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
這是一個我被邀請次數比較多,但是一直沒有下定決心寫的問題。
這是一個我在寫的時候構思了很多次,思考怎么寫不會被刪的問題。
我還是決定寫出來,刪就刪。
我的看法是:
2年內北京房價不會上漲,有跌的趨勢,有崩盤的可能。
外地更糟糕,不少城市都有商品房大量爛尾風險,盡量不要買商品房。
可以賣房,可以考慮小換大,不要背太高貸款買房。
2017年年初,我們在河北某市接了一個非常有名的案子,客戶花幾千塊錢買房,土地被另外一家開發商高價拍走了,至今未能解決。當時很多客戶給我說,他們堅決要房子,絕不退房。
我說雖然現在價格高,但是往下看房價會跌。
客戶里面有好幾個地產圈從業人員,他們都表示不可能。那時候新政剛出不久,大家都認為河北房價必然大漲,前景喜人,堅決不同意考慮退房的方案。
現在熬了一年,很多人改變觀點,認為退房也可以考慮。
各位可以設身處地的想一想,當時16000買房,現在房價12000的那些人是什么心情。
2017年的下半年,律所開始增加一種新的業務:買家毀約。
房價下跌,購房人認為買虧了,放棄定金逃離。業主起訴買房人繼續履行合同。而且也見到了這樣的判決書:法院判決買房人繼續履行合同,支付購房款。
到了今年,北京的房價已經持續下跌數個月,春節二手房中介集體放假,看房者寥寥無幾。業主們都在掛牌出售,掛的還都是高價,真實的價格可以用50萬為單位砍價。
比這些買家更有先見之明的是另外一群人。
2016年全年,北京賣了272434 套二手房,2017年全年,這個數字是136237套,而看往年的數據,基本上10~15萬套左右是正常的。我想問個問題,大家看到北京2016年房價暴漲,2017年房價開始走低,正常來說在房價看漲的時候,就不會賣房子。那么請問是誰,是什么人在2016年決定賣房呢?這些人賣了房子錢又去了哪里呢?
答案很簡單:海外置業。
很多人都賣了北京上海的房子,去國外投資買房,以至于這兩年,澳大利亞、新西蘭、加拿大都開始限購,對我們限購。美國、日本的房子中國人也跑去買,中國人成為美國目前最大的海外購房群體,超過加拿大人。肉眼可見的范圍內,原本次貸危機之下遍地法拍房、銀行抵押房的美國,年年都在開工建設新樓盤。川普總統真的應該感謝中國才是,是友好的中國人救其于水深火熱之中。
這里順便說一嘴,外國友人在北京買多少套房子?
一年不到1000套。
限購,也不是一塊鐵板,限購政策正在松動,有放開的趨勢。
2017年發生了幾件事,因為涉及到一些行業秘密所以不方便細說。簡單說就是在購房資格上放寬了要求,雖然限購政策沒變,但是買房資格,甚至戶口變得廉價了。同樣的情況不止一個城市發生。以往中央政府都是第一時間嚴令禁止,然而今年卻悄無聲息。
我想原因很簡單:房子賣不掉了,需要吸引別人來買。
在中國有一個帶點歧視性的詞匯:外地人。比如北京、上海這些城市之所以讓人不喜,很大程度上都是好事歸本地人,壞事歸外地人,工作、教育、買房、買車全部對外地人加以限制,全世界現在還有那個國家有這種按照戶口對人進行區分的政策?但是在賣地、買房的三吃一游戲里(開發商、銀行、政府吃買房人),外地人就是香餑餑了。
房價對土著來說毫無影響,因為他們可以靠拆遷解決問題。而高額的拆遷款最后誰來買單?還是外地人。在這里我們不妨提一個問題:
假設沒有限購,房價會漲嗎?
中國是全世界唯一搞計劃生育的國家,在這個政策持續幾十年之后,我們的人口結構終于瀕臨崩潰。于是2016年我們放開了二胎政策,也就是把對于人口的限購解除了,人口增加了么?沒有。
我們身處在一個變革的時代,過去的歷史從來沒有類似的情況可以參考——一個完全依靠政策調整的房地產市場到底有沒有風險,是否可以持續?如果這一套可行,我們就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因為這個模式讓政府可以有錢任性,修高鐵,修高速,讓國家高速發展。但是如果這一套行不通,有副作用,那我們就可能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
限購政策不僅僅在于控制市場不漲,也在于保證他無法快速崩盤。
一旦限購放開,不僅僅有了房價繼續上漲的可能性,崩盤的可能性也同樣有了。
所以我的一些客戶(開發商)給我講了這么一個觀點:
限購放開,樓市崩盤。
今天的北京,人均可支配收入是5.7萬,房價城里10萬,郊區5萬。老百姓一年的收入也就是買一平米。收入不變,房價變了,市場規律是價格提高,銷量必然降低,限購只是讓我們看不到結果而已,不限購也未必有交易量。不是過去我們對房子價格的認識不夠,而是政府對土地價格的認識不夠。
至于人民有沒有這個購買力,我認為政府可能知道,也可能不知道。
不管知道不知道,政府都認為房子老百姓買不起了。對于價格貴不貴的問題,中央說的很明白: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從土地供應上也能看出政府的態度。2017年一年,北京市供應了721公頃的住宅用地,創了歷史新高,這個趨勢到了2018年仍在持續。
官方對于這個“業績”是這樣說的:繼10月底北京提前完成全年350公頃保障性住房用地落實任務后,又于年底前完成供應商品住宅用地約721公頃,超額完成全年商品住宅用地650公頃供應指標,是近五年北京土地市場供應量平均值的1.75倍。
其中“共有產權住房用地供應38宗,用地面積約207公頃,規劃建筑規模約403萬平方米,是往年供地可建設規模的3倍。”共有產權住房是指政府提供政策支持,由建設單位開發建設,銷售價格低于同地段、同品質商品住房價格水平,并限定使用和處分權利,實行政府與購房人按份共有產權的政策性商品住房。說白了就是不能享受房價上漲紅利的廉價房子,價格大概是市場價的一半。
在具體地塊的土地出讓時,政府也對開發商出售價格加以限制,有些地塊的價格比周邊二手房價格還要低。
綜上幾點,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大量相對現在更廉價的房子將在2~3年后進入市場。價格沒有繼續上漲的空間,只是能跌到什么程度的問題。
2017年北京商品住宅用地供應量達721公頃? news.163.com
接盤俠,此時此刻,你做好準備了嗎?
在北京城里買一套小三居,價格是1000萬上下。作為一個響應國家號召的二胎北漂,這樣的面積也不過剛夠一家老小居住。如果老人不來住,兩口子怎么帶著兩個娃娃上班賺錢還貸?如果你是過去幾年都苦于沒有購房資格,而今年市場突然放開給你購房資格讓你買房,你要準備300萬首付,背700萬貸款償還30年。每個月還款大概4萬塊。
所以說,這個題其實就不是為普通人準備的,基本上就屬于 千萬富翁題,剩下的人都是看客。
要么你有上千萬,要么你有年收入50萬以上的能力(不吃不喝償還貸款)。我寫這篇文章對大多數人而言毫無意義,因為買不起就是買不起,不會因為我這篇文章不買了。
1000萬拿到東京都可以買個核心區域150平米的房子,這樣的房子租出去只需要10到15年就可以收回成本。同理世界上只要你數的出來的好地方,巴黎、倫敦、紐約、芝加哥,大體上都有著不錯的租售比。反過來你北京房子到底值多少錢,用年租金乘以15就對了。剩下的錢都是你給祖國繁榮貢獻的稅費。而且你做出貢獻歸貢獻,也不會有人感謝你。你依然是外地人。依然是被疏解的對象。
宏觀來看,我們現在就是懸崖邊上,等著最后一波老百姓高位接盤。
中國人民就是勤勞樸實善良,在剛出的游戲《文明6》里面,中國的民族特性是建造者(農民)使用次數+1,前兩個時代可消耗1次用來加速奇觀建造。今天你只要買房,你就算是消耗自己來建設奇觀了(高鐵)。至于那些高級兵種,比如大發明家、大商人、大學者之類的,大部分在2016年就跑了。
在中國的富人是有多蠢,手里握著1000萬,卻和各位一樣連購房資格都沒有呢!買個戶口才幾個錢!富人為啥富,因為人家知道得多啊!徐斌:富人依靠什么可以掙那么多錢?
本文一直在說北京,一直沒說二三線城市,我認為原理沒有什么差別。
中國的房價是由政府決定的,政府想要收高價,他過去就收了高價。
現在他一邊收高價(地方債務高,不得不收),另一邊提高供給(降低單價),提高廉價保障房,同時還限購,還要人口疏解,實際上就把一個巨大的風險全部憋到中間環節去了。這會讓開發商很難受,如果開發商實力不濟,就會導致開發商大量破產,產生大量 爛尾樓。
這個情況實際上過去幾年發生了不少,根本不需要預測,只不過不被關注罷了。
北京的房價會跌,其他城市不僅會跌,還會出現爛尾,尤其是外來人口越少的城市,越要警惕這方面的風險。河北前車之鑒,哪里漲的多,哪里就跌得多,慘的莫過于3萬一平米買河北周邊房子的大俠,更慘的則是明明沒實力買房,偏要跑去河北貸款買房的大俠。而最慘的則是買的還剛好是商品房的大俠,能不能熬到交房都不好說。
無論你在哪個城市,在房價暴漲的少數幾個城市買房也應當慎重、冷靜,不要害怕錯失機會。
最后我引用《文明6》的一段話來結束本文:
秦始皇,您的國民是您最強大的力量,您統一了中國,世界各地的人民前來仰望萬里長城和高聳的奇觀,您的人民辛苦勞作,很快修建了世上最讓人震撼的建筑,但愿他們的手上永遠沒有水泡,好好保護您的國民,您將名垂千古。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