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出人生迷霧,挺身時代中流
獻給五一國際勞動節
“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在那里可以大有作為的,一切有志氣的知識青年都要高興地到那里去。” ——毛澤東
這是一片紅色的土地,這里有純樸的鄉情和民風,這里不僅是一方凈土,更是滋養我們心靈的“世外桃源”。
4月20日 陰轉晴
我來到湘南農業合作社工作不覺已有近一個月了,本意是理論聯系實際,從網絡走向現實。這些天來的生活和勞動實踐,引發我許多感慨,更多反思。如今現實中的我與曾經困惑的我如同鏡子的兩面,我從一個“小資”到一個無產階級勞動者,從自我滿足自我意識到行動上和認識上的升華,這如同在我的心靈上展開了一場巨大的斗爭,這場斗爭對我的靈魂產生的撞擊和震撼,是我始料未及的。
自小在城市中長大的我,生活環境相對優越,以為農村里就是書上描繪的田園生活。我生長在北方,想象著南國的青山綠水,炊煙縈繞的鄉情,卻從未想過如何鋤地挖田,拾柴擔水,喂雞喚狗……等我放下旅行箱,才意識到來時當做體驗生活的農業合作社并不是我虛幻假設的田園生活,背包里的裙裝和時裝鞋統統派不上用場了,卷起褲角我下地干活。
我作為改開的同齡人,是在精英化的教育下成長起來的一代,自入學起,就總有寫不完的作業,應接不瑕的大小考試,分數的高低是評判優秀與否的唯一標準。應試教育的結果,是讓我在一面懷疑自己一面自我夸大的矛盾心態里啃讀,只為將來考上大學,畢業有份“不出力的好工作”而忘我地讀書學習。高考后,又幻想成為一個都市“小資”,于是選擇了酒店管理專業。
回想一下,三年的專科學習并沒有讓我真正掌握多少實用的工作技能,無非是一些如何為顧客服務的操作程序、禮貌規范的語言及服務意識等等。因為顧客就是我們的上帝,也是我們的衣食父母,讓他們滿意就是我們的工作。當我們面對的所謂上帝大多是官員及富貴階層(資本家),這些年無階級劃分的教育就起到了良好的蒙騙作用。
在這種待人接物的思想下,我和多數人自然地把富有當作層次高、有地位的象征,而身邊的保潔員、洗碗工及小商販便是底層勞動者。我自以為沒有輕視過他們,而面對“高層次”的“上帝”光臨卻又肅然起敬唯恐冒犯。
記得我在一家餐飲公司做大堂經理培訓員工時強調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面對顧客,卻有服務員問“你知道對方消費得起嗎”,我遲疑了。我們所謂的“服務”是“為人民幣服務”,有錢可以消費,權力是金錢的另一種形式,當它們相遇,服務就要更“高級”了。
我再一次在權與錢的面前,感到自己的卑微與懦弱。曾以為榮的小白領,在權勢面前不是一樣低眉順眼嗎?既使內心有著多么強烈的不情愿與屈辱感,卻又不得不在現實面前虛偽地表演著一個“和諧”的自我,記得我曾給員工設過“同心同力,共創和諧”的口號,這是我給自己扣上的牢籠,它讓我撇棄了自尊,讓我陷入矛盾里身心疲憊。我曾經活得壓抑而失落,在那些不真實的語言和行為中掙扎郁悶而又無法自拔。
在湘南農業合作社的工作和生活如同我這尾熱愛自由的魚兒縱身投入了大海,從未有過的放松與真實讓我找回了自己。這里沒有網絡里虛擬的情感,沒有街市噪雜的人群,不用面對老板豪客們作秀,也不再羨慕什么別墅洋房、香車美女,一切都是那樣的真實自然。這時物欲對一個人來說是那樣微不足道,而精神上的充實卻讓你快樂如小鳥。這是我想要的生活,不是逃避,而是面對;面對著勞動的艱辛,清淡的生活,我有了更多的時間去思考那些原來在城市中每天忙碌著顧不上想也不敢多想的問題。我的頭腦前所未有的清晰,這不正是一場觸及靈魂深處的革命嗎?我們未曾經歷過的文革不正是這樣一場對心靈的改造和革命嗎?那些控訴上山下鄉之類的傷痕文學看似主流,卻恰恰展示了這些人的自私和狹隘,真是貽笑大方。知識分子為什么不能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呢?難道只有農民才應該勞動嗎?事實上,勞動人民是真正有智慧的人,他們通過勞動創造出了食物和用品,才能讓你們這些達官貴族們任意揮霍。然而,多數的勞動人民并沒有過高的祈求,他們只想吃飽飯穿暖衣得一隅之所。他們從未抱怨你們享受著他們無法想象的特權,他們的樸實勤勞和善良,換不來一絲感恩與回報,卻還要他們再度讓出土地!
回想起自己在改開后“解放思想”教育下的無知和冷漠,深深懊悔不已。但從今日起踐行“為人民服務”才是真正的希望所在。
4月21日 多云
清晨醒來,窗外鳥語清脆,微風撫面。起身走出房門,看到一只水牛栓在門前。這是南方特有的物種,它有著黑色碩大的身軀,兩個彎彎的犄角,乍一看真有些懼怕的感覺。轉念一想,它可是門前幾家農戶的主勞力,不由得對它產生了幾分敬重和憐惜,還有莫名的憂慮,這份憂慮也來自于我對周邊農村的觀察。在單干狀態下,田間地頭勞作的大都是四十歲以上的中老年人,還在延用傳統的耕牛方式,不僅湘南如此,全國更是如此。對于農村青壯年勞力而言,進城務工是第一選擇,加之農民、農業的弱勢地位,許多人更是抱定了“在城里餓死也不回去種地”的想法。經濟危機愈演愈烈,農村問題中荒田現象日益加劇,我們還能再等待觀望嗎?這是我們70后、80后和90后們要共同承擔的社會責任,只有促進農業合作化才能實現農業的良性發展,以促進整個社會的健康發展。
中國有句老話——“三十而立”。我隨改革開放成長至今,也想大展鴻圖開創一番事業,卻始終無法將自己準確定位。起初剛畢業時打算做個成功的白領,可一進入職場,就被行業里的“潛規則”給了當頭一擊——單純、愛幻想的我進入了一家豪華大酒店工作,酒店董事長是一個五十多歲的暴發戶,靠變賣國企資產起家,熱衷于包養二奶找情婦。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有一天他居然約我開標間上床!我決絕地離開這個齷齪的環境,打算自主創業。
為了生計,我在水產批發市場做過冷凍海產品,與超市搞過聯營,早出晚歸。忙碌之余,感覺曾經在學校里學到的知識都被我遺棄了。我不甘心,于是開始積累資本去創辦企業,終于在同學的支持下成立了一家股份企業,因為所占股份較小只能以管理者的身份(副總經理)加入。種種因素,一年多下來,我們的合作解體了。我的“小資”夢幻終于粉碎了,也正是在這個時候,我才特別理解了“資本自來到這個世界上,每個毛孔都流著骯臟的東西”這句話。每個人都在爭取自己的最大利益,最終被資本最多、手段最狠的一個所吞并。當我兩手空空走出這場鬧劇的時候,才知道無產階級的生產資料是怎樣被剝奪的。而私有制的本來面目也暴露無遺。
在這個全面私有化的社會里,不僅是事業、財產被私有,甚至婚姻、愛情都被利益和價值所充斥。我的第一任男友,因為我自主創業時的小商販身份,遭到他家人的極力反對,說他這個貴為天之驕子的“人民公務員”,不能與我這種“三教九流”為伍,徹底擊碎了我的白馬王子夢。
年輕的我堅信自己是白雪公主,卻因為現實變成了灰姑娘,只是連穿水晶鞋的機會也沒有。傷心和眼淚之后,我依然認為自己能夠尋覓到一位成熟負責的佳偶,最好能如常人所想有車有房。很快,我便遇到一位三十多歲的“千萬富翁”,對方是做高速公路工程的,據說幾年前喪偶之后便把精力都放到了生意場上。當時我很敬重對方,以為這個事業型的男人會給我應有的榮耀,而好夢不長,終于得知他的妻子本就沒有病故,他的工程也因資不抵債而自身難保(工程保證金)……這些“美麗”的謊言讓我差點成了他包養的“二奶”!
這就是愛情以至婚姻給我的莫大的嘲諷。也許有人會說,這是你的時運不濟。而我認為,我的經歷只是一個特寫而不是什么個例,70、80后的女性有太多太多與我相似甚至更甚于我的痛苦經歷。我只是她們之中的一個縮影,在這個“摸論”至上的世界里,茫然無措地探求自己的生存之路。
4月23日 晴
接連幾天的梅雨天氣,讓人悶得透不過氣來。今天陽光格外明媚,我忙收拾了衣服、被單到不遠的小河邊去洗,這也是我在農場最樂在其中的事情之一。潺潺的溪流滌清了衣物的灰塵,也沖凈了我的靈魂,這份從未有過的潔凈與明澈,讓我時時沉醉……
回想這些年我的學習、工作、創業及情感歷程的片斷,象是一地的碎玻璃,閃耀著光芒,卻毫無用處,不堪回首。我決心掙脫這一切陰暗的桎梏,曙光在此刻降臨——烏有之鄉發表的“湘南農業合作社”倡議書,讓我深有感觸,決定自此開始改造自我,重塑新生,擺脫一切陳舊的束縛。投身于湘南農業合作社的建設工作正是我走向成熟,遠離小資情調洗盡鉛華,勇于自我革命,擔當社會責任的開始。我力爭在當前這個生產力推動生產關系發生巨變的時代,強壯體魄,以興大業。
五一國際勞動節之后的一段時間里,我還要在湘南農業合作社繼續勞動實踐,搞三農聯合體。自此,我的人生已經有的新的方向、新的定位。我堅信,在諸多樸實勤勞、思想獨立、作風嚴謹、言行一致的同仁們的影響下,我一定能踏實踐行“野蠻其體魄,文明其精神”的主席格言,力爭在理論和實踐上都取得更多更好的成績。以期在沖破人生迷霧之后,挺身時代中流!
在此以“六盤山高”來糾正原小資派網名“月宮仙子”,破舊才能立新,不以矯情的浪漫和清高而自居,采用日記體裁由“六盤山”代言,未完待續做日后實踐的補充。
——借此文獻給五一國際勞動節
2010.4.24寫于湘南農業合作社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