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加息步伐擠出兩大資產泡沫
易憲容
目前國內兩大資產價格泡沫之大,早就是無可復加了,無論是房地產還是股市都是如此。而且兩大資產價格泡沫吹大,不僅造成兩大資產市場經濟行為扭曲,也引致全面的通貨膨脹出現。如果說,政府認為兩大資產泡沫不太重要,任其發展,任其自生自滅,那么吹大的泡沫總有一天會破滅的,這是誰也阻擋不了的事情。當然,當這兩大泡沫破滅時,其結果如何,歷史經驗早就擺在哪里,也就需要再多說了。因此,本人認為只在慢慢地擠出這兩大資產泡沫,才能讓整個經濟恢復正常,并走健康發展之路。而擠出兩大資產泡沫最好的方式就是央行在加大加息的幅度與加快加息頻率,讓兩大資產的泡沫慢慢地擠出。
現在,我們要問題的央行為什么要加息?從7月份數據來看,居民消費價格(即CPI)上漲為5.6%、M1與M2分別增長為20.94%和18.48%、房地產投資增長為28.5%,及前7個月的銀行信貸增長為2.77多萬億之后,中國經濟較為過熱、全面通貨膨脹壓力已經增大了。對此,盡管流行著,這次中國的通貨膨脹率上升,主要是食品價格快速上漲導致的結果。而且食品的價格上漲是暫時的、結構性的,因此,7月CPI上漲不是全面的,而是結構性的。這些的看法與現實是相差很遠的。
盡管,目前市場流行觀念是,央行不可通過加息來采取嚴厲的通貨緊縮政策,或是加息本來就沒有什么用,央行不必采取單一加息的方式來對付通貨膨脹。甚至于有人認為,在美國的次按危機爆發之后,美國可以減息,因此,中國央行也要隨美國的政策起舞等。其實,對中國通貨膨脹的問題為什么會如此困惑,關鍵在于有幾個概念理解不清楚,并由此得出一些錯誤的判斷。
一是中國經濟可容忍多高的通貨膨脹。一般來說,發達市場經濟下的貨幣政策目標制的國家,CPI為2%就會十分警惕了,而也有國家通貨膨脹率不得超過1.6%。可以說,就中國來說,盡管沒有實行貨幣政策目標制,但是由于早幾年CPI一起處于低位運行,目前中國7月份CPI為5.6%應該是值得密切關注的事情,特別是中國的CPI體系存在嚴重缺陷的情況下,它只能通過食品價格的上漲,才能使國內CPI上升。在現行的CPI體系下,如果不是糧食價格的快速上漲,還有多少消費品的價格足以帶動中國的CPI快速上升。因此,真正帶動國內居民消費品價格上漲的居住類,不僅權重小,而且基數小。如果中國的CPI做適應的調整,如果中國的CPI體系從居民真實消費行為與模式來設計,估計中國的CPI上漲會比現在要快得多、要高得多。因為,房地產價格成倍的上漲,肯定會帶動居住類消費快速上漲。
二是有人認為目前中國的通貨膨脹是結構性的,而不是整體的,因此,這種結構性通貨膨脹不會對整體經濟造成多少傷害。我想這種看法是沒有多少內在的經濟邏輯。就如早些時候,有人提出的中國股市泡沫是結構性泡沫,不是整體的泡沫一樣。其實,說中國的通貨膨脹是結構性的,這是在玩一種文字概念,并沒有表明現實事物的內在邏輯性。因為,很簡單,對于一件事件或一個市場而言,結構是什么?是把事件或市場內部各個要素(或成分)之間規律性內在聯系,而且這種內在聯系并非機械相加而是規律性有機結合,是在量和質上與原來的事物或市場存在根本性的區別。如果事物或市場的不同結構,一定會引起事物的性質與功能根本性變化。
也就是說,結構是相對于事件或市場的性質與功能而言,而不是相對于事物或市場的整體而言。比如說,一種事物或市場有什么樣的結構,就會有什么樣的性質與功能;結構改變了,其性質與功能也會變化。如果把結構看作是事物或市場的整體與部分的關系,那么就無法對這個事物及市場進行解釋了。比如,有人說目前中國的市場整體上不存在通貨膨脹,只是部分消費品的價格上漲過高,是一個結構性問題。也就是說,從這個市場整體與部分來說,市場整體是好的,其功能根本沒有改變,只是市場的部分及結構有問題。但是從結構的觀點來看,結構性通貨膨脹就是指,其通貨膨脹是規律性的、內在穩定的、相互聯系的,因此,整個市場完全是一個通貨膨脹性的市場。如果結構有問題,那么整個市場的問題也就自然涌現了。因此,整體與結構根本就不是同一范疇的概念,而用不是同一范疇的概念是無法解釋事物或市場的內在性。更何況物價的上漲問題一個個的商品、一個個的行業上漲,而且不是是市場所有商品價格同時,否則就是出現了惡性通貨膨脹了。
對于中國的CPI來說,結構是什么?CPI的結構無非是指不同消費品類型的構成、權重的內在規律性、穩定性及相互聯系性等,它的功能就是通過不同消費品類型的構成與權重來表明消費品價格變化的趨勢。如果中國的CPI出現了結構性的通貨膨脹,那么也就表明中國通貨膨脹是內在的、規律性的及相互聯系的,也是整體性的。
因為,很簡單,盡管中國CPI中的食品的比重較大,食品及居住類是這次CPI上漲的動力,但就結構而言,食品與居住類并非中國CPI的部分,而是通過一定的權重反映中國CPI的整體上,因此,就7月份CPI為5.6%來說,相對于早幾年的低CPI來說,不僅是較高,而且也是中國經濟進入全面通貨膨脹的開始。
正如我在許多文章中所指出的那樣,中國式的通貨膨脹是從資產價格快速上漲開始,然后居民生活必需品價格上漲,及各種服務全面上漲,再就是消費品的價格全面上漲。很簡單,股市的上漲不僅會推動房價快速上漲,而且也會帶動與上市公司相關的工資與服務上漲。而且房價的快速上漲不僅使得居住類的房租的價格快速上漲,而且使得與房地產相關的行業的產品價格全面上漲,從而帶動相關產業的工資與服務上漲,并由此傳導到下游的消費品價格上去。最近食品價格的上漲就是一個例子。前幾天一個十分明顯的例子,就是深圳機場用餐,早在一兩個月,吃一碗牛肉面為32元,這幾天已經上漲到40元了。上漲幅度已經超過20%。
還有,假如有人講的“結構性通貨膨脹”成立,由于目前中國CPI結構不合理,如果我們改變中國現行結構體系,那么中國的CPI應該會更高。比如中國CPI居住類現在為13.6%,但美國為42.7%,如果居住類在中國CPI的權重中上升到30%(其實應該比這還高)以上,那么國內價格成倍的上漲的情況下,居住類的上漲幅度也不會亞房價上漲幅度,而目前市場上漲幅度最快的居住類權重加大,那么CPI上漲幅度就會更快了。因此,無論是從中國現行CPI上漲幅度,還是市場實際消費品價格的上漲,中國早就是進入全國的通貨膨脹了。
即使目前CPI上漲到一個不小的高度,那么央行就得通過加息的方式控制過高CPI。因為,即使這次加息后,居民存款利息有所上升,但就目前一年期存款利息上升到3.6%,但是居民存款處于嚴重的負利息,即負2.18%。居民的存款利息為負,央行自然要通過加息方式來改變這種狀態。而且,中國的這種通貨膨脹主要是央行發行貨幣過多的導致的結果。這就使得在中國現行的體制下,中國式通貨膨脹利益分配效率最有利于與政府密切的先獲得貨幣國有企業或部門,最不利的是貨幣傳導得最慢最后的環節的農業或農民。這就更是要求政府通過加息的方式控制通貨膨脹,以此真正保護弱勢群體的利益,來保護農民利益。
總之,結構性通貨膨脹并非是部分通貨膨脹,而是整體性通貨膨脹。無論是從中國現行CPI指數體系來看,還是從中國市場實際消費品價格上漲情況來看,中國全面的通貨膨脹早就是開始了,只不過,中國CPI結構體系的缺陷把它掩蓋了。而且中國式的通貨膨脹是由于兩大資產價格泡沫導致的結果。因此,面對這種中國式通貨膨脹,央行最好的方式是通過加息來控制通貨膨脹的壓力,來擠出兩大資產價格泡沫。特別是,如果兩大資產價格仍然泡沫這樣大,如果未來幾個月CPI仍然處于高位,央行加息的力度要大、加息的頻率要加快。這樣才是擠出兩大資產價格泡沫最好的方式,兩大資產價格泡沫一擠出,中國的通貨膨脹自然也就得到遏制。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