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春,蔣介石命令胡宗南大舉進攻延安。毛主席帶領黨中央主動放棄延安,轉戰陜北。整整一年零五天,毛主席始終駐留陜北與敵人角力、周旋,曾多次遇險,幾度與敵人擦肩而過,都未曾渡過黃河離開陜北,最終兌現了毛主席當初“不打敗胡宗南,不過黃河”的豪邁誓言。
10月7-11日,星火轉戰陜北旅行團踏上了曾經毛主席轉戰陜北的征程!
在撤離延安之前,毛主席做了干部和群眾的思想工作,對他們說:“敵人要來了,我們準備給他打掃房子,我軍打仗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于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敵人進來是握著拳頭的,他到了延安就要把指頭伸開,這樣他就就便于我們一個一個的切掉它,要告訴同志們少則一年,多則二年我們就要回來,我們要以一個延安換取全中國。”
第一站:小河村。1947年6月16日,黨中央由靖邊縣天賜灣轉移到靖邊縣小河村,在這里停留了45天。7月21日至23日,在小河村農家院子毛澤東主持召開了中共中央擴大會議,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小河會議。會議依據一年來的戰況和各戰場的形勢,著重討論了戰略進攻的部署和解放區土地改革、財政金融工作等問題。會上,毛澤東提出計劃用五年時間(從1946年7月算起)解決同蔣介石斗爭的問題。
“我們失去延安雖然有某些損失,但中外人民和民主人民,不會因為退出延安對我喪失信心,而我若能將胡敵大部分吸引在陜甘寧邊區而加以打擊、消滅,正便利于其他解放區打擊和消滅敵人恢復失地。”主席之鎮定、豁達、境界之高遠,真叫人佩服!
在小河村,毛主席指揮全國解放戰爭,用陜北和山東,吸引和牢牢拖住蔣介石的部隊,然后以陳賡、陳粟、劉鄧三路大軍直插中原,開始外線作戰,變被動為主動。轉戰陜北,有利的呼應和指導了全國一盤棋的解放戰爭局勢發展,堪稱神來之筆!
當年召開小河會議的茅棚復原,情景復原!借以緬懷偉人,緬懷毛澤東思想。
陜北的黃土高坡,千溝萬壑,在小河村所在的山溝溝里,十分的閉塞。方圓都被黃土丘壑所包圍,百米之外就是山外,正是這樣的地理地貌,造成了掩護中央進行轉戰調敵的有利地理條件!當年毛主席告訴賀龍李景泉,彭德懷,習仲勛:中央帥數百人在陜北不動,這里人民地勢均好,甚為安全。
第二站:波浪谷。陜北不光有紅色的歷史,更有紅色的地貌。紅砂巖地貌形成的撥浪谷。這里四面環山,龍洲盆地蒼山環抱,綠水索繞,這里方圓百公里被奇異的紅砂巖地貌所覆蓋,是近年發現的一處集攝影、探險、旅游的絕佳勝地。
波浪谷展示的是由數百萬年的風、水和時間雕琢砂巖而成的奇妙世界。波浪谷巖石的復雜層面,是由一億五千萬年前侏羅紀就開始沉積的巨大沙丘組成。沙丘不斷地被一層層浸漬了地下水的紅沙所覆蓋,天長日久,水中的礦物質把沙凝結成了砂巖,形成了層疊狀的結構。
幽默風趣,豁達樂觀的呼嚕老師,在絕壁上蹣跚而上,被我抓了個現行!
然而,我們看到的還不是全部,這次一號景區封閉施工,否則我們就能看到下圖所示的波浪谷啦!
附加第三站:邊塞無名古城。回靖邊的路上,在龍洲鎮附近發現一片古城遺址,夯土墻長有四五百米,圍成了一個土城。旁邊找不到標志,大家都在推測這是個什么古城遺址。并表示就是要現在看,等以后開發出來了,跟別人講我早都去過了,那是倍有面兒的事情!
邯鄲的呼嚕老師和哈爾濱的張老師,正在探討這個神秘古城的種種可能。
古城之外,有一座新建的寺廟,緊鄰夯土墻而建。在古城夯土墻的豁口處觀察尋證。
后來我們乘車繼續前行沒多久就發現,這里有碑文介紹,此處是明城墻。一路西行,明長城的夯土墻就隨我們起起伏伏在這曾經的邊塞之地,給與我們邊塞的風光,也給予我們邊塞詩人的心境。
第四站:大夏王城統萬城。靖邊縣統萬城遺址為東晉時南匈奴貴族赫連勃勃建立的大夏國都城遺址,是匈奴族在人類歷史長河中留下的唯一 一座都城遺址,屹立在毛烏素沙漠已近1600年歷史,保存相當完整。憑借其文化特質,統萬城具有極其重要的歷史研究價值和人文旅游價值,2012年11月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天氣晴朗的時候,統萬城是白色的。因為是用三合土修砌而成,不光堅固異常,而且在陽光的照耀下,顯示出異于周邊的白色。據說當時的工匠施工要求十分的嚴格,若錐可入墻一寸,工匠就要被殺頭。它是匈奴人的王城,前后用了四百年,如此風格的古城墻,在我們國家數量眾多的古城中,實在少見!
統萬城遺址全部為夯土建筑遺存,位于無定河臺地之上。城市的基本格局仍舊保留。部分城垣、城門、馬面及角樓遺存清晰可辨,城內主要建筑、道路均已無存,僅遺留下高大的夯土臺基。根據 航空影像 分析,仍可看出城西北角的護城河及城內開渠引水的痕跡 。
統萬城的古老和匈奴特色,令我們團友們遐想紛紛。比如這城墻是如何建成的,哪里是皇宮,匈奴人用什么文字,匈奴人現在去到了哪里等等。講解員通俗的講解也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到車上之后,傅老師給我們普及了很多歷史知識。團友真是藏龍臥虎,讓我們在感嘆知識淵博的同時,讓我們對西方的古代歷史產生了考證的興趣,也讓我們對我們自己老祖宗的歷史更加熱愛。
第五站:陜西最大的摩崖石刻紅石峽: 紅石峽位于榆林市城北3公里處。古代駐守榆林的文人墨客甚至武將,都喜好到紅石峽題刻以抒發邊塞豪情壯志,所以紅石峽又是長城書法藝術的一大寶庫,也可以看出榆林古時“九邊重鎮”的地位。
進入景區,才發現驚喜,這里的石壁上到處都是開鑿的佛閣,想不到在這深溝峽谷里,竟如此的別有洞天,如同到了敦煌莫高窟一般。
紅石峽谷長約350米,東西對峙,峭拔雄偉。峽內榆溪河水流湍急,兩岸林木青翠,有“萬里長城第一勝景”之稱。
在紅石峽,我們意外的發現了 紅石峽會議遺址。1929年4、5月間,中共陜北特委第二次擴大會議在榆林紅石峽翠然閣天門與地門之間的洞穴內召開。參加會議的有劉志丹、賈拓夫等10多人。會議重點討論了加強武裝斗爭的問題,確定武裝斗爭可以有白色的(白軍工作)、灰色的(土匪工作)、紅色的(公開組織革命軍隊)三種形式。會議還決定加強對災民斗爭的領導,推動分糧、吃大戶等運動。會議還決定劉志丹任特委軍委書記,主持特委工作。
紅石峽兩壁中間的就是榆林人的母親河——榆溪河,從東西兩壁間穿過,雄渾壯闊。榆溪河是陜北最大河流無定河的上游支流,注入無定河后,它將流經米脂、綏德兩縣,然后注入黃河,然后經過關中,走過中原,最后注入大海。
紅石峽兩壁陡峭,需要扶著鐵索欄桿,側身才能容一人通行。還有高低錯落的佛洞,叫人處處有別開生面之感。
第六戰:鎮北臺。鎮北臺是長城現存最大的烽火臺,有“萬里長城第一臺” 之稱,與山海關、嘉峪關并稱為長城三大奇觀。登臺可俯瞰榆林城和紅石峽水庫,景色壯觀。天氣晴朗的還可以看到六個烽火臺的遺址。
鎮北臺下是一處邊境貿易城。在明代這是大明同北元進行邊境貿易的地方。據明史講,因為北元人出了通商之外,常常搶掠邊地的漢人,所以延綏巡撫才修建鎮北臺和這座邊境貿易城,同北元通商,同時也防范和監視北元,實有鎮北之效。
威武雄壯的鎮北臺!看吶!這就是古代大明的邊塞!
同行的有位楊老師,十分善與攝影和拍攝視頻,為大家抓拍了好些特寫。
一位老公安,一個有趣愛喝酒的廣東老表。嘿呀嘿呀,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螳螂捕蟬,黃雀在后的拍照風格。
有的人在看風景,而自己變成別相機里的風景。
呼嚕專注起來,就變了個樣子,有點兒教授的范兒......
一位對歷史和考古研究十分在行的傅老師,指點東西給大家看。
給被人抓拍的人,一定比被拍到的人更歡樂。
從撤離延安開始,到1948年3月23日于吳堡縣的川口村東渡黃河,共計行程2000余里,途經榆林8縣33個村。在轉戰期間,毛主席運籌帷幄,以最小的流動司令部,指揮了全國各大戰場戰役,徹底粉碎了國民黨對陜北的重點進攻,有力地推動了各解放區由戰略防御轉入戰略進攻,為全國提前解放奠定了基礎。轉戰陜北是毛主席率領下的一次“小長征”,充分顯示了一代偉人的韜略和智慧。
轉戰陜北之旅在過往三次陜北之行的基礎上,優化行程,減少重復冗雜的紅色紀念館,突出重點紀念點的同時,融入了陜北地方特色的風景和人文景觀,給團友們以豐富而深入的轉戰陜北認知和旅行體驗。期待下一次,繼續與您同行!
西安星火旅行社
旅行社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L-SNX00992
★專注紅色旅游的旅行社。主要經營延安、井岡山、遵義、西柏坡等革命圣地散客、團隊及黨政干部培訓產品;獨家設計、開發了長征全程之旅、西路軍甘肅足跡之旅、偉人毛澤東足跡系列、農業集體村莊系列等數十種原創線路;紅色景點和自然、人文景點有機融合,多條線路邀請專家學者或歷史事件親歷者同行,深度講解。
?地址:陜西西安市雁塔區長安南路170號象牙宮寓1幢1單元10樓11004室
其他活動
2、成都到昆明-重走成昆線(12.6-14)
3、紀念古田會議90周年(12.28-1.2)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