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組團秦洛鄭太黃中游大三角城市圈,防范中部崛起中有可能出現的中原塌陷危險
——————中原崛起發展策論
十一五期間,中央政府勾畫出了“中部崛起”的戰略藍圖,河南人民更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喊出了“中原崛起”的發展口號。與中部崛起相對應的是改革開放前起政策面上出現的“中部地區塌陷”。但是,與“中原崛起”相對應的則很可能是中部崛起過程中宏觀經濟面有可能出現的“中原經濟塌陷”。“中原崛起”不應當僅僅是一個壯壞激烈的口號,中原崛起應當形成一種勢不可當的發展潮流,通過中原的崛起,整體地參與和實現中部崛起的宏偉藍圖。
中部崛起很后可能出現重心南移的戰略局面,湘、鄂、贛三省利用天然的地理、交通、文化等區域優勢,以長沙、武漢、南昌為中心組團中南城市圈,勢必造成中央政府在政策、金融、經濟方面向中南城市圈傾斜。以鄭州為核心的中原城市群,很可能因為地理、文化、交通等方面的影響,難以與中南城市圈有效接軌,從而形成一個相對獨立的弱勢經濟單元。如果不積極調整戰略思路,極有可能在“中部崛起”同時出現“中原塌陷”的不利戰略格局。古人稱:“善養生者先病服藥”,河南人民實現“中原崛起”戰略,首先要采取積極措施,以免因為戰略布局的失誤,出現“中原塌陷”的不利局面。
河南要實現“中原崛起”,必須解放思想,放開思路跳出“中部崛起”與中部大省的圈圈框框。只有跳出中部看河南才能眼光更遠、見解更新、思路更廣。河南不僅僅是中部的河南,更是中國的河南。由于天然的地理、交通、文化特點,河南向南不可能與湘、鄂、贛三省組團中南經濟圈,即便強強加盟,也很有可能是一個邊緣化的經濟區;向東不可能與安徽組團黃、淮、海經濟圈,因為安徽很有可能并入泛長三角經濟圈中,參與泛長三角經濟建設;向北也不可能與山東、河北組團強強加盟環渤海經濟圈。但是,中原城市群由于整體經濟實力不但遠遠落后于泛珠三角、泛長三角和泛渤海經濟區,甚至與湘、鄂、贛中南城市圈相比也不可以同日而語。如果獨立運做很可能永遠是一個弱勢的城市群,從而最終形成整個中原地區的經濟塌陷。張良說過:“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藥苦口利于病”。毛主席也說過人要有點憂患意識。河南必須尋找合適的戰略伙伴,在泛珠三角經濟圈、泛長三角經濟圈、泛渤海經濟圈以及湘、鄂、贛中南城市圈四大經濟增長極的基礎上組團中國第五大城市圈,形成中國第五大經濟增長極。
從文化、地理、交通等區域特點上講,河南都很有必要與西部的西安和北面的太原結盟,組團秦、洛、鄭、太黃中游城市經濟圈。陜西在政策上雖然被劃為西部地區,但是,陜西的經濟中心在關中,在經濟規模與經濟特色上,現實地更多表現為中部特色;山西省雖然屬于中部省份,由于是能源大省,則更有明顯的西部經濟特點。河南的豫西山區近乎西部的經濟特征,豫東則是純正的中部經濟特征。三省在經濟上同時具有中西部過渡的經濟特點。尤其是陜西的關中城市群與河南中原城市群,猶如一串閃亮的明珠,早已成為不可分割的經濟群體。所以河南省跳出中部、西部的區域限制,與陜西、山西組團秦、洛、鄭、太大三角城市群,組建黃中游經濟圈把陜西吸入“中部崛起”的時代大潮之中,或許是一個多贏的戰略決策——當然,鄭州、洛陽與西安極有可能成為黃中游經濟圈的中心大城市。
未來整個中國的經濟布局將有三個龍狀經濟帶構成。東部中國龍以東北經濟區為龍頭,環渤海經濟區為心臟,泛長三角經濟區為龍身,泛珠三角經濟區為龍尾。中部中國龍以秦、洛、鄭、太黃中游經濟圈為龍頭,中原城市群、湘、鄂、贛中南城市圈為龍身尾接云、桂經濟區。西部中國龍以新疆為龍頭,內蒙、甘肅、青海、川、貴為龍身,尾接西藏地區。所謂“中部崛起”實質上講就是中部中國龍的騰飛過程。“中原崛起”要立足于中部中國龍龍頭的戰略位置,以鄭州、洛陽為中心,西接西安,北連太原,組團黃中游大三角城市圈,并以此為依托整體推進中原城市群的經濟發展與實力隆起。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