構的變化,雖然有科技進步的因素,但更主要的是相關產品加速向中國轉移的結果。據發改委外經所的調查報告,目前出口的高科技產品中,有97%是外資生產的,而且涉及中國的貿易大部分都屬于跨國公司之間及內部的貿易往來,放在中國的環節基本上只是最后一道加工或裝配工序。有關調查還表明,93%的中資企業一般都不搞自主創新,國有企業高科技產品的進出口貿易目前也處于逆差狀態。以上情況既可說明中國外貿占全球的比重迅速上升至8%、貿易依存度高達72%的原因,又可揭示外貿順差和流動性的主要根源。由于加工貿易的權重比較高,新一輪產業轉移目前正方興未艾,因此我們認為,中國總體的出口規模在2008年仍會呈現比較快的增長勢頭。需要我們注意的是,中國的出口結構是以全球產業轉移及加工貿易為背景的,而日本、德國在上世紀60-80年代的貿易崛起是以民族工業成長為背景的,這就決定了中國貿易順差的規模將比歷史上任何國家都要驚人得多。
最后,中國深層次的經濟問題,包括三農、住房和醫療、社會保障等問題的徹底解決還需要較長一段時間。相應地,儲蓄率偏高、消費增長低于投資和出口、整體供求關系產生溢出效應的局面一時也難以得到扭轉。這種局面會推動外貿出口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
非貨幣因素入手
除非國家采取激進的、綜合性的調控手段,否則,2008年中國貿易順差的規模將進一步攀升至3200億美元以上。對外貿易的快速增長,從好的方面說,是有利于經濟發展,有利于國際貿易地位的提高,有利于促進就業。但是,貿易順差規模過大也是升值預期強烈、流動性過于充裕的根源。而且,以加工貿易為主的外貿格局,既不利于民族品牌的發展壯大,又進一步推高了國民經濟的對外依存度,招致針對中國的反傾銷調查急劇增加(2006年針對中國的反傾銷調查占全球的比重已高達37%)。要解決國際收支失衡問題,必須先解決進出口貿易嚴重失衡的問題。為此,我們應當做到:第一,在推進匯率形成機制改革,適度調節人民幣匯率的同時,更加重視生產要素價格的合理化改革。第二,在穩步推進生產要素市場化改革、增加企業本來就應當承受的成本的同時,采取從緊的貨幣政策及有針對性的財政政策(比如補助低收入人士、增加對糧食生產及養殖業的直接補貼等),推動企業建立正常的加薪機制,以有效減緩通貨膨脹的壓力。第三,在堅持對外開放、提高外資質量的同時,更加重視自主創新,更加著力地扶持民族品牌及中資高科技產業的發展壯大,以逐步改變對外貿易過于依賴加工貿易的局面。第四,在繼續與歐盟國家及美國政府對話、協調的同時,更加重視做歐美企業和民間團體的溝通、解釋工作。因為歐美企業和廣大消費者才是全球產業轉移和中國廉價商品的最大受益者。
除此之外,我們還應當利用財政收入形勢很好的局面,加快解決三農問題以及醫療和住房保障問題的步伐,更加積極地保護廣大農民工的權益,以有效提升中下階層的消費能力,促使進出口貿易及國民經濟的發展逐步趨于平衡。
(本文作者系中國國際金融學會理事)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