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勞動保障制度與西方的社會保障制度,以及中國目前的社會保障制度的本質區別。
一、西方的社會保障制度是向后轉移社會矛盾的體系
以西方制度的代表美國為例,美國的社會保障制度初建模型在20世紀30年代末,美國“經濟大蕭條”后,美國總統羅斯福針對當時的經濟大危機帶來的劇烈社會動蕩,制定和頒布了《社會保險法》,美國開始實行由政府主導的社會保障制度,曾經被稱贊是美國政府最偉大的成就之一。羅斯福也因此被認為是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統之一。而較完善卻是在西方發生在70年代初的再一次經濟危機之后。美國的社會保障制度,是在建國140多年后建立起來的社會保障的雛形,180多年后才逐步完善。而從它一開始建立,就給將來留下了難以解決的隱患。當時美國人建立社會保障體系的時候,它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轉移日益嚴重的社會矛盾,而不是也無法徹底解決社會矛盾。因為它是借年輕人的錢,來為老年人服務的社會保障體系,只是將矛盾向后代轉移,總有一天這個矛盾還會集中爆發出來。據有關資料記載,在50年代,平均每16個工作人口支持1個退休人口,而2004年底估計,每3.3個工作人支付1個退休者,而且20年后,將是每2.3個工作人支付1個退休者。而現在整個西方的社會保障體系,都面臨著一個社會老齡化的問題。也就是說,再借年輕人的錢,來為老年人服務的社會保障體系,已無力再用年輕人的錢,支撐日益嚴重的社會矛盾。發生在2002-2003年美、英、法、德的民眾抗議游行,也正是這一矛盾已無法再轉移下去,而最終爆發的前奏。據說,至今西方也沒有什么好的辦法,來解決這一嚴重的社會矛盾。
二、中國的勞動保險制度,不存在“老齡化”問題
中國的勞動保險制度,是在中國建國后僅僅二、三年的時間內,就建立起來的一種互助型的保險體系。與西方的社會保障體系的本質區別,在于它不是建立在用年輕人的錢,而向后轉移社會矛盾社會保障。反而,不但沒有用年輕人的錢,且還為年輕人,甚至于為農民積累了社會財富的全社會互助型的保險制度。它與當時的“以農業培養工業,再以工業發展農業”的整體國情是相一致的。毛澤東說:“工人除提供出來的他們的必要勞動之外,剩余勞動所提供的資金,都由國家集中,這是為現在、將來的工人、農民服務的,拿出來為他們服務的。(顧龍生編著:《毛澤東經濟年譜》,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3年3月第1版第620頁)。這一互助型的勞動保險制度,從它建立啟始,歷經四十余年,為社會積累起了巨額財富的同時,也為維護社會的穩定起到了有效的保障。所以,他與西方的社會保障制度有著本質上的區別。它是國民從年輕的時候,自己就為自己積累,而不是花后代人的錢,與我們購買的商業保險近似。區別只是比商業保險更具有信用度。因為它是以國家信用擔保的保險金,它的信用度又高于一般的商業保險。除非國家這個主體倒閉。所以,他也不會存在西方社會保障制度,用年輕人的錢,來為老年人承擔保障的弊端。更不存在西方那種,年輕人繳納的保險金,無力支撐老齡化的社會問題。當然,西方的社會保障制度,有它建立之初的局限性,它是一百多年后,發生了社會危機后,為了緩解危機,不得已只好將矛盾轉移到下一代。而我國的勞動保險制度,正是在吸取了他人教訓后,在建國初期,建立起來的每一代人自己互助的,較完善的勞動保險制度。如有結余,還可以為下一代作出積累。
我們來算一筆賬,就在清楚不過了。毛澤東說:“工人工資一個月50元,一年600元,還有7400元上繳國家”。(顧龍生編著:《毛澤東經濟年譜》,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3年3月第1版第635頁)。(有條件的朋友還可以查看一下當時的勞動定額)。按原國企職工每人30年上繳計算,就是22.2萬,如果在乘上最少10倍的幣值比,就是222多萬。這個帳一算,大家恐怕比我明白,200多萬啊!我們再接著算一算,職工平均60歲退休后,領取養老金(應當是按照平均壽命70歲算得)我們就按平均80歲算。每個職工一年平均領取3萬元(一年能領到3萬的不多吧),20年也只不過是60萬元。還有160多萬的結余(恐怕能活到80歲的人也不多吧?我查了一下資料,中國人的平均壽命72歲)。帳算清楚了,結論也就清楚了。中國建立的勞動保險制度,根本就不存在美國式的社會保障制度,吃子孫飯的弊端。
三、盜搶者為中國策劃的“社保”,是為了暫時逃脫法律制裁的權宜之計
再來看看中國目前的社會保障制度,它既不同于美國式的社會保障制度,更不同于中國式的勞動保險制度。美國式的社會保障制度,雖然存在著吃子孫飯的弊端。但畢竟有它當時建立時期的合理性,為了轉移當時的社會矛盾,也算是最優選擇了。更何況西方國家都是在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4000美元甚至超過1萬美元才進入老年化的,也許他們的富裕程度,是會有辦法解決的(好像至今還沒有什么好辦法,法國已經暫緩了社保改革)。而中國的社會保障制度,是建立在勞動保險金不翼而飛、被人盜搶的情況下,在全國聲討的壓力下,倉促拆東墻,補西墻籌劃出來的。眼看拆東墻,補西墻不能奏效,又拋出了拾人牙慧的“老齡化”,來做擋箭牌。這是一種類似保險公司拒付保險,反而卻賴你的兒子生得太少,無賴式的所謂“社保”。還美名其曰:與國際接軌。現在連美國人吃子孫飯都要吃不下去了,更何況中國是一個,有人形象地說是,“未富先老”的國家了。又怎么能靠吃子孫飯維持下去哪?更何況這種瞎話連篇的盜搶國民勞動保險金的行為,早已玷污了國家信用職能的可信度。又怎么會能和美國人接上軌?
擺在我們國人面前的事實,已無需多言。被溫總理視為“新三座大山”的現實,已經明明白白的擺在了國人的面前,盜搶國民保險金者“企保不能保障國民應有的保險權益,企業倒閉了,保險也就沒有了”的謊言,正在社會正義與人類良心面前,逐步的揭開。這個所謂的“社保”,不但剝奪了老職工的眾多合法權益,同時,也剝奪了國民幾代人為子孫后代積累的巨額財富。未來的年輕人,不但不能夠依法取得老一輩為他們創造的合法權益,還要用自己繳納的保險金,來為盜搶者償還他們對國民欠下的血債。然而,年輕人繳納的“社保”金,根本就無法堵住國民幾代人積攢起來的,數以萬億計的窟窿。據權威人士透露,缺口8000億。恐怕,這些年輕人繳納的保險金,某一天會不會再一次成為“特權”,這個賬不用算,也會心知肚明。盜搶者籌劃出來的這個所謂的“社保”,也只不過是為了暫時逃脫法律制裁的權宜之計而已。
四、簡述盜搶國民勞動保險金的過程
第一招兒,制造國營企業虧損的假象。首先制定三軌制的稅收制,在當時人們將這種古今中外都未曾有過的稅收制,形象的比喻為:“寵著老三,哄著老二,虐待老大”。老三就是外企,老二就是私企,老大就是國營企業。老三、老二不但少收稅或不收稅,甚至于還有很多優惠,給他們補貼錢。做為老大的國營企業,可就慘了。不但加大了稅收力度,還要被勒令拿出錢來,扶植私營企業。這種超過50%的稅收,在加上被攤派的扶植私營企業以及各種苛捐雜稅,恐怕這個世界上什么樣的企業,也得被他整趴下。在這樣的環境下,如果國營企業還不虧損的話,反而到出邪事兒了。當國人們質問他這種竭澤而漁的稅收政策的時候,這丫的確說,“這是政策性虧損,國有企業必須承擔社會職責”。然而,國企到了真的被這個違反經濟規律的稅收,壓的無法生存的時候,他卻話鋒一轉,不再提那個所謂的“政策性虧損了”。而將企業虧損的原因說成是“產權不明”。
第二招兒,采用了致命的兩招兒,搗毀國營企業。兩次的出爾反爾,他要造旗艦,搞什么強強聯合,大造集團企業。蒙騙國民,說什么,只有強強聯合,才能迎接未來國際壟斷跨國公司的挑戰,為此他搞起了拉郎配式的企業兼并運動。而沒過多長時間,他又開始大談什么“船小好掉頭”,開始了拆散大企業集團。如此的出爾反爾,顛三倒四。還有什么樣的企業能夠經得住得如此的折騰。一會“政策性虧損”,一會又“產權不明”。這個家伙是滿嘴跑舌頭,小孩唱歌沒譜。
第三招兒,采用撥改貸,徹底斷絕了國企的生存空間。如果實行“撥改貸”,它的前提應當是在完全的市場經濟條件下,才能夠起到作用,在沒有解決國企老職工多,退休職工多,特別是職工的勞動保險金和職工積蓄的住房款,這些歷史遺留問題本應當政府承擔的責任,強行推給了國營企業,企業既要承擔高額的稅制,又要承擔歷史遺留問題。所以這個“撥改貸”完全違背了市場經濟規律。造成的嚴重后果之一,就是積壓出眾所周知的“三角債”問題。而這個丫的不檢討他制造的違反經濟規律和違反法理的稅收制度以及三角債的成因,卻拿出數萬億的國民血汗,打著“三年國企脫困”的幌子,制造國企虧損的假象,結果是明目張膽的將國民的血汗送給了貪官。
第四招兒,采用計劃經濟的手段,扶植所謂的“民營企業”,開始了對國有企業敲詐式的攤派運動。這時的國有企業已經在他錯誤的一系列政策下,入不返出,還要貸款去扶植那些所謂的“民營企業”,這恐怕也在世界經濟史上絕無僅有的了。
上述四招兒,就已基本完成了的制造出國營企業虧損的假象。當時,有識之士,就對他這種搗毀的招術,怒斥道:“國企不亡,天理難容”。這丫的正好利用了這八個字,進行偷梁換柱,混水摸魚。于是呼,從偷偷摸摸,開始了大規模的盜賣國企的MBO運動。再于是呼,大張旗鼓的開始了盜搶國民保險金和住房款的下崗運動。
第五招兒,采用混淆視聽,混不講理的手捥,開始漫罵國民,罵國民是“懶漢”,并氣勢洶洶的“砸特權”。并大肆抓捕“用自殺要挾政府”的國民,中國進入了最慘無人道的血腥時期。
第六招兒,企保變社保,開始了盜搶國民的真實目的;改革開放之初,為了確保改革的順利進行,確保職工的正當權益不被侵害,確保依法治國的信用原則。體現了國家法律的嚴肅性、信用性。這一信用,在國家嚴格履行了將近五十年多年,從沒有人敢于枉法。特別是在鄧小平領導下的改革開放初期,為了確保國家信用,職工的合法權益。阻止有些人假借“改革”的旗號,盜搶國民勞動保險金,于改革開放之初,在《勞動保險條例》中特增加了關鍵的一條。
《勞動保險條例》第六十條 凡實行勞動保險的企業,如經轉讓、改組或合并,其全部勞動保險業務,應由接辦者繼續辦理,所有對工人職員應繼續支付的各項勞動保險費用,不得中止付給。
勞動保險金在這丫的盜搶過程中,不但對國民進行謾罵,且瞎話連篇。說什么,“企保不能保障國民應有的保險權益,企業倒閉了,保險也就沒有了”。為了將盜搶國民保險金,做得天衣無縫,此公又連出狠招兒,發動了一場將企業變賣的下崗運動。一時間還真的把國民弄懵了,當國人醒過悶兒來的時候,方知道根本就沒有什么“企保”那么回事兒,國人一直的保險權益就是以國家信用擔保的勞動保險金。所謂的“企業保險”只不過是這位高官,為了盜取國民保險金和職工住房款,使出來的馬唬眼。為此多少人拿不到退休金,多少人有病沒錢治,多少人為此流落街頭。輿論再一次嘩然,質問,為什么在新的保障制度沒有建立起來,就廢除了國民幾輩子積蓄的勞動保障制度。在社會輿論的強大聲討中,此公又出新招兒,為了將這一驚天大案做得更隱蔽,糊弄國民說:“不會損害老職工的利益,老人老辦法、身份置換”,爾后還弄出了一些無法兌現的政策文件,說是要化轉(歸還)原企業工人這筆保險金,但是,用吳敬璉的說法,有人違反程序了。并說“陰差陽錯”,“劃轉”變成“減持”了,種種原因“束之高閣”了。用官員的話說,就是“缺口”,用老百姓的說法,就是不翼而飛了。眼看事情敗露了,趕緊使出了一個金蟬脫殼之計,拆東墻,補西墻。建立起來一個用年輕人繳納的保險金,來償還被盜搶國民的保險金。偷梁換柱,謂之為“社保”。 致使看不起病、住不起房、上不起學的三座大山又重新壓在了國民的頭上。
這個所謂的“社保”,不但剝奪了老職工的眾多合法權益,同時,也剝奪了國民幾代人為子孫后代積累的巨額財富。未來的年輕人,不但不能夠依法取得老一輩為他們創造的合法權益,還要用自己繳納的保險金,來為盜搶者償還他們對國民欠下的血債。然而,年輕人繳納的“社保”金,根本就無法堵住國民幾代人積攢起來的,數以萬億計的窟窿。據權威人士透露,缺口8000億。恐怕,,這些年輕人繳納的保險金,某一天會不會再一次成為“特權”,這個賬不用算,也會心知肚明。
至此,東窗事發,看來真得不好再掩蓋了,盜搶者們就真急眼了,趕緊嚷嚷“赦免原罪”。一會兒弄出一個“河北一號文”,一會兒又弄出一個“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一會兒又弄出一個“善意取得”,忙得真是不亦樂乎。但是,還是掩蓋不了他們盜搶國民鐵的事實。不但一些正義之士,正在把他們欺騙、盜搶國民的事實,一點一點地給抖落出來,就是這個集團的代言人,吳敬璉先生等也要把他們拋出去。稱之為“權貴”。并告知國人,有人違反程序,將“劃轉”變成“減持”了。
第七招兒,走為上;這丫的盜搶國民案暴露后,在千夫所指下,在也沒有當初假借鄧公遺言:“只能當一把手,不能當二把手”的雄心壯志了。只能此地無銀三百兩,做賊心虛的表白,自己是“清官”。你丫的要真是“清官”,你也不用說你兒子,是怎樣在你執政期間飛黃騰達的,更不用說你兒子在美國最大的金融財團里的股份,也不用說你兒子又是怎樣成為這個財團的CEO。只說一說,你丫的把國人的保險金和住房款弄到那里去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