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如何從民族主義者成長為馬克思主義者
混沌初鑿
當代青年中是不乏民族主義者的。周總理的“為中華崛起而讀書”仍然是大多數有理想的進步青年所遵循的志向,日本在對待歷史問題上的不正確態度也常常最容易激起熱血青年的強烈抗議。這不僅因為自世界近代以來,民族主義的觀念經過幾百年的發展早已深入人心,更因為中國百年來的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都是在救亡圖存的民族解放運動中發展起來的,因而民族主義更與中國的發展息息相關。但是單純的民族主義不是馬克思主義,它距離馬克思主義尚有一段的距離。有民族主義傾向的青年應該自覺地改造自己成為馬克思主義者。
因為民族主義者從來不缺少熱情,他們缺乏的是對民族主義的理性認識。因而當代青年在從民族主義者向馬克思主義者轉變的過程中,正確認識民族主義和馬克思主義的關系成為關鍵環節。
民族主義是資本主義時代的產物,隨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產生和民族國家體系的確立而發展起來。但是資本主義在世界范圍內制造出發達資本主義和落后邊緣國家的分裂和對立后,民族主義在不同國家也走上了不同的發展道路。在世界資本主義體系的中心國家,民族主義常常淪落為保守和反動,成為支持帝國主義對外征服和對其它民族仇視、驅逐甚至屠殺政策的意識形態工具。相反,在相對落后的邊緣國家,民族主義作為對霸權力量入侵的反抗,卻經常和各種民主運動結合起來,成為社會進步力量的一支重要組成部分。
殖民主義時代,西歐先發的資本主義國家需要開拓廉價的原料產地和廣闊的商品市場,當面對其它國家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時,它們以武力入侵占領殖民地的形式來實現資本主義的全球擴張。這種形式的帝國主義在世界各處激起了以民族主義為旗幟的反對殖民主義入侵的民族解放運動。在中國,也正是在帝國主義變中國為其殖民地的過程中,國內的各種矛盾被激化,而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正確地把握了這場民族解放運動的性質及其和社會主義革命的關系,積極參與、組織并推動了反對帝國主義、殖民主義的斗爭,并在此過程中壯大自己力量,團結進步力量,為成功地引導中國革命從民族解放戰爭過渡到社會主義革命創造了有利條件。
二戰以來,由于中心國家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和更多的邊緣國家確立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及有利于其進一步發展的社會環境,發達國家便能夠主要地利用經濟優勢和資本主義的經濟手段,使通過轟轟烈烈的民族獨立運動剛獲得獨立政權的亞非拉國家,又一次陷入了更加隱蔽的經濟殖民主義入侵中。特別是80年代新自由主義興起以來,一方面由于意識形態的宣傳使許多國家自覺自愿,另一方面由于發達國家主宰下的國際組織的強力推行,世界絕大多數的國家都先后融入了全球化的潮流。然而二十多年后,越來越多的國家發現落入了全球化的陷阱,特別是落后的邊緣國家,經過全球化的洗禮,土地被外國人購買,公司被重新合并,產業結構和社會結構受到沖擊,環境被污染,福利遭到削減,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社會矛盾日益尖銳,特別是金融體系受國際游資沖擊,十幾年積累的財富往往在一次危機就被洗劫一空……現實迫使人們重新把保護民族利益提上首位。因此在對全球化和新自由主義的反思中,在與全球化掩蓋下的新殖民主義的斗爭中,民族主義又一次復興。但是這輪民族主義的復興,其時代背景與上世紀的民族主義有了很大的差別,民族主義必須借助馬克思主義對現實的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和新自由主義實質作確切的分析,才能脫胎換骨,煥發出新的時代氣息。而同時,馬克思主義者也從邊緣國家的當代民族主義復興中看到了社會主義重新興起的曙光。
所以馬克思主義并不排斥民族主義,相反馬克思主義從來都是把民族主義作為其理論中的一環;特別是在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邊緣國家,社會主義運動把民族主義運動作為其可能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所能依托的重要實現形式。而民族主義者也只有掌握了馬克思主義,才能真正把握隨著時代發展了的民族主義的內容,找到合適的民族主義運動形式。所以具有民族主義傾向的青年只要不停止思考,不怠于實踐探索,必然能夠找到從民族主義通往馬克思主義之路。
2008-01-26 15:38 來源: 馬克思主義評論網原創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