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關于目前宏觀現狀的一些思考與展望
這些依舊是我作為一個青年人的思考,也希望能給同齡的,正在試圖理解毛澤東思想的朋友們一點啟發或者激勵。
首先是我們目前所處的這個環境,互聯網。烏有之鄉本身也依靠互聯網這個載體傳播。但當今互聯網的染污非同小可。南方系,網易,鳳凰(野雞)之類的媒體不遺余力得推行它們的西方價值觀,鼓吹英美列強的優勢好處,恨不得我們處處跟他們接軌。
可怕的并不是“明招”,現在像美國之聲之類不問青紅皂白式的蓄意抹黑已經被大多數人所識破,當故意的抹黑展示出分身乏術的窘境時,這些個媒體采用了另外一種更為高技術含量的篡改歷史手法————真話里摻假話。往往是幾十句對歷史的客觀描寫,突然摻進來一句假話——假話少,但全都舉足輕重。足以改變青年對這些歷史事件的看法。時不時得找來一些所謂的歷史見證人,哭天抹淚得回憶一下毛主席在世時中國的“悲慘”國情,頗有幾分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意思。引用烏有之鄉一位前輩的思想,對于這些問題,只需要想想,為什么他們對毛主席這么大怨氣?用階級理論分析一下就全都明了了。
對于這類的媒體故意混淆歷史真相,動不動爆出。秘史,野史之類的做法。我希望我們青年人都能做到用唯物辯證法看問題。努力將客觀辯證法與主觀辯證法統一,進一步做到運用辯證思維方法,理性地,多角度地,有辨識力地看待一些目前看來仍有爭議的歷史問題,不人云亦云隨意胡說。多學習理論武裝頭腦,努力掌握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和精神實質后靈活運用,而不是閑暇時間被野雞媒體潛移默化的洗腦。
推薦我這個年齡段的朋友,一 可以多讀讀資本論和剩余價值理論。我的理論知識也很匱乏。二,可以多看看老書。地攤上時常發現寶貝,前不久又買到幾本在太陽最紅的年代出版的工農兵圖書。書中言論旗幟鮮明,對待資產階級劍拔弩張,讀來快意。我認為,老書是包含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結晶,他們的理論往往潛藏在深層,更需要多花時間加深理解。
第二,作為大學生,少一些享受和放縱,有辨識力地多看多聽,少說。努力積累自身的理論知識。就我自己來說,我認為一些大學里的活動,或者說很多大學里宣傳的價值導向是有問題的。高三時有一次,學校來了幾個所謂成功人士,開了一個所謂“關于如何成功”的講座,學生們羨慕不已,覺得這些年輕的“成功人士”簡直完美,恨不得一言一行都要模仿。會議中途,我們年級組長憤憤離場,我追問為何?年級組長說,他們這些人給孩子傳輸的都是什么價值觀?金錢至上。每天都在說成功成功,究竟什么是成功?
我從不認為成功都是賺多錢多賺錢。但是,很遺憾的現狀是,絕大多數身邊的同學朋友,對于成功的思考僅限于此。成功應該有個賓語,或者說,起碼有個目標,實現了他才叫成功。對于一群渾渾噩噩不知道做什么的來說,成功這個詞,難免可笑。隱約已經感覺到拜金化功利性的病,不是一天兩天能治好的了,他們深植在我們這一代包括更年輕的一代的腦袋里。舉個例子,人民日報批郭敬明。在不更事的早些時間,我曾經為這件事拍手稱快。但之后我發現,郭敬明式的人物并非獨立存在,其形成是由于一定的客觀環境,甚至是環境需要這樣的迎合。單純的批評一個個體而不對環境提出質疑并沒有根本性的作用。郭敬明只會多不會少。拋開其他的不談,我們應該相信誰?
毫無疑問,我們應該相信理論。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多理性的運用這些理論去分析現象,而不是被這些現象干擾我們原本就不扎實的理論。經過一段時間的“磨練”,我并不想像大多數人那樣為了一些今后可能有的利益拼命爭取在大學期間入黨(同時又對黨一無所知,提起來不屑一顧,黨課跟一般的可沒什么區別都只是壓力)我應該做的是多利用我的時間學習專業知識學習馬克思理論。多讀原著。加強自身能力,我不是黨員,但我會用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不以平常人所謂的東西衡量自己。自己要清楚自己究竟在做什么。我的理想并不需要他人如何評價,譬如我希望我能入黨,但我一不急,二不爭。不爭,不是說不表達積極性,而是說,我相信,入黨不是隨隨便便的,而是在我完完全全熟悉掌握那些應該掌握的理論基礎之后。
也許作為青年人的我們會發現太多太多的事情我們沒法左右,也許我們會批評他人如何如何在無意中讓環境更加的烏煙瘴氣或者縱容。但是,如一位作家所說,任何一種史詩式的宏觀改變,離不開每一個微觀的對于不合理現象的迎面相對。
最后一點,青年人,撿起你的尊嚴。南方系,網易媒體向來推行種種低俗的所謂流行詞,并為不少人津津樂道。“現今網絡低俗語言滿天飛,如果你不與中國低俗文化與時俱進,還真不明其新意,不雅的用詞大行其道麻木得一點沒有讓人尷尬,大有顛覆祖語文明之趨。國內網游企業巨人網絡為推廣旗下一款新游戲,因“屌絲”一詞存在爭議,日前遭到美方廣告播出機構的禁播。”連他們干爹都覺得不堪入目的詞語,為什么在我們這就這么好用。
這些心聲,以供給廣大的青年朋友們拋磚引玉,希望大家都能堅定自己的思想和信仰,不要被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想左右頭腦。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中流擊水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