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資本主義制度下的奴隸制
“到了當年冬天,磚窯停工,窯主用摩托車把我扔到荒郊野外,當夜大雪,我的雙腳被凍壞,我就一路乞討,一路爬著回到老家?!保◤埿觳?。瞭望東方周刊《“黑磚窯”受害者》)
如大伙們所知,奴隸社會之前,部落戰爭中抓獲的俘虜因為無用,基本上殺掉了。后來,則是將之變為奴隸,強迫勞動。和資本主義制度一樣,奴隸的勞動必須生產出“剩余物”(或工人創造出剩余價值),這些勞動對奴隸主/老板才是有用的。在奴隸社會里,這通常不成問題。但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如上面的新聞所述:磚窯可能因為缺少利潤或市場等原因而停工(正如工廠關門或進入淡季),窯主就把奴工丟掉了事——否則還要花錢養他們。
這是資本主義制度下的奴隸主最可怕的地方。
方納《美國工人運動史》第一卷第二章:“雇工或奴隸在淡季時老板也得給他穿的、吃的和住的地方,但對于自由工人,到那時則只要通知他走路就完了。同時,合同雇工或奴隸有時還會逃跑,這對老板來說就是損失了一筆相當數目的投資。亞當·斯密在他的‘國富論’一書中亦曾說道:‘在波士頓、紐約以及費列得爾菲亞……自由工人的勞力,總起來計算,是要比奴隸的勞力更為廉價?!?/p>
奴隸主會盡其所能地把“養活奴隸”的費用控制在最低限度。如果自由工人的勞力比奴隸更廉價,那就意味著:“自由工人”甚至得不到奴隸那樣的生存保障。奴隸不會餓死,自由工人則很可能會。
資本主義發端于歐洲。馬克思論述資本主義誕生的條件之一,是“自由勞動力(市場)”的形成。歷史地看,這意味著形成這樣一個階級:失去生產資料,與土地和工具分離,除了受雇便無以為生。在歐洲,這個階級便是來自被剝奪了土地的農民、破產的農民和手工業工人。在殖民地,則需要破壞原來的生產方式,才能獲取可用的勞動力。不過,勞動力是否一定必須是“自由”的,卻未必。我們已經看到在資本主義體系之下奴隸式勞動的泛濫。而在17世紀的英國:“他們(英國工人)不能辭去一個工作再去找一個收入較高的職業,因為根據英國‘主仆法令’,任何一個工人任意離開自己的工作就要被判處三個月的徒刑?!虼耍芏嘤と穗m然名義上是自由的,實際上是過著奴隸的生活。其中蘇格蘭礦工尤其如此。1606年,蘇格蘭有一條法律竟規定,逃亡的煤礦工人應以盜賊論罪?!?/p>
這些規定顯然是為老板們服務的,也就是有利于老板的。這些工人之失去人身自由,乃是由老板的國家機器來強制執行的。換言之,資本主義并不自動保證或要求工人的完全“自由”,一切視老板的利益而定。在局部范圍內,奴隸制對老板是有利的。
當代奴隸制的重新泛濫,其趨勢和原理同全球化的“向下比賤”是一致的。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