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應旗幟鮮明地反對任何的“貨幣自由兌換”進程
2007-09-30 政經人生
--------------------------------------------------------------------------------
國家應旗幟鮮明地反對任何的“貨幣自由兌換”進程
據網載,央行行長周小川上周五出席在香港舉行的亞洲金融論壇時表示,中國將朝著人民幣自由兌換的方向一步一步走,盡管他又說,中國沒有設定人民幣完全可自由兌換的時間表。還用“水到渠成”來比喻人民幣完全自由兌換的進程。
這些出于央行高層的話語,著實使人直冒冷汗,也使我們感到,國家高層在國際金融特別是貨幣兌付與流通問題,在對“一國貨幣是完全不可兌換”的本質關系的認識上,存在重大缺陷。在這里,有必要建議國家,應旗幟鮮明地反對任何國家的貨幣,其中特別包括人民幣“自由兌換”的任何做法與進程。
“貨幣能自由兌換”與“應自由兌換”的詭異思想,從來都是西方用心險惡的人拋出來,特別是希望使發展中國家上當受騙的思想。君不見10年前遭受亞洲金融風暴的國家,正是這種可滅國的“自由兌換”的思想所害。但為什么時至今天,這個思想仍有“市場”,仍有有心計的人不斷釋放出來,用以謀殺這最后一個認識還不到家的大國呢?這確使人深思與警惕。
任何一個國家,其傾向"自由兌換"的思想,都是極其危險的,那怕所謂的“沒有時間表”!因為“沒有時間表”,但也表明是有這個“目標”的,最起碼還存在一種壞的潛意識,就表明在思想認識上存在錯誤。而這個思想,是所有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一刻也要不得的。
一個國家貨幣的“自由兌換”,本質就是意味著放棄了國家的貨幣權與金融權,意味著這個國家不能調整其國內的“信用再造關系”——這種關系,在企業層面,反映為一種會計撇帳,反映為一種破產重組;在國家層面,是一種整體信用重構。它是市場經濟體制下,落后的國家(發展中國家)要追上發達國家,要成為一個富裕國家必須連續經歷的“財務”過程;很多人不明白,失去了這個過程,或沒有經歷著這個過程,就不能成為富裕國家,而這個過程,是一個國家自身主導的過程,是一種對市場效率的反操作過程。
最現實的例子就是,中國受“自由貿易”思想的影響,國家并沒有主導外貿的交換,連出口商品也不征稅(反而奉此為“慣例”),當他已成為了一個生產大國時,其對外的貿易關系(交換關系)就得不到調整,反映為國際社會國與國的生產關系就得不到調整,他也就不能成為一個富裕的國家,當然更不能成為一個發達國家了。而這也是為什么這幾十年,能從發展中國家“畢業”成為相對富裕的國家或地區的,只有“四小龍”等少數的緣故。
總言之,一個國家的貨幣搞什么自由兌換,本質也就是意味著體認外國發達國家的價值體系與交換關系,意味著承認現時整個不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貿易關系與分配關系),也意味著這個發展中國家永遠不可能從發展中國家的隊列中結業。
我們看到,中央高層很希望認識國際金融國際貿易的本質,而這國際金融國際貿易的本質,就是國際政治經濟學理應能反映的內容。很可惜,這一學系還十分的單薄,很不成體系,我們的專家們對此認識很不深,我們的中層更缺這方面的知識,但國家只能從這個認識層次上“硬性”地走過來,需從一個個不清楚不理解的概念中盡快的走過來。
就讓我們先確立這樣的觀點吧:任何一個國家的貨幣的自由兌換,都是錯誤的方向;任何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都不應朝這個方向走,發達國家也不要在這個問題上,讓發展中國家在走過了亞洲金融風暴后,再走入這個陷阱了。
(寫于2007年9月30日)
“貨幣自由兌換” == “美聯儲”能自由兌換它國央行
2007-10-03 政經人生
--------------------------------------------------------------------------------
很多人誤認為,被稱為“國際貨幣”的東西,就意味著是一種“自由兌換”的貨幣,并以為那些西方“發達國家”的貨幣,就是“自由兌換”的貨幣,但事實并不是那么回事?,F象需要我們看到本質。
我們“看不到”這些“發達國家”的貨幣不是大家所理解的那種“完全的自由兌換”,是因為沒有出現那種“極端”的情形,且出現了大家也不知道,也分辯不出來。
現在就拿最受人“喜愛”美元來說。我先說出結論:美元是“最不”自由兌換的貨幣!
什么是“自由兌換”,不知大家搞清楚了沒有。我們要自由兌換什么?我們手中的美元,如要自由兌換,它應該兌換什么?黃金嗎?30多年前就不行了!那兌換什么?我們手中的美元,除了能買美國的債券,能買美國股票市場上的股票,什么都買不了。中國如要去買它一個企業,就不那么如意了。
美元能買海灣國家的石油,卻與美元的自由兌換完全無關,是海灣國家的事。但哪一天人家不收美元了,我們還得要自家的商品去與他們換石油。
中國的旅行者,是可以拿著美元,到美國去用,但也完全不存在“自由兌換”,充其量是“自由購物”,也算不錯了。
說到這里該明白別人推銷的“自由兌換”是一種什么樣的內涵,包裝的是什么樣的貨色了吧?所謂的“自由兌換”,是“人家要自由兌換我們的東西”,不是“我們能自由兌換人家的東西”,指的是“美國的美元能自由兌換另一個國家的貨幣”!這意味著什么?意味著美聯儲“兌換了”其它國家的央行!
央行的目標不在內 而需智對“美聯儲”
2007-10-03 政經人生
--------------------------------------------------------------------------------
“美聯儲”是逆勢減息,最后的結果,是將世界性通貨膨脹向高處推,因為這才是最符合美國利益的。最可憐的,就是那些拿著與三年前相比只有1/3購買力的美元國家與民眾了。
各國央行,已被推到這風高浪急之中,只有與“美聯儲”智斗,沒有半點退路。
預計,“美聯儲”還將繼續“強勢”減息,這肯定能看到世界各國央行斗法的真功夫了。搞得不好,或無能或放任不管,或將有一些小國,出現10年前亞洲金融風暴時,連政權都換的情形。緬甸最近出現的街頭運動,是一種由此引起的征兆,值得引起各國高層警惕。
今次的斗法,我國的央行沒有了10年前簡單的不放開人民幣匯率,不放開資本項下的兌換這么簡單的操作就能對付得了,得有新的金融技巧,否則,又將以國家的經濟發展速度減慢,或以國民財富的另類流失為代價。
手中拿著的美元,是沒有法子的事,得趕快用掉,不應購買別人的金融產品作什么“長期”“保值”的投資,最終都會是一場空的;現在貶值就貶值了,以后不再收藏這些印的紙幣就是了。
早在這番世界性通貨膨脹來臨之前,早在我國外匯儲備具高速增長之勢的時候,我們就應再次戰略地分步取消所有出口商品的退稅了,并開始取消強制結售匯,取消無限制購入外幣的做法,放開匯率,達到第一步的匯率市場均衡目標。
但時至今日,美元貶值引起的世界性通貨膨脹的現實,再蓬“美聯儲”逆勢不斷減息的操作,仍希望央行心里清楚,上述的這個目標仍然在,仍要盡快完成,不要被此壓力搞亂了方寸。
國內此輪的通貨膨脹,完全是由輸入式通貨膨脹引起的;國內流動性的增加,是外貿高速增長下外匯儲備的大幅增加造成的。國家收縮流動性很簡單,提高準備金就成了,但不應提息,這樣會冷卻內需;國家應繼續完成之前未完成的戰略地分步取消所有出口商品的退稅,開征出口商品關稅,逐步取消強制結售匯,逐步取消無限制購入外幣的做法,最后使匯率達到第一步的市場均衡目標。
可以定性地說,國家之后幾年,應朝著降低國內生產的息率提高對外出口的關稅方向走,以擴大內需并應對與維持投資的增長,將以往為對外生產投入的資源,轉到為國內生產上。如能實現在10年內,使國內單位貨幣的購買力乘以關稅,等于歐美發達國家的水平,則中國的富強就走完了第一步,也算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了。
(寫于2007年10月3日)
政經人生 之 人民博客:社會科學與機械工程
http://blog.people.com.cn/blog/showblog.jspe?site_id=5389
郵 箱:[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