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亂象:一半火焰 一半海水
2007年11月08日 證券日報創業周刊
袁元
沉思良久,還是給這篇小文起了個這么粗俗的名字。因為在筆者看來,這10個字恰恰反映出目前我國證券投資基金所顯露出來的“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4日,證監會基金監管部下發了一個新通知,對近來各家基金在基金拆分、新基金發行、老基金分紅以及放開申購等等方面表現出來的諸多怪狀提出了明確的監管要求。要求基金公司從基金長遠發展的戰略角度出發、從價值投資的角度出發,嚴格控制流動性風險。
通知一發,市面上立刻就是風聲鶴唳。很多基金重倉持有的股票莫明其妙地突然下跌,就連深受成品油漲價利好刺激的中石化也在5日的大盤盤面上一度跌幅高達9%以上,令一向跟隨在基金背后試圖吃點殘羹剩飯的中小投資者一下子變得無所適從。
這也難怪,近年來,在管理層“超常規培育機構投資者”的政策鼓勵之下,我國證券投資基金得到了迅猛地發展。數據資料顯示,截止到今年10月底,我國成立的基金管理公司共有59家。這59家公司共管理了341家基金,這些基金管理的總市值超過了3萬億元人民幣。在始于2005年至今的這波大牛市中,證券投資基金高舉“價值投資”的大旗,攻城掠地,所向披靡,可以稱得上是居功至偉,成為引導我國證券市場投資風向的核心領軍人物。
而在基金的引導之下,中國股市完成了從熊市向前所未有的大牛市的歷史性轉折?!敖▊}跟著基金走”不僅成為很多中小投資者投資股票的跟隨之術,也使得很多從未涉及過股市投資的普通百姓分享到了投資理財的樂趣。不做股民做基民成為2007年投資理財市場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眾多中小投資者對基金的追捧使得基金過上了從未有過的“好日子”。面對著撲面而來的認購基金熱潮,一向崇尚“價值投資”的基金經理們也坐不住冷板凳了。他們奔波于各地之間,為擴大自己基金的市場份額到處吶喊造勢。上行下效,在一片片牛氣沖天的市道哄抬之下,基金忽視了內功的培養,外現的亂象也就一步步顯露出來。
亂象之一:借“拆分”、“分紅”之名行持續營銷之實,盲目追求基金份額的高度擴張。今年以來,借助著基金在牛市中取得的驕人業績,很多基金公司以基金高額分紅為由,展開了各種名義的“分紅”活動和形形色色花樣百出的“拆分”名堂。這種“把貓叫做瞇”的簡單勾當被一家家基金奉若神明,如同街上流傳的“明朝那些事兒”大講“基金的那些事兒”,以此吸引投資者的眼球,擴大自己基金的市場份額。結果是,本應分給投資者的投資紅利,經過這么“三下五除二”的一番折騰,成了基金給投資者的一種恩賜。很多“沒繞明白”的投資者還由此對基金是大加贊嘆,基金也借此完成了資產管理規模的大擴張。根據統計結果顯示,與年初相比,10月底我國基金的總規模和基金資產凈值分別為2.8倍和3.8倍?!按筌S進”式的擴張速度由此可見一斑。
亂象之二:子繼父業,相互吹捧,極盡誘惑基民之能事。目前很多老牌基金管理公司手下管理著多家基金,這些基金的業績水平不盡相同,特別是一些今年剛剛發行成立的新基金由于缺乏以往的業績沉淀,在擴大市場份額時步履艱難。
一些老牌基金管理公司為了擴大影響,便采取通過用新發行基金募集來的資金買入老基金手中所持有股票的方式。這樣一來,老基金的股票得以套現,其金光燦燦的業績自然是眾多投資者在選購基金時的上上之選;而新基金在買入這些老股票后,又在拉升時得到了老基金的鼎力支持,本來十分嚴謹的選股原則成了該家基金管理公司手下新老基金之間以不轉移所有權為目的“自拉自唱”的一場游戲,看上去有點“做莊”的味道,的確是“一箭雙雕”的好計。只是這種游戲再怎么玩,都有點“糊弄”基民,不正當市場競爭的成分頗濃。
亂象之三:爭名爭利,短線操作風行,“價值投資”理念被鎖深宮。各家基金為了賣力吹捧自己家基金,對基金的業績排名和短期收益表現出了從未有過的執著。為了提高基金的業績排名,便于吸引市場投資者的眼球,一些基金把一直高舉的“價值投資”大旗輕輕放下,執著于短線的搏殺。從某家基金管理公司披露的報表來看,其在今年三月份剛剛入主的重倉股,在今年9月份的三季度報表中不見蹤影。更有甚者,一些業績較差、過去很難討得基金經理歡心的股票出于短線收益的需要也成了基金經理的最愛,殺進又殺出,玩得是不亦樂乎。這樣下去的必然結果是本末倒置,種了別人的地,荒了自家的田。
亂象之四:基金經理四處作秀,浮躁心態嚴重,內部管理粗放。按理來說,基金從業人員是不應當隨便發表對市場走勢、個股價格的看法。不過,為了爭得“明星基金經理”的桂冠,很多基金經理不是把精力放在深研股票上,而是頻頻拋頭露面于電視、電臺、報紙以及網絡等各種媒體之上,大肆吹捧自己的投資理念和遠見卓識,唯恐“天下無人不識君”,浮躁心態達到了“五星級”的水準。這種浮躁心態導致了基金內部管理機制的混亂。近來媒體爆料的“上電轉債門”事件就是這種管理粗放的最佳見證。長此以往,再優秀的“明星基金經理”也難逃被市場拋棄的惡運。
今年的基金之所以如此這般地牛氣哄哄,主要還是依賴其過去經年累月流傳下來的歷史厚積所致。一旦大盤走勢出現激烈震蕩局面,基金也難逃虧損的厄運。剛剛公布出來的10月份統計資料顯示,257只開放式基金中,不僅有49只基金的收益為負數,而且全都沒有跑贏大盤。導致這種后果的原因只有一個,都是“浮躁惹的禍”。
基金顯露出來的諸多亂象引發了市場和監管層對基金的新看法。如果基金只是充當了一個“超級大散戶”的角色,為了自家的蠅頭小利和所謂的“明星”光環來控制個股股價的波動,不能成為引導市場投資的核心力量,就會與我們一直崇尚的“大力培育機構投資者”的美好愿望相違背。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近來管理層限制新基金發行、限制老基金申購,只有通過雷霆萬鈞般的手法重拳整治基金亂象,彌漫在中國股市頭上的歪風邪氣才能被驅散,中國股市才會迎來長治久安的明天。
古代有個典故,說得是“慶父不死,魯難未己”。套用在如今的基金上,那就是“基金亂象不死,股市大難未己”。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