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畢業生留戀高校生活圈
2008年02月29日 來源:每日商報
快畢業了,住哪兒好呢?住市區,上下班是方便了,但生活成本太大;住學校附近,上下班要費點時間,可生活成本能低不少。很多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們正在為此事而苦惱,根據以往經驗,最終很多人選擇了在高校周邊的房子,因為精明的人曾算過:住市中心的生活成本要比住高校附近高出一倍。
校內校外洗條被子差41塊
小聶是浙大城市學院07屆畢業生,現在在杭州的一家媒體工作。說起“空調被”事件,他總是耿耿于懷。去年夏天,還在學校的他拿著一床空調被去洗衣房,收費6塊錢,要是想烘干,還要加3塊錢,總共是9塊錢。畢業三個月后,當他再次拿著相同的被子去一家洗衣店時,被告知連烘干在內總共要收取50元。這下,小聶感受到了極大的落差,這也堅定了他住到學校附近的決心。
由于剛工作不久,“囊中羞澀”的他自然不會花大價錢買一臺洗衣機。“要是自己有(洗衣機),我可不高興被這樣‘惡宰’一頓。”小聶苦笑著,“住市區上班只需步行15分鐘,住學校附近后每次上下班都要浪費近一個小時。但由于每月1800元的收入讓我入不敷出,無奈之下,三個月前我搬到了學校附近。這樣一來,每月我都能省800元以上。”
當然,他也有自己的“如意算盤”:吃飯、洗衣服,利用學校可以省不少錢,在工作之余進圖書館看看書,和兄弟們打打球也是很愜意的事。
杭州市區VS高校周圍
生活成本差一倍
住在市區和高校附近,生活成本到底差多少?作為外地人,歷經數次輾轉搬家的小聶深有體會。他悉數列出了各項開支對比:
學校(城市學院)附近:房租(農民房)350元/月,水電費(非峰谷電)50元/月,吃飯(學校食堂)5元/頓,洗衣服(學校洗衣房)4元/桶,娛樂消費100元/月,其他(日用、零食、交通等)200元/月,月計800余元;市區(體育場路):房租(小區合租)750元/月,水電費(平攤)60元/月,吃飯10元/頓,洗衣服(小區干洗店)10元/桶,娛樂消費200—500元/月,其他(日用、零食、交通等)150元/月,月計1500余元。(見附表)
通過小聶描述的情況,不難發現市區的生活成本要比學校周邊的高近一倍,難怪小聶最終逃離了市區。在看了幾套房子之后,他在學校附近租了一孤套農民房。
記者了解到,下沙、濱江等高教園區周邊農民房每月的租金普遍在200—400元不等,和住城市學院附近相比,除了交通費要略微多一點外,剩余的生活成本基本與之持平。
農民房搶手
房東不用去學校張貼廣告
在詢問了多位已經畢業的大學生后,記者得知,近幾年,高校周圍農民房的租金呈逐年上升趨勢。畢業于浙江省藝術職業學院的小雯告訴記者,2002年她剛進藝校時,學校附近農民房的租金只要150元每月,現在已經漲到了400元/月。下沙高教園區附近的農民房也是如此,從早些年的每月幾十元漲到了現在的300元左右。
租金在漲,房子卻照樣搶手。湖州街蔡馬新村一房東李阿姨說,她們家共有15個孤套都租出去了,而且房客中有一半以上的人都是已經畢業的大學生,剩下的小部分則是在校生。“每次碰到有房客搬走,我只需掛塊‘內有房出租,聯系電話×××’的牌子在門口,過不了多久,自然就會有人找上門來。”她說,因為這一帶的房子很容易出租,所以根本就沒必要跑學校發傳單,也從來沒去過任何地方做廣告。
15間出租房,平均每間350元/月,房東一個月稅前的租房收入就在5000元以上。李阿姨說,這一帶的房東大多很輕松,平時只需找份輕松的工作打發下時間即可,收入不是他們擔心的問題。(見習記者 張凱)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