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定西市漳縣境內212國道沿線,一堵堵高約兩米、統一裝飾的墻體,將路邊農戶的房屋遮擋住。這個地方官員口中的“212國道改造美化項目”,被當地村民稱為“遮羞墻”。
村民:最大作用是遮丑
近日,人民網記者進入漳縣殪虎橋鄉東橋村和大草灘鄉新聯村,對此進行了實地采訪。記者發現,從東橋村至新聯村的路段約5公里長,路兩側均是有間隔的修了這種墻。
漳縣是一個國家級貧困縣,根據公開資料,2011年漳縣農民人均純收入為2960元。在采訪中,當地村民表示“自家修不起這種墻”,而對這些墻的來歷,他們也并不清楚。
村民們表示,這些墻是今年10月份開始建的,“是公家(政府)修的,具體哪個單位不太清楚。”一位齊姓村民說,這些墻是“扶貧項目”,但除了這些墻,他“再沒聽見其他的扶貧項目”。
甘肅漳縣殪虎橋鄉東橋村,一排已經粉刷過的“遮羞墻”
如果是政府的扶貧項目,那么這些墻對改善村民生活能起到什么幫助呢?
新聯村的一位村民表示,修墻確實惠及了一部分農戶:“有的人說好,因為正好把他家院墻修了,還能擋一下養的豬或者雞。”不過,很多村民都認為,新墻其實“沒啥用”。“沒什么用,關鍵里面的房子沒改變。”東橋村一位村民說。
也有村民指出,“不是所有農戶家里都有(修墻),只是靠路邊的有。”
甘肅漳縣殪虎橋鄉東橋村,一間被墻所擋的民房
“你覺得政府為什么要修這些墻?”面對記者的這個問題,村民們的觀點也基本一致:
“砌墻就是為了堵一下,我們農民的房子不行嘛!”
“最大的作用就是遮丑,農民房子不好看。”
“從這里路過的大領導多,我們的房子丑,(修墻)能讓過路的領導覺得好看。”
此外,村民還質疑,修墻占路帶來了交通安全隱患。“沿著公路邊修建墻面,讓原本狹窄的國道路面更緊張了。由于車流量大,途經車輛會車時行人不好避讓,有安全隱患。”“大人都不好躲(車),需要貼著墻根走,更何況還有每天上學的小孩子。”
甘肅漳縣殪虎橋鄉東橋村的“遮羞墻”擋住農戶房屋
鄉長:群眾層次不夠
為了對村民的說法進行求證,記者一行來到漳縣縣委。縣委工作人員對墻的來歷做出了解釋:“這是212國道改造美化項目”,從鄰縣一直修過來,“有十幾公里長”。宣傳部副部長黨盛榮說,“這是村容村貌的整治,公路沿線的改造工程”,目的主要是讓公路沿線好看一些。
隨后,在縣委宣傳部工作人員的指引下,記者一行來到了殪虎橋鄉政府,見到了鄉長鞏志強。他表示,這些墻是“學習甘肅省內其他地方建設新農村的先進經驗”,主要由扶貧單位縣委統戰部出資,目的是“進行村容村貌集中整治,改善和美化人居環境,創建生態文明鄉鎮,促進新農村建設。”
對于工程預算,鞏鄉長表示相關文件和負責的人都不在,他也不是很清楚。“造價是每米還是每平方米500多元,記不得了。”并且,由于“粉刷工作還沒結束,具體的造價還說不上。”
為什么要先改墻而不是農戶的房屋呢?鞏鄉長表示“這是先改變整體面貌,整齊了,讓全體農戶都看到改變。所有的都要逐步改變,包括危舊房改造。”
鞏鄉長說,“人居環境好了,就把群眾的整體觀念改變了。”“我們這里的部分群眾才剛剛脫盲,對于這個做法的認識還不到位,也理解不到這個層次。”
甘肅漳縣大草灘鄉新聯村,“遮羞墻”外景較為整潔
甘肅漳縣大草灘鄉新聯村,“遮羞墻”內才是農戶的院墻,環境雜亂
甘肅漳縣大草灘鄉新聯村,“遮羞墻”內農戶破敗的房屋和院墻與新墻形成鮮明對比
多地曾現“遮羞墻”
漳縣官員稱,這種道路美化工程相鄰的市和縣很多地方都在搞。
同樣是在甘肅,永靖縣早在2006年就以“美化村容”的名義為公路兩邊的村莊砌上了磚墻。類似的情形也曾出現在河南鄭州、山東淄博等地。此外,云南富民、陜西華縣則被曝將山體用綠油漆噴涂以偽裝綠化。
永靖縣部分公路兩邊,砌了9處、總長度2公里多的高墻,用來擋住農民破舊的房屋和院落
永靖縣陳井鎮仁和村九社的“遮羞墻”
今年5月,菲律賓政府為迎接亞洲開發銀行理事會年會,在首都馬尼拉機場和市區間構筑一道臨時墻壁,擋住一處貧民窟,同樣引發爭議。菲律賓總統府發言人里基·卡蘭丹為政府舉措辯護稱,“任何國家都會在客人到來前做一點修繕”。
馬尼拉居民經過遭海報覆蓋的墻壁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