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老教授受“冷落”
“你們知道這位教授是誰嗎?”
在場的同學竟沒有一人知道,而這位老教授正是這些畢業生所在學院的學科帶頭人,一位院士。
這真的很悲哀,高層次的教授在4年里都沒有和學生接觸,高水平的學生怎么培養出來?受到大學生一致好評的點評老師網(pinglaoshi.com)最近新成立了一個“老教授不給本科生上課”討論小組。因為我們都很疑惑,老教授不授課,都去干什么了?說白了,我們也都是沖著教授聲望上大學,卻在講臺上難以見到名教授的身影,這在大學里已經不是秘密。本科生“無緣”在大學聽名教授的課,甚至一些研究生也不是個個都能受到名教授的青睞。
如今,在講臺上、實驗室里卻見不到教授的身影。 據點評老師網的知情人士透露,自上世紀80年代末以來,為推動科技成果轉化,許多大學教授都積極找課題、辦公司、跑項目、要經費,長期遠離科研、教學第一線,研究水平和教學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目前我國許多高校都把教授看作大學申請經費的“籌碼”,名教授更是大學的“搖錢樹”。
今年教師節期間,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會見教師代表時,鄭重倡議,教授、名師要上課堂。他說:“有一句名言,大學不在于有大樓,而在于有大師。我們現在許多學校,教授、名師不上課堂,這種做法應該改變。”溫總理還深情回憶起自己的老師當年上課的情形,他說,大家都是從學生過來的,知道老師講過的每一堂課,在學生心目中都留下深刻的印象,乃至終生難忘。教授、院士要上課堂,給學生講基礎課。希望把這樣的傳統在各個高等學校推廣下去。總理對“名師上講臺”的殷切關心,讓人們感受到黨和政府對大學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視,同時也更引起對這一問題的關注。
教授不授課,僅僅是教授的原因嗎?
點評老師網網友爆料,“名師上講臺”稱為“世界性難題”,即便在高等教育十分發達的美國,受教育者對學校的不滿,就有“在課堂上見不到學校的一流教授”。為什么會如此?據點評老師網網友評論,我們總結出:教授不授課,原因很簡單,是因為這些研究型大學承擔著繁重的科研任務,教授們難以在教學與科研上求得平衡,于是只能把更多精力投向科研,怠慢了學生。
中國工程院院士謝友柏尖銳地批評說:學校為了拿大錢,拿大項目,把水平高的教授都趕到這條戰線上,教學則變成了拿不到項目的教師的任務。教授整天忙于找課題、寫申請、交課題、寫總結、搞鑒定、報評獎,就是沒有時間做課題,課題都是研究生在做。一些有“本領”的教授拿到課題后,還可以包給沒有拿到課題的教授,自己做“二房東”。有人說,現在教授的工作不是在開會,就是正在開會的路上,哪里有時間搞研究和從事教學?在我國從事一般教學的教授年薪是7萬元左右,而有科研項目的教授年收入可達50萬元到60萬元,這就導致許多好教授不愿從事教學。
教授被稱為導師,顧名思義,就是能給學生指導和引導的老師,教授無論是在學術上還是在思想上,都要堅持在科研一線。名教授一定要給本科生上課,哪怕只是一兩次講座,也可能使學生終身受益。他們的治學精神、研究方法才是學校真正的財富。據了解,我國雖然人力資源豐富,但人才資源卻很短缺,僅占人力資源的5%。專家預測,我國高層次人才奇缺,僅占人才資源的5.5%左右,這已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瓶頸之一。。
重視教學,全面改革教師考核方式,才能最終全面提升教學質量。要根本上解決教學質量的問題,要從制度上著手,要用嚴格的聘任制度對教師進行聘任,要對沒有完成規定教學、科研任務的教授、副教授動真格。如果哪一天,某教授即使完成了科研任務,但卻沒有完成規定的教學任務而被學校解聘,或者某位副教授雖然科研成果很多,但由于教學很差卻只能申報研究員而與教授無緣,這就表明我們開始真正重視教學,把教學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來進行考慮。但愿溫總理的倡議,能夠在不久的將來,在高校蔚然成風。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