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因為一篇《小城青年婚育觀向大城市靠攏:給錢都不生 誰愛生誰生》的采訪報道,“小城青年婚育觀”話題登上了微博熱搜。全面開放二孩政策以來,婚育話題又雙叒叕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了,各個大小媒體對“少子化”的討論也層出不窮。
看報道,全面放開二胎政策執行第一年,全國出生人口沒有增加,直掉了200萬人。之后每年出生人口都會逐漸下降。
少子化+老齡化,將導致一個“老人多,青年少”的倒懸社會,按照現在這種情況發展下去,到2030年,100個勞動力要養活64個退休老人,到2050年前后60歲以上人口的比例會直線上升到接近40%的水平。經濟學家們都慌了:
沒有勞動力人口可萬萬不能。老人們不參加勞動,誰來為發展續命,誰來為經濟接盤呢?
因為大城市里房價、物價居高不下,生活壓力壓得人喘不過氣兒,大城市青年不愿生,那小城青年總能多生些孩子吧。
然而生孩子首先要結婚。無論在大城小城,結婚率都在穩步下降。從2015年起,中國的離婚率已經超過結婚率了。
小城青年為啥不結婚呢?
一是因為高昂的彩禮,男方為了結婚需要籌備縣城里的房子、汽車,每張結婚證背后都需要幾萬、幾十萬的金錢投入。
(2017年中國“彩禮地圖”)
二是因為受“重男輕女”思想影響,女性數量本來就少,而且在城市化進程下,多數女性前往城市打工,很少回老家找對象。從2017年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來看,出生人口性別比失衡導致男性多于女性,對象更難找了。
三是思想觀念改變了,年輕人們也不再急于結婚了。
好在掙掙扎扎,總還是有很多人過了結婚的這一關。那結了婚的青年總該生孩子了吧。可還是有很多結了婚的小城青年沒打算生孩子。
小城青年為啥不生孩子呢?
一位開店的小城青年表示,生活壓力大,養娃難,等有一定經濟基礎和精力后,再考慮生孩子。這和大城市青年們的想法如出一轍。不管待在大城還是小城,不生孩子主要原因還是養不起啊。
一位在大城市剛剛養了一年孩子的寶媽曬出了支出圖。為了養孩子,一年的支出就比生孩子前多出六萬二。
生活在小城里雖然支出沒這么高,但是收入也低,夫妻加起來一個月工資五千左右,除去平時日常用度和人情往來的禮金,也就沒剩下多少。沒錢啊,哪里養得起孩子呢?
有個民間順口溜這么說:
“娶不起,沒房沒車誰嫁你;
生不起,剖腹一刀八千幾;
養不起,奶粉疫苗毒死你;
讀不起,選個學校三萬幾。”
生活艱難,處處都要錢,哪兒哪兒都有坑,逼得青年們不得不進入低欲望狀態。埋頭工作,努力掙工資,至于生孩子,以后再說吧。
但是又聽說,人口老齡化的大潮就快要到來了,按照現在的經濟增長率來算,2033年養老金缺口將達到68.2萬億,占GDP的38.7%。現在養不起孩子的青年們,到老了可能會面臨養老制度的崩潰,連養老金都拿不到!這可怎么辦才好呢?
別擔心,聰明的經濟學家們肯定早就想好了:這可是形勢大好啊,年輕人快把養孩子的錢都省下來攢起來,我們還可以再賺一筆養老錢!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