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長征路 圓長征夢
今日行程
2018年9月26日,星火旅行社百人重走長征路的第16天,我們將要告別磽磧老鄉,翻越夾金山,來到紅一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會師的小金縣。
首先我們一起查看第16天的完整視角吧
云霧繚繞磽磧鄉,整裝待發夾金山
磽磧是雅安市寶興縣唯一的藏族自治鄉,處于藏區東部邊緣,與漢、羌地區相交接。
1935年,中國工農紅軍從這里出發翻越夾金山,譜寫了不朽的篇章。
在我們星火旅行社重走長征路的第15天,我們來到這里住宿,今天一早,我們便告別這里,向夾金山走去。
晨起,云霧朦朦
像紅軍一樣整隊
團友們紛紛和藏族老鄉告別
磽磧湖邊賞美景,毛朱舊居思紅軍
磽磧湖,也稱磽磧水庫,是修建磽磧水電站,筑建大壩而成的人工湖。磽磧湖惠澤著周邊千萬百姓。
毛朱舊居就在澤根村澤根組道路的一旁。據史料記載,在中央紅軍翻越夾金山的雨雪前夜,朱、毛二領袖就在此住宿。
“忙米隔壁(兵來了)!”1935年6月的一個下午,紅軍剛剛到達磽磧藏鄉,聽信國民黨造謠“紅軍要吃人肝”的謠言,藏族同胞、喇嘛們受驚嚇紛紛收拾行囊,遠躲他鄉。磽磧頭人代辦旦德堃雖然沒有躲藏,卻也不敢露面。為了試探紅軍是否如謠傳中一般,他派人在街頭擺上“吉露”(在一張桌子上擺放十樣果品的圓盤子,又叫“十樣錦”)和長頸水壺。結果紅軍原物未動,與百姓秋毫無犯,并親切地和當地人交談,告知他們“紅軍是窮人的隊伍,是保護窮人,打土豪劣紳的。”收到消息的村民在第二天紛紛趕回,并在街道上高高掛起三道歡迎紅軍的“天花”(橫標),并扎在松柏牌坊上歡迎紅軍。這支紅色的春風就這樣吹進了雅安最北的五個寨子。
安靜的磽磧湖用綠水青山和滿山云霧迎接我們
團友們有紀律地排隊合影,像當年的紅軍一樣
毛澤東、朱德在翻越夾金山之前的舊居
和在磽磧湖一樣,大家有序合影
穿過云霧爬雪山,紅軍不怕遠征難
1935年6月8日,中央紅軍突破敵人防線,進到夾金山腳下。夾金山是中央紅軍長征中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海拔4000多米,終年積雪,空氣稀薄,沒有道路,沒有人煙,氣候變幻無常,時陰時晴,時雨時雪,忽而冰雹驟降,忽而狂風大作,有“神山之稱。當地有首歌謠說:“夾金山,夾金山,鳥兒飛不過,人不攀。要想越過夾金山,除非神仙到人間。”其困難是可以想象的。
今天,我們又重走長征路,走到這里,看到大雪山,雖然和當年的環境不同,但她仍然險峻,不易被征服,每每到此,我們最能體會紅軍的幸苦。在夾金山,我們爬了幾百米山路,大家發揚紅軍精神,互幫互助,像紅軍致敬,我們都勝利地爬到了山頂。緬懷先人,激勵自己,我們永遠不會忘記新中國是怎么來的,不會忘記這些英雄!
我們百人合照,是何等氣魄!
剛過夾金山口的時候,大家就激動不已了
剛攀上夾金山,大家士氣十足,一個都不落后
不管怎樣的高山峻嶺,我們也要把它征服!
帶著鮮艷的紅旗,我們一起沖啊
發揚紅軍戰士的風格,我們手拉手登頂
在爬山途中,我們有幾個團友出現了一些高原反應。遇到困難,我們不怕,我們這么多人要齊心協力,就像當年的紅軍戰士一樣,相互攙扶,真正做到為人民服務!
快到山頂時,霧氣又大了起來,我們一起幫忙,一起吶喊,一起走到最后的勝利!
你扶我,我拉你,我們團結起來才能取得最后的勝利!
大家紛紛在山頂合影,一個個又恢復了開始的活力
最后一個人帶著鮮紅的旗幟沖了上來!
頑強的高原植物
遇到一群悠閑的牛
藏區隨處可見格桑花
前方的迷霧
擋不住我們前進的腳步
終于到達4114米的夾金山頂
在山頂,大家像當年的紅軍戰士一樣,互相分享自己的食物
在去往紅一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會師的小金縣途中,我們在達維鄉見到了兩支隊伍第一次見面的地方,那里立了一座雕像。
終于,在我們達到小金縣的四姑娘鎮的時候,天氣放晴了,明天,我們繼續上路。
明日預告
2018年9月27日,星火旅行社百人重走長征路的第17天,我們要參觀兩河口會議會址,翻越夢筆山,參觀卓克基紅軍長征紀念館、土司官寨。(具體以當天安排為準)
“2018重走長征路”第三段行程還有少量空余名額,感興趣的網友可盡快報名參加。
報名方式:微信/電話報名
微信號:15771906786(微信名:燎原)
手機號:15771906786(星火旅游客服)
詳情可點擊下面的鏈接獲取:
星火旅游近期活動(點擊可查看)
1、走進西柏坡、大寨和周家莊+引崗渠,重溫農業學大寨,參觀周家莊人民公社
(2018年10月19~23日星火旅游將組織大寨、西柏坡、周家莊紅色之旅,參觀西柏坡附近有中國第二條紅旗渠之稱的引崗渠。本次活動在石家莊集散,共計5天4晚,歡迎報名。)
(2018年10月25~28日星火旅游將組織河南紅旗渠、蘭考、南街村之旅,共計4天3晚,歡迎報名。)
(2018年10月7~11日星火旅游將組織跟隨毛主席的足跡轉戰陜北之旅,共計5天4晚,歡迎報名。)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